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常住人口增長(城區人口增加51.20萬人)
2023-07-06 16:55:29 3
當前
中心城市以及超大特大城市
對區域的帶動引領能力日益增強
根據住建部最近公布的《2019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下稱「年鑑」),目前有30個城市城區人口超過300萬人,其中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有6個,位於500萬到1000萬的特大城市有10個,西安城區637.81萬人口,屬於特大城市,較2018年的同比數據新增加了51.20萬人。
其實,早在住建部公布的《2018年城市建設統計年鑑》中,西安城區人口586.61萬,超過500萬,當時已成為特大城市。
根據2019年年鑑數據,我國如今共有16個超大、特大城市,其中有6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規模超過了1000萬大關,屬於超大城市,包括四個直轄市和廣深兩個副省級城市。
東莞、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西安、濟南、瀋陽和青島這10個城市的城區人口處於500萬到1000萬之間,屬於特大城市。
需要說明的是,城區是指「市轄區和不設區的市,區、市政府駐地的實際建設連接到的居民委員會所轄區域和其他區域」。城區人口規模要小於市域總人口規模,也小於市轄區人口規模,市轄區內的農村地帶並不納入城區人口的統計。
據了解
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500萬、300萬是三個重要的門檻。根據2014年11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城區常住人口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城市為大城市,其中3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為I型大城市,1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城市為II型大城市;500萬以上1000萬以下的城市為特大城市;1000萬以上的城市為超大城市。
成為特大城市
對西安來說是個全新定位
意味著西安的空間擴大了
人口增長了
面臨的機遇更多了
「特大城市的優勢和潛力,主要體現在城市的規模效應、聚集效應、城市化效應上。」西安交通大學人居環境與建築工程學院教授李志剛告訴小布,「城市隨著人口的增加、空間布局的優化,人居環境建設、社會經濟發展建設越來越完善。城市的規模越大,創新力、競爭力就越強,產業分工協作也越細緻、越協調。」
李志剛認為,例如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研發中心等都願意選址在更大些的城市,因為這樣的城市聚集效應更強。同時,信息化、智能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教育、文化等社會服務要素相互配合、相互耦合,形成馬太效應,城市也將隨之不斷擴大、不斷優化。
世界與中國的城市發展都是從小城鎮到中小城市、大城市,再到超大、特大城市,最後形成大城市群、都市圈,帶動周邊經濟發展。
「特別是西北地區,需要一個超大、特大城市,作為西部發展的重要引擎,帶動經濟發展。如今,特大城市西安,已然是西部大城市群發展的核心之一,也是縮小東、西部差距的重要動力。」李志剛說道。
對於西安的發展,最近公布的陝西省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指出,圍繞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加強省級層面統籌,建立健全互助合作、利益共享等機制,推動西安、鹹陽兩市空間規劃無縫對接。
該建議還提到,加快西安都市圈建設,促進西安與銅川、渭南、商洛等周邊城市統籌規劃、一體建設、融合發展。
近期,中共西安市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指出,2021年西安要推動十項重點工作實現新突破,全力辦好第十四屆全運會,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和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步伐。
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標,統籌推進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村鎮規劃等41項規劃同步編制,構建西安「三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新體系,著力打造城市亮點片區,提升西安城市新形象,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特色。
2021年,西安將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實現新突破,聚焦全運會保障和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任務,以場館周邊配套設施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治理提升為抓手,統籌推進規劃編制實施、重點項目建設和城市綜合治理工作,加快構建支撐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的規劃體系,補齊城市功能短板,提升城市品質形象,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化水平,推動實現「辦好一次會,興盛一座城」的目標。
特大城市西安
未來可期!
來源:西安發布
編輯:劉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