老黨員幹部《築夢中國》觀後感
2023-08-08 01:55:28 4
根據市委老幹部局的統一安排,7月16日下午,全局人員觀看了大型歷史文獻紀錄片《築夢中國》之一「風雨如磐」,觀看後感觸頗深。習近平總書記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基本陳列時向國人宣告了要實現中國夢。他說:「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最偉大的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中國近代史中中華兒女為之奮鬥的方向,也是我們先輩們努力追求的不竭動力和渴望進步的夙願,它深深體現了今天中國人的理想。
紀錄片中展現了以「四海平靜,天下太平」而取名的南京靜海寺風貌,這座為鄭和下西洋所作功勳所建的寺廟,卻在四百多年後見證了中國海上的屈辱。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兩年後的1842年,清王朝代表被迫和英國侵略者在這裡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了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列強侵略與壓迫的屈辱歷史。也是從那時起,中華兒女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開始了艱辛的探索歷程。
落後就要挨打,面對他國列強的侵略,一批有識之士為了救國救民開始了屈辱苦難中的抗爭。影片中展示了民間組織的金田起義、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雖都以失敗告終,但都是國人自救的有力佐證。清王朝面對列強的洋槍大炮,興起了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風生水起,但終究未能救國,卻在歷史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群雄逐鹿的時代到來了,列強們對中國的凱覦之心昭昭可見,積貧積弱的中國任人宰割,《辛丑條約》的籤訂,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至此,民族之基搖搖欲墜。沒有刻骨銘心慘重代價的付出,就無法找到前進的道路,就不會有後人的「振興中華」的強力吶喊和變法圖存的警鐘,更不會有推翻封建專制政體的決心和毅力。
維新變法、義和團運動,清王朝最後的垂死掙扎,已抵擋不住「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的時代召喚。《革命軍》、《警世鐘》、《猛回頭》,一篇篇檄文,在二十世紀初,喊出了國人的心聲。前人的衝鋒與失敗,後人的前赴與後繼,屈辱和抗爭並存是多麼的震撼人心!更讓我看到這樣一個迫切尋求偉大復興的民族,是如何一步步求變的。一隻沉睡的東方雄獅,正在醒來!風雨如磐,滄桑歷史,讓我穿越在歷史時空中,深切感知我們中華民族的復興軌跡。 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這個命運共同體所面對的是無盡的深重與苦難,落後就要挨打,這是符合弱肉強食這個國際「叢林法則」,在築夢中國的過程中,我們經歷了難以排解的苦難憂傷,走過了風雨如磐的彷徨迷茫,今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已漸漸清晰,我們有了更加明確的前進方向。 但歷史告訴我們,實現夢想之過程,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個歷史的進程。正如總書記講話中所言,這是一次「自我革新」。沒有任何夢想是唾手可得,只有自強不息堅定夢想的奮鬥才會實現偉大的夢想。當下,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應該是責無旁貸的築夢者。作為一名基層普通黨員幹部,在築夢中國的道路上,願成為踏平荊棘的探路者,為「中國夢」早日實現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