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軍節作文:重走紅軍路
2023-07-08 22:12:58 2
建軍節即將來臨,我們要銘記當年那種國恥,不要忘記當年的恥辱。小編整理了相關的作文,快來看看吧。
重走紅軍路
在少年軍校的那幾天,我覺得最好玩,最有意義的一件活動就是重走紅軍路——飛奪瀘定橋。當教官說要帶我們去重走紅軍路時,我們高興得跳起來,最難忘的時刻到了,因為我們都想去親身體驗一下當年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感受。
吃完早飯,教官讓我們排著整齊的隊列來到重走紅軍路的地方。第一關是「飛奪瀘定橋」,到了那裡,一看讓你嚇一跳。瀘定橋的橋身是有兩條繩索組成,橋面是由許多木板和兩根鐵絲,一個一個擺成梯子形。橋面離地很高,下面都是泥土。教官讓我們自由組合,兩個人一組,看著前面的幾個男生搖搖晃晃的走過去,我不禁有點害怕,心驚膽顫,但是當我想起當年紅軍戰士走瀘定橋時,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對面是敵人的槍林彈雨,連木板都被敵人抽掉了。面對困難,他們迎難而上,不畏艱險,勇往直前。對比起他們,我實在很軟弱。想到這些,我就不害怕了。輪到我了,看起來,並不可怕的瀘定橋,可做起來難啊!可是為了完成我自己的諾言:一定要完成任務。我只好咬緊牙關,兩隻手緊緊地抓住繩索,兩隻腳同時踩在一塊板上,我不敢往下看,因為下面是泥土,我生怕掉下去。我小心翼翼地移著,因為一開始,兩隻腳是踩在同一塊木板上,所以左腳向前踩前面的木板時,右腳踏在後面的木板上,重心就會失去平衡,橋就會搖晃,但你必須將兩隻腳非常快地踏在一塊木板上。而且兩個人必須密切配合。當走到橋中間時,橋晃地很厲害,我差點摔倒。但是因為有了紅軍的那種視死如歸,忘我精神鼓勵著我,我不知不覺地走到終點,我興奮極了。
這次活動讓我們體驗到了當年紅軍的那種艱辛,讓我們學會了怎樣面對困難。
《建軍節作文》
我們常常會過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國慶節……但是八一建軍節,我想很多人都沒有過這個節日,甚至不知道八一建軍節的來歷,那麼,那我來說說吧。
我國每年八月一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因此也叫「八一」建軍節。其來歷是: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為首的委員會和賀龍、葉挺、朱德以及劉伯承等領導的北伐部隊2萬人。堅定的在江西南昌舉行了武裝起義,為此打響了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這也是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鬥爭的開始。1928年4月,朱德和陳毅率領保存下來的南昌起義軍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並且正式組成了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在1933年6月30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決定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同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批准了這個決定。從此,「八一」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
直到20XX年,已經是人們度過的第87個建軍節了。今年的建軍節我是在病房裡陪著爺爺度過的。我的爺爺原來也當過兵,所以他對建軍節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每年他都要慶祝建軍節,但今年是最特別的,因為他生病了,躺在醫院裡,「八一」建軍節的那天,我帶了好多好吃的去看望他,陪他一起度過這個特殊的建軍節。爺爺那天非常高興,臉上露出了從未有過的笑容,對於爺爺來說,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建軍節,而對於我來說,這也是我第一次對建軍節有深刻的理解。
今年的「八一」建軍節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日子,因為它讓我真正理解了它的含義,而且還是在醫院裡度過的。
今年的特殊日子對你們來說有很多,但對我來說,只有「八一」建軍節一個。
《建軍節的足跡》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是建軍82周年的日子。這個日子,我想過得比以前更有意義。在媽媽的帶領下,我和表哥陽陽一起去了鄂豫皖革命紀念館。我們去追尋紅軍的足跡,去緬懷先烈,了解歷史。
到了紅軍廣場,我一眼就看見了廣場中停放的那架飛機,那是列寧號偵察輕型轟炸機。這是紅軍繳獲的國民黨的飛機,也是紅軍的第一架飛機。我撫摸著機翼,一種自豪湧上心頭。
抬頭一望,正對面的建築物上幾個醒目的大字映入眼帘——鄂豫皖革命紀念館。這是江澤民的題詞呢!我們快步上前,拾級而上,旁邊雕花的扶手十分古樸。
從入口進去,我看見一個大大的電子屏幕,上面介紹了紀念館的參觀路線和七部分的內容簡介,從這裡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紀念館裡一尊尊雕像吸引了我的視線。在第一展廳中一排偉人的雕像屹立著,正是他們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再往前走,我看見了徐向前的塑像。徐向前原名叫徐象謙,因為他自己的永遠向前的革命精神而將名字改為「向前」。他用自己的一生對「向前」作了最有力的詮釋。我們還看見了沈澤民臨終前寫報告的雕像。他坐在簡陋的屋子裡,斑駁的牆壁,昏黃的油燈….雖然有一盆炭火,但從他單薄的衣物上可以想像他的寒冷。這至死不渝的精神讓我感動。
革命的成功不單單靠領袖人物,人民大眾的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京漢鐵路工人罷工的雕像同樣讓我感到震撼。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信陽站工人2000餘人提前拉響了罷工的汽笛。截住了一列由南往北的列車,與前來鎮壓的反動軍閥進行針鋒相對的抗爭。雖然林詳謙、施洋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們的精神永留人世間。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組雕像是「柳林起義」。紅軍用「土坦克」打敗敵人的「洋碉堡」。「土坦克」就是把棉被浸透水,蒙在一張方桌上。就這樣居然把火力猛烈的「洋碉堡」打敗了。真是令人拍手稱快!
在當時紅軍要取得勝利非常不容易。我們看到展出的實物有:大刀、長矛、紅纓槍頭、腳魚叉等,比起日本的東洋刀差遠了,更不要說洋槍大炮了。我們還看到了紅軍穿過的草鞋、軍裝等。看著這些我心潮起伏,這些鏽跡斑斑的武器上不知灑下了多少紅軍的熱血與汗水,我也不由得想起紅軍與敵軍搏鬥的場面。我的眼睛溼潤了。
今天我認識了信陽的革命背景,知道了我們的現在的生活是偉大的紅軍和廣大的農民工人用大刀長矛打拼出來的,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我不由得對他們肅然起敬,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讓我們去追尋紅軍的足跡,永遠銘記他們的精神吧!讓我們珍惜現在的生活,為更多的人創造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