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破萬億的城市(擠入了萬億城市)
2023-07-16 23:37:25 1
· 這是第4697篇原創首發文章字數 3k ·
· 四方君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地球研究院、阿里研究院等聯合發布的《可持續發展藍皮書: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報告(2021)》顯示,在100座大中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評價體系中,杭州、珠海、廣州、北京、無錫、深圳、蘇州、武漢、南京和鄭州,位列前十。
這個排名基於中國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包含經濟發展、社會民生、資源環境、消耗排放、治理保護等可持續發展五大領域。
仔細看一下榜單的前十名,九個都是萬億大城市,只有位居榜眼的珠海在經濟體量上是一個「小兄弟」。
回顧這之前的可持續發展榜單,珠海更是連續三年(2018、2019、2020)蟬聯榜首!
珠海,一座嶺南小城,何以躋身一眾萬億城市「朋友圈」?
珠海,位於廣東省中南部,東與香港水路相距36海裡,南與澳門陸地相連,港珠澳大橋竣工後,珠海成為內地唯一與香港、澳門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
1979年建市,1980年設立經濟特區,是我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之一,2010年,珠海經濟特區範圍擴展至全市。
珠海也是我國重要的口岸城市,設有拱北、橫琴、青茂、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業區5個陸運口岸,九洲港、灣仔港輪渡客運、珠海港、鬥門港、萬山港5個水運口岸,共10個國家一類口岸,是僅次於深圳的中國第二大口岸城市。
全市下轄3個行政區(香洲區、鬥門區、金灣區),15個鎮,10個街道,5個經濟功能區(橫琴新區、珠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珠海保稅區、珠海高欄港經濟區、珠海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
說珠海是一座小城,是指珠海的國土面積、常住人口、經濟體量,相對較小。
珠海的土地面積僅有1725平方公裡,佔廣東總面積的0.96%,是廣東21座城市裡面積最小的地級市,就是放眼全國337個地級市,珠海的土地面積也只排名334位,倒數第四位。
人口方面,珠海戶籍人口139.22萬,排全省倒數第一位;常住人口246.67萬,佔全省常住人口總量的1.94%,排全省倒數第二位。
面積小、人口少,經濟體量自然不大。
2021年珠海地區生產總值3881.75億元,在全國排第70位,在廣東排第6位。這個體量,在浙江排第8,在山東排第9,在江蘇排第12。
在「總量指標」上,珠海是一座存在感不強的小城,但在「人均指標」上,珠海卻是一座不容小覷的強城。
2021年珠海人均GDP為15.79萬元,排名全國第十位,廣東省內僅次於深圳、高於廣州,排名第二;如果放在浙江,珠海將超越寧波,排名全省第一;放在山東,將超越東營,排名全省第一。
2021年珠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390元,排名全國第14位,比全國平均水平35128元高出74.8%;住戶人均存款餘額10.13萬元,在萬億城市「朋友圈」裡可以排在第12位,介於蘇州和寧波之間。
個稅高低可以反映「打工人」的錢包厚度,不存在水分問題,2021年珠海人均繳納個稅5635.8元,位列全國第四,僅次於北上深。
財政支出情況可以直觀體現當地的民生、社會保障水平,2021年珠海以3.15萬元的人均財政支出水平位列全國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
科技創新水平決定著一座城市的未來發展潛力。截至2021年底,珠海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98.83件,是全國平均水平(15.8件)的6.25倍。
在2020年珠三角九市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排名中,珠海以3.26%的投入強度排名第三,僅次於深圳和東莞,高於廣州、佛山。
2021年,珠海在全國288個城市中科技創新發展指數排名第10,地級市排名全國第二;珠海高新區在157個國家高新區中升至第17名,再度刷新歷史最好成績。
另一個關乎每一位居民切身利益的指標是,珠海2022年人均預期壽命已達83歲,省內排名第一,全國排名第三。
既富且壽,居民獲得感強,珠海因此常年霸榜各種全國宜居城市、全國幸福城市的榜單前十名。
宜居宜業,人人爭相往之。「七普」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0年,珠海常住人口年均增加8.79萬人,年均增長率4.57%,十年間共增加87.94萬人,增長56.36%。這個常住人口增幅僅次於深圳,高居全國第二!
在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共同發布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9》中,珠海在中國291個城市的最新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已升至全國第23名。如果只算內地城市,珠海排進了前20,位列全國第19位。
在華頓經濟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中國百強城市排行榜」中,珠海排名第37名。
無論哪個榜單,都毫無例外地承認,珠海的綜合實力、潛力、競爭力都遠超其GDP排名。
珠海原是邊陲小鎮,以農漁業為主,1979年建市時農業佔比高達38.6%。「一間糧站、一家飯店、一條馬路、一盞紅綠燈」構成了「老珠海人」對這座城市的幾乎全部記憶。
珠海經濟特區成立以來,產業經濟快速發展,2021年GDP總量比1980年(2.61億元)增長了1486.3倍,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速達16.8%,取得了驕人成績。
近幾年更是連續晉位升級。2018年珠海經濟總量超過江門,在全省排名由第10位上升至第9位,人均GDP超過廣州,列深圳之後排全省第2位;2019年珠海GDP更是一舉超越茂名、中山、湛江,在全省排名升至第6位。
本外幣存款餘額不僅直接反映了一個城市對資金的吸附能力,還是當地金融業發展的核心指標,更是衡量這個城市的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依據。
2021年4月,珠海成為繼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之後,省內第5個存款規模達到萬億元的城市。
回顧珠海的成長之路,我想其今日成績離不開以下五點:
第一點是其卓越的區位優勢。作為毗鄰廣州、深圳兩大一線城市,緊挨著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城市,珠海周邊是全國最富庶的大灣區最能打的城市,有著其他任何城市都無法比擬的最強朋友圈。
第二點是政策加持。和深圳同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經濟特區,享有特殊的政策紅利;擁有第三個國家級自貿區:橫琴自貿區,屬於特區中的特區,迎來政策紅利再加碼;目前的珠海更是迎來了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廣東自由貿易區橫琴片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四區」疊加時代,集各種政策紅利於一身。
第三點是外向型經濟的拉動作用。《中國海關》雜誌發布的「2020年中國外貿百強城市」名單顯示,珠海以76.34的綜合得分名列榜單第5位,僅次於深圳、上海、蘇州和廣州4市,排名較2019年上升2位。
第四點是高端產業的引領帶動作用。2021年,珠海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5200.81億元,實現利潤總額547.14億元,其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率為10.52%。同期,隔壁深圳這個數據是8.24%;廣東是6.44%;全國平均水平是6.81%。
第五點是營商環境的持續提升。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也是城市競爭力的提升之本。作為全國最早用地方立法的形式推進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城市,珠海在營商環境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從不斷提高政務服務效率,到逐步降低企業綜合運營成本,再到營造良好的社會創新環境,珠海努力為企業創造一個便利度更高、獲得感更強的大環境。
「一次申請、全程免費、一窗通取、半天辦好」,這是珠海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去年6月28日起,珠海全市各區全面推行開辦企業「一網通辦」「一窗通辦」「一窗通取」新模式。改革的最大亮點,不僅實現了跨部門業務的一網通辦,也實現了數據的高效流轉和並聯審批。
原來需分別到市場監管、刻章、稅務、公積金、銀行等5個部門辦理的6個環節需填報的22張申請表、469項申請信息,被全面整合到「一網通辦」平臺一步辦理,實現登錄一個平臺、一次認證、一表申報55項信息,一步辦結。
當然,珠海的快速成長也離不開科技創新資源的持續投入,這個在前文有所提及,本部分不再贅述。
百戰歸來再出發。
2021年12月,珠海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產業第一、交通提升、城市跨越、民生為要」的工作總抓手。
今年4月,珠海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全市產業發展大會,重磅發布「1 5 3」產業發展系列政策文件,大力實施「產業立柱」「招商引資」「土地整備」「園區提升」「強核賦能」「政府流程再造」六大攻堅行動,吹響加快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衝鋒號,向著「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6000億元』『工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4000家』」等目標奮起直追。
前不久發布的經濟半年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珠海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排全省第二位;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9.9%,增速高於全省21.8個百分點。
其時已至,其勢已起。「青春之城 活力之都」的珠海正乘勢而上,奮力從過去的「小而美」,轉向未來的「強而優」!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