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關於愚人節的由來作文
2023-07-07 04:48:13 1
第一篇
愚人節較普遍的說法是起源於法國。1564年,法國首先採用新改革的紀年法格里曆(即目前通用的公曆),以1月1日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舊的人反對這種改革,依然按照舊曆固執地在4月1日這一天送禮品,慶祝新年。主張改革的人對這些守舊者的做法大加嘲弄。
聰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給他們送假禮品,邀請他們參加假招待會.並把上當受騙的保守分子稱為「四月傻瓜」或「上鉤的魚」。從此人們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為法國流行的風俗。18世紀初,愚人節習俗傳到英國,接著又被英國的早期移民帶到了美國。
起初,任何美國人都可以炮製駭人聽聞的消息,而且不負絲毫的道德和法律責任,政府和司法部門也不會追究。相反,誰編造的謊言最離奇、最能騙取人們相信,誰還會榮膺桂冠。
這種做法給社會帶來不少混亂,因而引起人們的不滿。現在,人們在節日期間的愚弄欺騙已不再像過去那樣離譜,而是以輕鬆歡樂為目的。
第二篇
每年4月1日是愚人節。這不是一個國家性的節日,但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人們都會在這一天互相開玩笑,搞惡作劇,被愚弄的人往往被稱作「四月的傻瓜」。
據維基百科介紹,愚人節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古羅馬時期的「嬉樂節」(3月25日)及歐洲中世紀時的「傻瓜節」(12月28日),被看做是愚人節的前身。
據傳說,最早把4月1日和愚弄別人聯繫在一起的是英國著名詩人喬叟,在他1392年的作品《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一隻自負的公雞在這一天被一隻狐狸愚弄了。儘管有學者對此持有異議,但普通讀者通常接受這種說法。
到了16世紀和17世紀,一些歐洲詩人和作家也在作品中提及在4月1日搞惡作劇愚弄人的事。1686年,英國作家約翰·奧布裡把這一天稱為「愚人聖日」,這是英國歷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及這個節日。1698年4月1日,不少英國人被作弄,相繼跑到倫敦塔去「看獅子洗澡」。
不同國家在4月1日愚人節的傳統做法不盡相同。在英國,人們在愚弄完人,對方還一頭霧水的時候,會大喊一聲「四月的傻瓜」。據民俗學家研究,在英國及那些節日傳統源自英國的國家,惡作劇的時間只能持續到當天中午12時,過了中午還戲弄人,自己就變成「四月的傻瓜」。而在蘇格蘭,人們過去把愚人節稱為「找布穀鳥日」,蘇格蘭語中「布穀鳥」一詞有傻瓜的意思。
在伊朗,人們常常在波斯新年的第13天互相開玩笑、作弄人,這一天碰巧是公曆4月1日或2日。這一節日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36年,是世界上仍存在的最古老的惡作劇傳統。許多人由此認為,愚人節的起源和這一傳統有關。
在法國、義大利和比利時一些地區,人們喜歡在這一天把一隻紙魚偷偷貼到別人背後,並大喊「四月的傻魚」。在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早期,許多愚人節明信片上都印有這種魚的形象。
在波蘭,愚人節當天充滿各種玩笑,不僅普通民眾互相搞惡作劇,連媒體和一些公共機構也加入惡搞的行列。當天,波蘭人一般避免舉行重要活動。1683年4月1日在波蘭締結的一個聯盟,為避開4月1日這個「敏感」日子,特地把締約時間向前推了一天,即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