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城市如何更聰明更智慧)
2023-07-14 14:08:01 2
數據時代,智慧城市建設方興未艾。如何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如何利用現代技術為智慧城市的建設和運行提供支撐?《廣州市基於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城建「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即為此而來。
在今日(7月13日)舉辦的智慧城建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保森介紹,「十四五」期間,廣州將科學規劃、全面布局廣州CIM平臺,以CIM平臺促進建設項目審批服務制度改革,助推廣州城市建設管理高質量發展。記者從會上獲悉,《規劃》的重點發展領域含智慧城市更新等六大領域,重點產業建設則囊括CIM 老舊小區改造產業在內。
發布會現場。
建立數字孿生城市
什麼是CIM?王保森介紹,CIM即城市信息模型,是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縮寫。藉助CIM平臺,城市得以最大限度地數位化、智慧化。它可以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內室外、歷史現狀未來多維多尺度信息模型數據和城市感知數據,形成數字孿生城市。換而言之,物理城市的「一切」都可根據需要在孿生城市裡進行數位化建模仿真。
以降雨為例,CIM模型可以模擬城市降雨情況,並結合降雨的強度、地形地貌及河道管線上安裝的傳感器,實現對特定區域、不同淹沒深度所影響的範圍進行模擬分析,為城市提供預警和決策支持。「我們廣州市很多地下隧道已經安裝了這樣的感知器。如果降雨量大,達到一定水位後(它)就會提供預警。」 王保森說。
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王保森在會上發言。
《規劃》正是以CIM平臺作為數字底座緩緩鋪開。按照智慧城建總體目標要求,《規劃》制定了「十四五」時期基於CIM的智慧城建發展主要指標。主要指標包括CIM平臺與市級智慧城市類平臺的對接完成率、開發基於CIM的智慧城建行業應用場景個數等六大類共22項細指標。「明確了我市智慧城建『十四五』期間的具體發展要求。」 王保森表示。
賦能城市更新領域
CIM模式的應用並不止於城市降雨。王保森在會上介紹,《規劃》的重點發展領域涉及智慧住房管理領域、智慧城市更新領域等六個方面。在智慧城市更新領域,將細分為打造安全宜居的智慧社區、推動基於CIM的社區園區微改造2大任務。同時涉及4個重點實施項目,包括打造一批智慧社區和智慧園區。
老舊小區改造亦被提及。《規劃》顯示,重點產業建設包括發展CIM核心產業等三方面。其中,在重點發展CIM 智能建造產業方面,將大力推廣CIM 智慧工地產業、持續推進BIM 裝配式產業及積極培育CIM 老舊小區改造產業等3項產業建設。
如何保障《規劃》內容順利落地?王保森表示,保障措施包含組織保障、制度保障、資金保障、安全保障、人才保障、過程評估和市民參與7個方面。他以市民參與為例進行說明:「比如,在智慧社區建設、城市更新等民生領域,提升市民主動參與意識,提高市民滿意度。在推廣智能移動終端參與城市智慧治理的同時,建立和完善市民意見反饋體系,切實保障弱勢群體等市民意見表達渠道的通暢。」
記者從會上獲悉,《規劃》制定了「十四五」期間智慧城建年度發展規劃,可分為三個階段。其中,2022年至2024年為各項重點任務全面推進階段,期間跨部門合作機制有望順利建立,各項試點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並形成經驗積累,各類關係民生的智慧應用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未來將持續不斷在住建、交通、水務、城管、應急及公安等領域推動CIM基礎平臺的廣泛應用。」王保森表示。
南都·奧一新聞記者 林少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