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地級城市有哪些(福建9個地級市名字由來)
2023-07-06 16:56:09 1
福州市名字由來:因城西北的福山而得名。
公元725年,閩州更名為福州,福州得名於此。
此後曾短暫更名長樂郡、長樂府,但不久之後又恢復福州名。
城市性質:福建省省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名字由來:相傳因地處海道下方,名下門,諧音為廈門,一作夏門。
1387年,即明洪武20年江夏侯周德興在島上建築城堡,取名廈門城,設永寧衛中左千戶所。
1655年,鄭成功改中左所為思明州。
1680年,康熙廢思明州,廈門地復屬同安縣;1683年,設置臺廈兵備道,1685年,置廈門廳。
1913年改置思明縣,1914年改稱廈門道,1933年析思明縣地置廈門市。
1980年設立廈門經濟特區。
城市性質:福建省副省級市、計劃單列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風景旅遊城市。
名字由來:因漳江而得名。
686年,唐垂拱二年設立漳州。
1951年,設立縣級漳州市。
1985年,漳州市升格為地級市,原縣級漳州市改名薌城區。
城市性質:海峽兩岸合作先行區,海西區域性中心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生態宜居的田園都市。
名字由來:《大明一統志》福建興化府志:「舊說邑田多生蒲,故謂之蒲田。其後以邑時有水患,因去水從莆。」
568年,即南朝陳光大二年,分安縣置莆田縣。
北宋以後,作為興化軍、路、府的治所地。
1913年,廢府留縣,稱莆田縣。
1983年,莆田地區撤銷,設立地級莆田市。
城市性質:海峽西岸重要的港口城市和地區性中心城市,媽祖文化名城。
名字由來:因縣內的龍巖山而得名。
公元736年,唐開元24年設置雜羅縣,742年,雜羅縣改名龍巖縣。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升為龍巖直隸州。
1913年,廢州復縣,稱龍巖縣。
1981年設立縣級龍巖市,1996年地級龍巖市成立,縣級龍巖市改名新羅區。
城市性質: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西部中心城市,先進位造業基地、全國重要的紅色、客家文化生態城市。
名字由來:1956年,三元、明溪兩縣合併,取兩縣首字而得因縣名。
1960年,設立地級三明市,1963年三明專區成立,三明市改為縣級市。
1983年,三明地區撤銷,改設地級三明市。
城市性質:中國綠都,海西中部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及生態工貿、宜業宜居中心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海峽西岸經濟區先進位造業基地和現代物流中心。
名字由來:唐朝設置感德場,933年,即五代唐長興四年升場為縣,取長溪縣寧川和感德兩地首字作為縣名。
1988年成立縣級寧德市,1999年寧德地區撤銷,改設地級寧德市,原縣級寧德市改為蕉城區。
城市性質:海峽西岸經濟區東北翼中心城市,沿海重要港口樞紐,能源和臨港產業基地,綠色宜居海灣新城。
名字由來:「泉州」原是今福州的舊名之一。
後來,原泉州改為閩州,武榮州改為泉州,此後的「泉州」,都是指今天的泉州。
北宋設立平海軍節度使,元朝設立泉州路,明清時期為泉州府。
1950年設立泉州專區,同年9月改為晉江專區。
1951年設立縣級泉州市,1985年撤銷晉江地區和縣級泉州市,設立地級泉州市。
城市性質: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
名字由來:東漢建安初設置南平縣,取「平定南疆」之意。
西晉太康年初改名延平縣,1302年恢復南平縣名。
1950年,南平專區成立,1956年設立縣級南平市。
1994年,南平地區撤銷,成立地級南平市,原縣級南平市改為延平區。
城市性質:福建省域重要中心城市,交通樞紐和製造業基地,國際性度假旅遊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