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結繩記事真假及結繩記事典故
2023-07-07 02:36:05 2
我們一起來德昂族文化看看德昂族結繩記事真假及結繩記事典故。古人為了要記住一件事,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以後看到這個結,他就會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記住兩件事,他就打兩個結。想了解更多繼續來看看吧!
結繩記事(計數):原始社會創始的以繩結形式反映客觀經濟活動及其數量關係的記錄方式。結繩記事(計數)是被原始先民廣泛使用的記錄方式之一。文獻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以書契,百官以治,萬民以察」
雖然目前末發現原始先民遺留下的結繩實物,但原始社會繪畫遺存中的網紋圖、陶器上的繩紋和陶製網墜等實物均提示出先民結網是當時漁獵的主要條件,因此,結繩記事(計數)作為當時的記錄方式具有客觀基礎的。
其結繩方法,據古書記載為:「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之多少,隨物眾寡」(《易九家言》),即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或所涉數量的不同結系出不同的繩結。民族學資料表明,近現代有些少數民族仍在採用結繩的方式來記錄客觀活動。
到了今日,已沒有人再用這種方法來記事,然而,對於古代人來說,這些大大小小的結則是他們用來回憶過去的唯一線索。
結繩記事典故
古人為了要記住一件事,就在繩子上打一個結。以後看到這個結,他就會想起那件事。如果要記住兩件事,他就打兩個結。記三件事,他就打三個結,如此等等。如果他在繩子上打了很多結,恐怕他想記的事情也就記不住了,所以這個辦法雖簡單但不可靠。據說波斯王大流士給他的指揮官們一根打了60個結的繩子,並對他們說:「愛奧尼亞的男子漢們,從你們看見我出徵塞西亞人那天起,每天解開繩子上的一個結,到解完最後一個結那天,要是我不回來,就收拾你們的東西,自己開船回去。」
宋代詞人張先寫過「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以形容失戀後的女孩家思念故人、心事糾結的狀態。在古典文學中,「結」一直象徵著青年男女的纏綿情思,人類的情感有多麼豐富多彩,「結」就有多麼千變萬化。「結」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們賦予了各種情感願望。託結寓意,在漢語中,許多具有向心性聚體的要事幾乎都用「結」字作喻,如:結義、結社、結拜、結盟、團結等等。並且對於男女之間的婚姻大事,也均以「結」表達,如:結親、結髮、結婚、結合、結姻等等。
結是事物的開始,有始就有終,於是便有了「結果」、「結局」、「結束」。如此像「同心結」自古以來便為男女間表示海誓山盟的愛情信物,又如「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等,結飾已被民間公認為是達情感的定情之物。而「結髮夫妻」也源於古人洞房花燭之夜,男女雙方各取一撮長發相結以誓愛情永恆。有詩云「交絲結龍鳳,鏤彩結雲霞,一寸同心縷,百年長命花」就是生動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