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影片百團大戰觀後感900字
2023-08-08 12:49:20 2
值此抗戰勝利70周年,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去寶龍廣場電影院觀摩了最新上映的主旋律抗戰大片——百團大戰。
電影一開始就是一段旁白,大體的意思是說,國民黨被日軍幹的hold不住,同時我黨也被日軍包圍,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接下來是鄧超(飾張自忠)的打醬油時間,約用時五分鐘,目的是再次強調國軍在正面戰場節節敗退,日軍步步緊逼,八路軍要是還只會在西北眯著不出來,中國就要完蛋了。以此來彰顯我黨和我軍主動出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緊接著,畫面切換到偉大領袖毛主席,站在西北的黃土地上,叉著腰,說電影名字怎麼還沒出來啊,於是電影的名字馬上就出來了
電影的主角是彭德懷,第二主角是左權,大體的過程是,先是彭德懷被日軍包圍了太久了,於是偷摸著給日軍來了一炮,把日本那個軍官(記不住名字了)當時就給搞蒙了,趁著日軍沒搞清情況的時候,進攻了日軍一個重要據點,錘的日軍軍官蛋嗷嗷疼。日本痛定思痛,遂在我軍內部打入一內奸,並且派出一支小隊入侵了我軍一重要軍工廠,彭德懷親自前往督戰,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最終這股日軍在我軍強力進攻下被殲滅。
當然,這三段戰役之間一直穿插各種煽情片段,或是偉人高瞻遠矚式感慨,或是戰士們前僕後繼式壯烈犧牲,或是八路軍和群眾的魚水之情。
然後,在另外一段旁白中,百團大戰宣告勝利,偉大領袖毛主席再次站在黃土地上,叉著腰,對底下的八路軍戰士們進行畫餅式洗腦。
原想著電影就應該在毛爺爺的慷慨致辭中結束,結果後面似乎彭德懷和左權又來了段富有基情的感慨,於是乎左權就在1942年的戰爭中犧牲了。
【篇二】百團大戰是我軍抗日戰爭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以大兵團,主動進攻為態勢的戰役。此次戰役雖然取得了輝煌的戰果,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日熱情,但終因違背了毛主席他老人家持久戰、遊擊戰的戰略方針而備受爭議,並成為指揮這場戰役的最高指揮員——彭德懷元帥在文革中的罪狀之一。今天,在舉國慶祝抗日戰爭70周年之際,寧海強導演將這場規模宏大的戰役班上了大熒幕,真實、客觀的再現了當年百團大戰的戰爭史實。我有幸在第一時間觀看了這部戰爭史詩般的影片《百團大戰》,感觸頗深。
影片從國軍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戰場殉國開始,到我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將軍為國捐軀結束,愛國主義精神自始至終貫穿全片。該片是一部弘揚民族正氣的歷史正劇,是與美女加小鮮肉飾演的抗戰神劇有著本質區別的抗戰影片。
影片氣勢恢宏的戰爭場面在令觀眾震撼的同時,也將戰爭的殘酷、慘烈及對交戰雙方的傷害,全方位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並通過將娘子關鐵路道岔爭奪戰;關家堖攻堅戰等具體戰役將百團大戰演繹得淋漓盡致。
影片在人物刻畫上也是相當不錯的。陶澤如飾演的彭德懷,將一位身經百戰,運籌帷幄的彭大將軍刻畫得入木三分。劇中彭大將軍指揮若定,愛兵如子,重情重義,令敵膽寒。日軍指揮官曾這樣描述彭大將軍"其悍似虎,其志如鋼。".劇中另一位主要人物左權將軍由劉之冰飾演。左權將軍是黃埔一期生,是我軍高級將領中少有的科班"海龜"(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劉之冰將左權將軍的儒將之風展現得近乎完美。
影片將彭德懷、左權兩位性格各異的將軍演繹得鮮活生動。兩位將軍一文一武,一粗一細,一張一弛相互之間配合得相得益彰。劇中左權將軍將自己的皮帶贈與彭德懷將軍的橋段,更是讓觀眾體會到兩位將軍之間血濃於水的戰友情。只是片尾左權將軍不幸殉國,讓人有些傷感。我想,左權將軍倘若活到建國,十大元帥的行列中肯定會有這位儒將的身影。
今天正值百團大戰75周年之際,讓我們共同緬懷在百團大戰中為國捐軀的英烈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