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振興撬動鄉村振興(引領鄉村產業振興)
2023-07-06 14:40:07 4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劉瀏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堅持精準發力,立足特色資源,關注市場需求,發展優勢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更多更好惠及農村農民。
成都市知識產權局始終堅持把地理標誌作為服務鄉村振興、打造城市品牌、助推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
地理標誌引領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成都市各級智慧財產權部門貫徹落實《智慧財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地理標誌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工作部署和國家知識產權局《關於組織開展地理標誌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的通知》要求,大力開展地理標誌賦能行動,以提質強基行動做實特色產業,以品牌建設、產業強鏈行動做強特色產業,以能力提升行動做優特色產業,推進「地理標誌 」發展模式。
市知識產權局對涉及6個區(市)縣的3個示範區、9個地理標誌實施地理標誌運用促進工程,地理標誌示範區示範引領作用更加顯著,地理標誌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日益提升,有力推動特色產業融合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目前,全市擁有地理標誌89個(地理標誌保護產品47個、地理標誌商標42件),數量位列副省級城市第一位;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3個(雙流區、郫都區、蒲江縣),省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3個(都江堰市、邛崍市、大邑縣)。
2021年,新增核准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企業37家,增幅達13%,全市地理標誌用標企業達到328家,有力推動了地理標誌產業高質量發展。地理標誌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蒲江縣 三個地標產品入圍全國100強
蒲江縣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著力打造「蒲江雀舌」茶文化觀光AAAA級景區、獼猴桃國際公園、「蒲江醜柑」生態農業觀光帶,創建「美麗四川·宜居鄉村」省級達標村16個、市級示範村30個。
蒲江縣擁有集中連片發展優質茶葉10萬畝,獼猴桃10萬畝, 柑橘25萬畝,產業集中度達90%,並先後成功創建「國家級茶葉、 獼猴桃、柑橘標準化示範區」「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榮獲全省實施鄉村振興工作先進縣等榮譽。建立天府農創園建立地理標誌品牌館,融入地理標誌元素,全面展示蒲江縣地理標誌產業情況。
依託蒲江水果生態鏈,培育新發地、佳沃、原鄉等一批龍頭企業,引進西南特色水果冷鏈物流貿易港等項目,阿里集運加 工中心建成投用,冷鏈倉儲靜態庫容量達15萬噸,水果商品化處置率達到95%,蒲江水果通過網絡銷售到全國,出口12個國家。
在 2021 年的中國品牌價值評價中,「蒲江雀舌」「蒲江獼猴桃」「蒲江醜柑」三個地標產品憑藉強大的品牌競爭力再次進入區域品牌(地理標誌產品)前40強,品牌價值總量達415.73億元,較上年上漲30.83億元。
蒲江縣是全國唯一擁有三個地標產品同時進入區域品牌價值40強的縣級城市,通過品牌評價提升了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邛崍黑茶 品牌價值產值雙提升
「邛崍黑茶」省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制定了推動專用標誌使用的相關政策,6家生產企業獲準使用專用標誌;17家企業入駐「邛崍黑茶」監管溯源體系;制定了「地理標誌產品邛崍黑茶」地方標準。
截至目前,共培育7家成都市級以上茶葉產業化龍頭企業;擁有茶葉和種植專業合作社44家,其中成都市級以上示範合作社4家。
全市茶葉主產鎮(街道)約4.5萬戶;品牌價值從13.55億元提升到19.98億元。通過組織參加文化旅遊論壇、菜花節、品牌宣傳推介、美食節等活動,助力「邛崍黑茶」產值從2.4億元提升至3.06億元,全縣共有4.5萬戶農戶從事茶相關產業,帶動就業8000人,農民人均年均增收1000元。
在「邛崍黑茶」產業的帶動下,大量農村勞動力從傳統種養殖業轉移到綠色包裝、茶葉加工、倉儲營銷等行業,從田間走向車間。
2020年,「邛崍黑茶」年產量922.65噸,銷量763.97噸,銷售額超2億元。為進一步推進地理標誌助力邛崍農業及區域品牌產業發展,將碧濤茶業、文君茶業2家企業納入本級地理標誌示範單位培育名單。
「邛崍黑茶」品質上乘,在國內外獲得了高度評價,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銷售範圍已覆蓋國內20餘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主銷四川阿壩州及青海、甘肅、新疆等省(區),遠銷到日本、 德國及東南亞市場。
彭州九尺板鴨年產值突破8億元
彭州市制定了彭州九尺板鴨項目戰略規劃方案,促進地理標誌品牌的運用,將彭州九尺板鴨納入2021年度產品質量抽檢,抽檢產品質量全部合格,14家企業獲準使用專用標誌,對4戶小作坊進行了提檔升級。
2021年,彭州九尺板鴨銷售約1400萬隻,年銷售產值約8億元。落實「彭州九尺板鴨」品牌推廣策略定位和執行方案,包括物料設計、示範基地品牌包裝動線、展示面設計、廣告宣傳設計、物流相關平面形象設計等。
開發彭州九尺板鴨從原料到商品的全鏈條溯源防偽追溯平臺,實現了彭州九尺板鴨生產銷售「一品一標」的信息化溯源,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通過PC端,可以實時監測企業生產記錄和信息反饋,使得監管高效、服務便捷。
崇州市「竹藝村」地理標誌鄉村振興示範點
崇州市著力建設無根山竹藝公園,打造「竹藝村」地理標誌鄉村振興示範點;舉辦道明竹編創新設計作品大賽,評選出創新設計作品20件、公共藝術作品10件。
崇州市組織申報「道明竹編」「懷遠藤編」「崇州牛尾筍」地理標誌證明商標,其中「懷遠藤編」申報材料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受理,進入審批環節。
已建立道明竹編地理標誌保護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將在道明竹編協會建立之後交付其統一使用;建立科普體驗基地1處,位於「無根山竹藝公園」科普體驗基地,面積達1800平方米。2021年,道明鎮竹產業產值共1.3億,道明竹編共帶動6000人就近就業。
都江堰市:3個地理標誌鄉村振興示範試點
都江堰市發揮農業保險在穩定農產品市場供應等方面的作用,購買2021年獼猴桃價格保險336.59萬元,涉及64家企業(合作社),9000畝種植面積。
搭建地理標誌產品防偽溯源追溯體系,有效保障了都江堰獼猴桃的品牌和聲譽。建立了天馬鎮天賜獼源公司等3個核心種植基地。打造了青城山鎮青城社區等3個地理標誌鄉村振興示範試點,大力推進省級都江堰天馬鎮智慧財產權強鎮建設。
舉辦智慧財產權發布會暨品牌發展論壇,以區域公共品牌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話題展開對話、研討,參加地理標誌品牌價值評選,加強地理標誌宣傳推廣。
培育都江堰市鄉韻獼猴桃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 8 家龍頭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年銷售額500萬以上規模的生產經營主體3家,以龍頭企業帶動周邊農戶發展。
與淘寶、京東、微店、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合作,對都江堰獼猴桃地理標誌進行品牌營銷,打通多元化銷售渠道,拓寬農產品銷售市場。
「都江堰獼猴桃」榮獲 2021中國農產品百強標誌性品牌,代表企業都江堰天賜獼源農業有限公司榮獲中國農業十大鄉村振興貢獻獎。
「金堂羊肚菌」產業化發展之路
金堂縣建設金堂羊肚菌示範種植區1000畝,建立羊肚菌菌種規範化培育房3座、菌類冷藏庫2萬立方米,完成三級試管種制種資質認證1家,讓傳統菌農實現向規範企業轉變。
2021年,金堂羊肚菌種植規模22000畝,產品銷售額55000萬元,烘乾、儲藏、手工業、制種相關產業總產值5800萬元。項目提供大量的種植、加工、物流及服務業崗位,輻射帶動15000餘名群眾就近就業。
「金堂羊肚菌」成立了成都市金堂陽河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由合作社擔保與金堂匯金村鎮銀行合作,農戶不需任何抵押便可貸款種植食用菌,共計擔保貸款300餘萬元,解決社員資金難題,提高社員農戶生產積極性,加快了金堂羊肚菌產業的發展。
同時搭建由食用菌專家、鎮村幹部、種植大戶等組成的工作專班,對羊肚菌種植出現的難題再研究、再剖析,採取專家講課、現場培訓、外出參觀等多種方式創新開設「羊肚菌業講堂」,實現種植戶培訓達90%以上。
目前,金堂羊肚菌種植面積以每年80%速度增長,由最早的500畝增長到24000畝,種植農戶達15000餘戶,產值達5.2億元,扶持30戶(120餘人)貧困戶人均增收3000元。
為推行「公司 基地 合作社 專業村 貧困戶 電商」的產業發展模式,聯合食用菌產業園、興金農投強化羊肚菌線上營銷推廣。
與天貓建立金堂羊肚菌線上產銷對接專區,區域內註冊羊肚菌電商銷售平臺8家,發展年銷售額2000萬以上規模的生產經營主體4個,在京東C端平臺建立「金堂羊肚菌」旗艦店,線上年銷售額達1000萬元,成為西南地區唯一一家羊肚菌「京東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