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10篇
2023-07-09 04:10:58 1
人生難得幾回歡,智者善於把握現在,珍惜眼前,做一個知足常樂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歡迎閱讀參考!
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一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我相信我們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有一顆知足的心,就一定能夠化不如意為如意,正所謂知足者常樂!
我國古時候有個老翁,家裡丟了只馬,家裡其他人很著急,他卻說,這未必是件壞事,結果果真過了不久,他家的那隻馬不僅自己回來了,而且還另外帶了只馬回來了!街坊鄰居非常羨慕,他家裡其他人也很高興!而此時他卻說,這也未必是件好事,過了不久,他兒子因為騎另一匹馬而摔斷了腿,他知道後卻說,這也未必不是件壞事,果然過了不久,皇帝徵兵,他兒子因為腿斷了,而躲過一劫!這就是歷史上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故事!它教育我們要知足常樂!
反觀歷史上那些與人民為敵,貪婪欲望不止的人,何曾又樂過呢?上世紀30年代,全世界面臨經濟危機,德國法西斯頭目希特勒,為了滿足他自己貪婪的欲望,以一顆永不滿足的心態與全世界為敵!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最終邪不壓正。他的陰謀並沒有得逞!他也為他自己所做的一切而付出慘痛的代價,並被全世界所唾罵!
我們每個人或許會面臨許多困難,但我相信那只是暫時的,只要我們懷著一顆知足的心,懷著一顆堅強的心就一定會戰勝困難!
現在身處青海玉樹地震的同胞們,正在忍受著我們難以想像的痛苦在掙扎著!想想我們現在還有什麼比他們承受的痛苦還要重呢?他們承受著身體的痛,心裡失去親人的痛!但我也相信,地震無情,人間有愛,身處社會主義國家的我們,一定會與青海玉樹同胞同呼吸,共命運!早日幫他們重建美好家園!而地震也大大凝聚了我們國家的人心!註定我們是一個不可戰勝的民族!
讓我們為玉樹同胞祈禱祝福的同時,並且擁有一顆知足的心來面對這事件的一切吧!因為知足者常樂!
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二
自古以來,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知足常樂了。
小草因偶爾的陽光沐浴而樂上好一陣子,它沒有期盼更多的機會。鮮花展示給人最美的一面,它視這為幸福,儘管那嬌麗會被枯萎所替代。小鳥為有一個家而歡跳,縱使這個家有點簡陋,會經歷風吹雨打,但它是溫馨的。
人生難得滿足,更難得知足常樂。
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萬惡的金錢,由於它,多少人一步一步走進無底的深淵。也有人說過,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是萬萬不能的。也許它對於某些人來說,它與權利給他們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人之初,性本善。也許,他們也曾擁有善良的本心,但在悄然之間,在他們不經意之間,一層薄紗輕輕地蒙上了善心。
知足常樂,是一種輕鬆的幸福。它不用受拘於任何枷鎖,任何冷冰冰的權場鬥爭。
當然,人難免會有貪慾,但可否平息,就各不相同了。人通常滿足了,會更加想要自己沒有的,這是人類的共性。有時候甚至不擇手段,但那有什麼意義呢。
知足常樂,人生幾何。
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三
著名的布雷默曾說過:「快樂不在於事情,而在於我們自己。」覺得那些欲望十足的人們,是因為貪多,之所以不夠快樂。其實只要自己覺得好就可以了。正如人之常言,一知足常樂。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老人家在自家的門口立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本人願意將自己唯一的一間房子送給他人,如有需要者,請求領取。」
過了幾天,這個消息不脛而走。一天,一位富翁路過老人家,他看到這個牌子,走進了老人的家。他對老人說「老人家,您好。我最合適領取這間房子了,儘管我應有盡有,但是我缺少的是恬靜的生活。你的房子附近群山環繞,一出門便是綠色,周圍的環境實在令人陶醉。這正是我理想中的桃源仙境。」(議論文)
老人聽後,瞧了瞧他,說:「人要知足,你現在一無所缺,但是你缺少的是一顆知足的心。你已經有房子了,你還要這間房子做什麼呢?這間房子應該屬於知足的人。」
人的欲望永遠不會滿足,而正是由於這種不知足,成為人們活得不快樂的根源。一個人要知足,並不是說不思進取、安於現狀,也不是講以窮為樂,安貧樂道。知足貴在一個人能夠看淡名利,凡事以誠待人,只有這樣,一個人才會真正體會到人間的溫暖,才會感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反之一個將名韁利鎖看得太重的人,眼中只有功名利祿他會變得麻木不仁,唯利是圖,雖然他物質上很富裕,但是他的精神上是空虛無聊的,他的人生是不會快樂的。得出結論
所以,如果想快樂,請學會知足。
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四
人生百年,不如意事常八九。所謂人比人氣死人,涉及到名譽、地位、錢財┄┄人與人之間實在沒有多大的可比性。這倒不是說自己一定比別人差多少,而是機會這東西總是偏心眼。有的人官運亨通、財源滾滾、美人擁簇、寶馬香車,諸多好事得來全不費工夫;輪到自己就不同了,千辛萬苦,百般努力,可「好事」總和你「捉迷藏」,可望而不可及。每當此時怎麼辦?怨天尤人?沒用;抱怨命運不公,也無濟於事,於事無補;撒潑罵街?也只能是丟人現眼。最好的辦法,還是有一點「阿Q精神」,權且把沒有吃到的葡萄理解成是酸的,不吃也罷。
所謂知足者常樂。滿足於現狀,對於個人來說,並不一定就是不思進取。「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對於事業我們應該孜孜以求,而對於那些名利之事,我們大可不必計較,還是隨遇害而安的好。有的人錢多了不知該怎麼花,而對於相當多的老百姓來說,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怎麼辦?「紅眼病」是萬萬犯不得的。錢多了還容易遇賊惦記――你要這樣想,心態不就平穩了?你開著私家車是神奇,可過不了十年充其量也不過廢鐵一堆;我騎自行車上下班,累是累了,可我一來安全,二來還符合環保要求,更重要的是還鍛鍊了身體。千金難買好身體,何樂而不為呀?
既然葡萄吃不著,著急上火也無濟於事,故且把它想像成是酸的,沒吃著也免去牙酸之苦,損失不了什麼。人生就是煉獄,磨難不濟其數,要想活得瀟灑些,就必須學會自己安慰自己,正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凡事只要想開了,就不會有什麼大不了事的來折磨你。要想心情有好,就得學會自己欣賞自己。現在大家都比較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然而,生活質量的好壞,並不全在於物質方面,更多的還在於自己的心情好壞。一個人成天的為了一點蠅頭小利而苦惱,即便擁有金山銀山,生活質量也好不到哪裡去。做人更多的應該是關注自己的內在素質,不要跟人家比肚子裡的油水,而是要比肚子裡的墨水。知識才是無價的。任何功名利祿都不能與知識同日而語。我不是說世人不應該去追求物質生活,而是不要被經濟利益所困,讓「孔方兄」擋住了自己的視野。
葡萄是酸的――這只是對於大多數沒能吃到葡萄的人而言,至於那些吃著葡萄的人,也犯不著太得意,用「吃不到葡萄說葡萄是酸的」之類的話來挖苦人。所謂風水輪流轉,得逞於一時並不一定能得意於一世。大家都把功名利祿看得淡一點,知足者常樂,做一個樂觀向上之人,於已、於人、於社會都有益處。
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五
正所謂「知足者常樂。」青蛙雖然居於井底,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可它知中,知足者常樂,它每天高高興興,無憂無慮,悠閒自在,快哉!大雁展翅高飛,翱翔在蔚藍的天空之中,可它不知足,非要追求鴻鵠的志向,每天拼命地往高飛,累得要命,一點兒也不快樂,整天沉浸在失敗的陰影中。
其實,人又何嘗不這樣呢?有的人雖然身居陋室,吃著精茶淡飯,可很滿足,天天都很快樂;相反的,有些貪官汙吏住著別墅高層,吃著山珍海味,可這還不知足,繼續貪髒枉法整晚夜不能補寐,一聽到警笛聲就不寒而慄,好不累也!劉禹錫住著陋室,可他「無絲竹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淡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他因此而感滿足。
陶潛隱居山中,條件簡陋,可他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他有「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的坦蕩,他是滿足的。
海倫·凱勒,失明失聰,生活在混濁之中,可她卻是滿足的,「我把別人看到的當做我眼中的色彩,把別人聽到的當做我的音符。」
他們都是幸福的快樂的,因為他們滿足。所謂知足者常樂,如果我只要求能有幾口飯吃,有人窩兒住那麼我現在就能滿足了,我現在就快樂了;可如果你要求住別墅,開奔馳,吃龍蝦,那麼可能你忙碌了輩子,也達不到,那麼你可能就一輩子都不快樂了,多可悲呀!
知足吧!知足都常樂!為了讓自已的生活不籠罩在悲哀的陰影裡,請知足吧!
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六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人生難得幾回歡,智者善於把握現在,珍惜眼前,做一個知足常樂者。
哪裡有欲望的存在,哪裡就是活的墓穴。欲望的罪惡何止於在個人的醜陋與萬劫不復,那奧斯維辛集中營淌血的歷史,無聲的吶喊,更給了我們心靈沉重的一擊。看到眼前的美好,不需無止境的追求,也能笑臨春風,春百花開盡。
懂得知足會有精神之樂。能夠淡泊明志,能夠沐於春風,即使面對衣食拮据,艱難困苦又有何妨。世人噓嘆於「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覺得生活最苦莫過於此,但於顏回而言,他仍可以樂其樂。只要有老師能夠教導,只要有知識供他汲取,何患生活貧困艱辛,何患環境惡劣簡陋。一個精神大師,不刻意追求錦衣玉食,沒有金玉滿懷,也可以快樂地活著。知足面對生活,哪裡都是天堂。
懂得知足會有生活之樂。雖然貶至窮水之地黃州,雖然滿腹經綸無人知曉,雖然空有一腔豪情壯志,蘇軾的大度胸襟足以讓這一切成為浮雲。他可以味「山間之明月,與江上之清風,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暢飲小舟中,浮想赤壁上;他可以「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自己書寫一份豪邁與英姿;他亦可以「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將人生的陰霾驅散成朗朗晴空。蘇軾的博廣,蘇軾的寬闊,蘇軾的苦澀都在這詩意的人生中讓人窺覓他的胸懷。這本是苦不堪言的一生,在他的知足冷靜前,化作一片生活的樂土。
懂得知足會有學習之樂。在這十幾年的求知路途中,在這漫漫無際的學海裡,求學是艱辛的。但比起大山裡翻山越嶺上學堂的孩子們,比起非洲飽受苦難和飢餓的孩子們,我們是何等幸福。所以我們更該發奮努力,將汗水和淚光變成蜜汁,將學習的辛苦變成學習的快樂!
總是盯著茫茫奢望,卻忘卻了你身邊的風光,是不值的。善於發掘眼前的幸福,握緊稍縱易逝的今天,做一個知足常樂的智者。
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七
老人們總喜歡說一句話,知足者常樂,實際啊,這句話倒是很有意義,是啊,知足者常樂!人生在世,屈指數不過幾十年光景,這幾十年,有得有失,有恩有仇,但是,如果我們以仇恨的心面對別人,到頭來,只是害了自己,使自己結識了更多仇人,讓自己變得心胸狹隘,畢竟,生活是把雙刃劍,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相反,如果學會滿足,對自己周圍的人都和藹些,寬容待人,寬容處事,生活豈不會變得絢麗多彩,擁有更多美好?所以,有時候細細品味,知足者常樂到也是句很經典的話,人,應該學會知足,知足,讓自己更加豁達,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畢竟,人學的豁達一些會更舒適不是嗎?
工作時難免會看見有人抱怨自己的收入,這時候,為什麼不想想還有很多人沒有收入,靠低保要飯為生;生活中難免會看見有人氣憤與自己的家人,這時候,為什麼不想想還有很多人渴望家人的溫暖而他們已不在;家庭裡難免會看家有人羨慕別人的生活,這時候,怎麼不想想別人家鳳光的生活也可能不適合你,或許還有人在羨慕你的安逸。
因為不如別人而變得小肚雞腸,羨慕一點點轉換為妒嫉,變得邪惡,而實際上,最後才知道別人的生活也很累,中國還有句俗語「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就是說這個的吧!
或許你曾羨慕別人比你俊俏,可是要知道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學習,可能是工作,可能是家庭幸福。
或許你曾羨慕別人比你優秀,可是要知道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品德,可能是性格,可能是為人處事。
或許你曾羨慕別人比你富裕,可是要知道他也有不如你的地方,可能是相貌,可能是學業,可能是能力。
只有消極的人,總往壞方面想的人才會小心眼的嫉妒,換個角度,生活又是一番美好,那時候想想這句古話「知足者常樂」。
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八
有一句俗話叫做「知足者常樂」,自我從學完了語文書上《懷疑與學問》這一課,我就對這句話有所懷疑了。
在學習《懷疑與學問》這篇課文的時候,我驚異的發現,原來有那麼多的地方值得我們懷疑,同時也了解到了懷疑的重要性。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懷疑知足者是否常樂。經過很多事例的驗證,才證實了我的懷疑是正確的。
「知足者常樂」從某種意義上講並不為過,但我並不對他持肯定的態度,因為我認為知足者並不都是常樂的。陶淵明是一個很典型的知足常樂者,他很滿足現壯,安樂的生活,但有些知足的人確笑不到最後。我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就是很久以前有兩個人,一個有錢另一個確很窮,他們倆同時都買了個小官當,窮的那個人比較有志氣,就想把官做大了,但是有錢的確不那麼想,他覺得一天無幽無慮的生活挺好,就放棄了生官的機會,結果窮人做了大官,有錢的小官由於一些地方不公證,結果被那個窮大官給免了職。從這裡就驗證了我的懷疑「知足者未必常樂」。
還有一個我身上的事例,我就是因為太滿足做一個中等生,所以導致現在的結果,連中等生都佔不上,我覺得這完全都是由於我太滿足於眼前的成績,滿足於那點點的幾分,失去了理想,沒有了動力,失去了追求的信念。我覺得我們不應該滿足於現壯,我們要拼搏,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只有那樣我們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成績,才能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美好。
同學們去隨意的發揮吧,新世紀需要這樣的人才,讓我們為了自己的目標爭取吧。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知足常樂的人已經被淘汰了,「知足常樂」因此也成為了貶義詞,所以不要讓「知足常樂」這樣的壞名聲落到我們的身上。
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九
鳳凰浴火焚身。在涅盤中重生,綻放驚豔。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在水下悄然浮出水面,頗為神聖。
濤聲如雷貫耳。在風雨中翻雲覆雨,不失壯闊。
但不是人人都能擁有鳳凰的美豔,荷花的神聖和大海的壯闊。細品平凡的生活,精嚼手中的幸福,在知足中,眉顏舒展。
東晉陶淵明「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在閒暇中品味人生,在休憩時解讀自然。沒有官場的追名逐利,沒有繁華社會的勾心鬥角,少了一份負擔,多了一點自在。雖然沒有享受盡榮華富貴,雖然沒有嘗遍過山珍海味,但在他那雙被歷史打磨的深邃的眼神中,我們可以看到他身居田園,粗茶淡飯的閒適和「聊乘化以歸盡」的知足。
知足者常樂。不知足者常憂。
「六國畢,四海一」,但秦皇不安於現狀。焚書坑儒,以愚黔首。收兵鑄人,以弱天下之民。並施以暴政,民不聊生。然而,防民之口甚於防川,與人民作對註定就要覆滅。於是有了揭竿為旗,斬木為兵的起義。經歷了多少代心血的金城千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正是因為秦國君王的不知足導致了朝代的滅亡。可見不知足者則常憂。
古如此,今亦然。(六個字很自然的將歷史跨越了兩千二百多年)
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你是否會抱怨學習艱辛,工作的勞累呢?知足者常樂,不要總是去怨恨生活的不公平,而是要去體會生活的幸福。等到失去的時候,不要發出當初身在褔中不知福感慨了。
其實,知足並不是滿足現狀而失去上進的信心。知足只是一種心態。有了知足,也許你會擁有「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的情趣;有了知足,也許你會擁有「去留無意,靜觀天上雲捲雲舒」的坦然。以這種情趣和那種坦然在人生的河流中穿行。在歷史的腳步昂首。還有什麼大風大浪過不去呢?還有什麼大溝大坎邁不通呢?所以,知足者常樂,讓我們都知足的看待問題,看待人生吧!
問世間樂為何物,一切盡在知足中。
關於知足常樂的議論文十
「委心任重,不失其為我。知足常樂,不願乎其外。」
——周頤《蕙風詞話》
蕭伯納曾說,人生有兩大悲劇,其一便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佔有欲得償後的空虛與淡漠,使人陷入顧影自憐的迷霧。人本就是一種矛盾的生物,得不到的思之若渴,得到的棄之敝屣,卻又轉而將注意力轉移到可望而不可即的身外之物上,實在是可悲可嘆可笑!
常聽有人說,彼岸花美,殊不知彼岸再美,也只是一種想像中的境界。彼岸之於此岸,從沒有絕對之說,正如此岸之人又怎知彼岸的人們不在駐足遠眺此岸之景,對此岸花暗生豔羨之情呢?每個人腳下的路都是自己曾經幾多猶豫後堅定地選擇的,既然已踏上了徵途,管它是水泥路、瀝青路,還是阡陌小道、泥濘之途,都必有一番獨特的風景。在我看來,彼岸的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永不比此岸的腳踏實地。如果有一天能在一片高地上驀然回首,定會發現一路行來,自己早已滿載而歸:眼角是從一棵不知名的小樹上滑落的露珠,唇上閃爍的是凝聚了太陽溫暖的微笑,而身邊繚繞的芬芳是一片淡藍色花海送我的禮物。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這世上,每個人都有被豔羨的理由,自己的好,別人羨慕不來,嫉妒不去,何必比這比那,沒有由來的在自己心裡打下怨結,「使我不得開心顏」;再看耶魯大學校訓:「要無條件自信。」自己的優勢或在此,或在彼,我們應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美好,靜夜賞月,品一杯香茗,坐在院中老樹下的藤椅上,緩緩搖一把芭蕉扇的時光亦不比待在空調房間差;想那蘇子泛舟赤壁之上,同行友人感喟世事浮沉不過雲煙,生前身後名只在彈指間灰飛煙滅,一身乾淨來,一身乾淨去。東坡不以為然,捋胡笑曰,看著月光皎潔,碧波蕩漾,蟬鳴陣陣,微風習習……自然所賜之多,又怎可用語言來形容呢?如此「身在福中不知福」者多矣。
有夢固然是件好事,只怕沉溺於夢境的美好而忘記在自己選擇的路上勇往直前,了解自己,珍惜自己,不貪不痴,不羨不妒,知足者常樂。
正如一位作者所說:「你的幸福我知道,知道無用,徒羨他人的幸福我依然只是一個赤貧的乞丐;你的幸福你知道,才能轉化為心靈的飽足。」
知足常樂。
知足,方能長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