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臨終狀態(人臨終時有什麼表現)
2023-08-08 17:45:58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啊,前半生用命換錢,後半生用錢換命。
很多人對這句話還沒有體會,但對晚期癌症患者來說,「用錢換命」已經是最大的幸運,最怕的是,連用錢換命的機會都沒有。那些喪失機會的人,在最後階段都經歷了什麼?
一、去世前一個月,癌症患者都經歷了什麼?01 食管癌,活活疼死的
我的老母親是食管癌走的,去世前一個月身體已經浮腫,什麼東西都吃不下去,一吃就吐出來,只好靠輸液維持。那段時間她躺在病床上,大小便完全失禁,身體神經和骨頭都被癌細胞侵襲,全身多處轉移或擴散。
最要命的是神經痛和骨痛,源源不斷,靠杜冷丁嗎啡這類止痛藥也無法緩解。打個比方,癌痛的痛感相當於分娩痛的100倍,所以很多癌症患者最後是被活活疼死的,不完全是因為併發症而死。
02 腸癌晚期,出現了幻覺
大伯是腸癌晚期,臨走前一個月腿腫的皮膚都發亮,根本不能下地走路,用拐杖也不行。全身黃疸、面頰凹陷、皮包骨頭、肚子堅硬得像石頭……他的肝臟被轉移的腫瘤佔滿了,肺部也有轉移,所以產生了大量的胸水,壓迫心臟,呼吸困難。
最後三天,他昏昏沉沉,半夢半醒,出現了幻覺,時常醒來微微笑著說,「看見了天堂,那裡挺好的」。
03 肝癌晚期,沒辦法認人了
我父親肝癌晚期,2020年7月12日確診,2020年9月25日凌晨3點48分走了,我還來不及趕回家,看他最後一眼。
父親一直腹水比較嚴重,排黑便,右肩膀痛,最後幾天連下床上廁所都困難。除了嗜睡,就是張大嘴巴喘氣,好像快溺水一樣急需氧氣。還有一次嘔吐到翻白眼,想用力睜開眼卻睜不開,眼睛一條縫翻白眼,用手在眼前揮手看不到。
臨終前,父親已經沒辦法認人了,會把醫生當成是我,嘴裡一遍遍喊著「痛」,直到陷入昏迷。
網友的分享讓人心疼,癌症臨終期的生活狀態基本被癌痛和併發症佔據,人人都希望最後的一段路可以善終,對於他們而言,這更是最後的期盼。
二、癌症患者死亡前,會有哪些表現?從醫學的角度,人生的最後階段可以分為「臨終期」和「瀕死期」。病人去世前的3~6個月為臨終期,去世前48小時為瀕死期。
1.難以承受的「癌痛」
許多癌症晚期患者,在臨終期都會表現出反覆的癌痛。據不完全統計,70%的癌症患者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忍受著劇烈的疼痛,超過25%的癌症患者帶著劇烈的疼痛折磨去世。癌痛發作時疼痛劇烈,深入骨髓,且持續時間長,患者伴有緊張、焦慮、抑鬱等心理變化,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
2.臨終期症狀
從臨床經驗上看,當老人出現進行性加重的乏力、各種疼痛、食慾食量下降、體重下降、譫妄等精神症狀時,需要高度重視,因為這些都是臨終期的常見表現。
3.瀕死期症狀
處於瀕死期的人常表現出瀕死喉鳴、小便失禁或瀦留、疼痛、躁動不安或昏迷、喘息、噁心嘔吐、冒汗、每日尿量小於500毫升、身上出現紫斑、呼吸暫停,可能會有迴光返照的情況。
通過對照以上症狀,我們也能夠早發現患者的生命有限期,也許能幫助他們儘量減輕痛苦,完成一些心願。
三、無法安樂死,我們該如何善終?在生命最後的時光,減輕痛苦或許是他們最後的願望,但安樂死地執行僅在少數國家合法,面對我國國情,老年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的模式更值得推廣和關注。不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臨終關懷都能給予患者最大的尊嚴和舒適感。
維護尊嚴,免受痛苦在臨終期,不再追求疾病的治癒,而是通過症狀的控制,提高生活質量,維護他們的尊嚴,達到老人要求的「別受罪」,家屬要求的「沒痛苦」。
對於臨終前的老人,任何醫學手段治療已經無用,這時候我們強調的個體化治療,重心是在親人的照顧、關懷、陪伴和支持。每個老人人生經歷不同、性格不同,所以要制定個體化方案。
心理安撫臨終期患者最恐懼的是對「死亡」的無知與親人分開得「不舍」,他們心靈、身體飽受折磨,對人世間依然留戀。臨終前,親人陪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他們的孤寂感,親人的聆聽和疏導,是臨終者最後的願望,希望最後的人生路可以走得不孤單。
每個人臨終前,想到的都是愛,而關懷是愛在臨終前,最溫情的承載。面對無法挽回的結局,只希望病人能走得尊嚴些,再走得安詳些。
#清風計劃##39健康超能團#
參考資料:
[1]劉曉紅. 開展老年安寧緩和醫療之管見[J]. 中國臨床保健雜誌, 2017, 20(006):625-628.
[2]趙愛平,吳安秋,盛意. 62例臨終病人護理體會[J]. 西南國防醫藥(4期):227-22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