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夜讀師者)
2023-08-08 03:36:24 1
師說
作者 / 韓愈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2],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3]、萇弘[4]、師襄[5]、老聃[6]。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餘。餘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注釋:
[1]傳道:傳播道義。受業:講授學業。解惑:解釋疑惑問題。
[2]出人:超出於眾人。
[3]郯(tán)子:春秋時期郯國國君,孔子曾經向他請教官制和名稱來源。
[4]萇弘:周敬王時大夫,孔子曾經向他請教音樂。
[5]師襄:春秋時齊國樂師,孔子曾向他學習演奏《韶》樂。
[6]老聃:即老子。孔子曾向他問禮。
朗讀者
孫陽,福建教育電視臺新聞播音員。
徵集
★《夜讀》欄目每周定期推出「閩南夜話」、「詩歌之夜」、「英文朗讀」等,用多元化的節目,滿足聽眾們多樣化的需求。
★如果您有適合欄目朗讀的文章,中英文皆可,歡迎推薦或投稿給我們。
★如果有適合夜讀欄目的好聲音,也歡迎自薦或推薦,讓好聲音為平淡的生活添彩。
★可以發送音頻作品或原創文學作品至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請在郵件標題處註明「夜讀 朗讀者姓名」或「夜讀 作者姓名」,並附上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聯繫方式。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音頻:黃曉青 許夢潔 圖片:視覺中國及網絡
編輯:曾欣悅 值班主任:蔡萍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