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寺院 大昭寺
2023-07-06 22:18:23 2
中國佛教文化流傳數千年,是歷史文化的象徵,且寺廟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在我們心中!許多古寺廟見證了我國各個朝代的歷史發展,庇佑了各個朝代繁榮昌盛!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城市文化看看中國十大寺廟排行吧!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覺康」,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贊幹布建造,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寺廟起初稱「惹薩」,後來惹薩又成為這座城市的名稱,並演化成當下的「拉薩」。大昭寺建成後,經過元、明、清歷朝屢加修改擴建,才形成了現今的規模。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在藏傳佛教中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現存比較輝煌的吐蕃時期的建築,也是西藏較早的土木結構建築,並且開創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廟市局規式。
環大昭寺內中心的釋迦牟尼佛殿一圈稱為「囊廓」,環大昭寺外牆一圈稱為「八廓」,大昭寺外輻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為中心,將布達拉宮、藥王山、小昭寺包括進來的一大圈稱為「林廓」。這從內到外的三個環型,便是藏民們行轉經儀式的路線。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爾、印度的建築風格,成為藏式宗教建築的千古典範。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萬盞酥油燈長明,留下了歲月和朝聖者的痕跡。
建築
大昭寺殿高4層,整個建築金頂、鬥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簷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
典藏文物
雕刻
大昭寺有公元7世紀的檀木的門框和上面的雕刻。另外釋迦牟尼殿前也有和這裡同樣7世紀的木柱,一共8根。大昭寺2000年剛剛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諸多的條件中,最關鍵的就是這些木雕,因為在西藏其它任何寺院都看不到,只有在大昭寺有。這些木雕經歷了1400年已經像鐵一樣堅硬了,敲一下,還會發出金屬之聲。
佛像
佛殿裡有拉薩十分出名的一尊強巴佛,據說它掌握著西藏的風調雨順,每年藏曆新年活動結束前要把它請出去繞大昭寺一周。
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
此像是釋迦牟尼佛在世時,按照釋迦牟尼本人形象塑造的。等像塑好後,那些弟子有幸請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塑像的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佛像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
世上只有3尊釋迦牟尼等身佛像。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在他臨終時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這三尊佛像中,以12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該佛像後從古印度流入中國,又經唐代文成公主帶入西藏,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遂被供奉在大昭寺至今。
囊廓
沿千佛廊繞「覺康」佛殿轉一圈「囊廓」方為圓滿。這便是拉薩內、中、外三條轉經道中的「內圈」。拉薩主要的轉經活動都是以大昭寺的釋迦牟尼佛為中心而進行的,除「內圈」外圍繞大昭寺則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熱鬧的商業街——八廓街;圍繞大昭寺、藥王山、布達拉宮、小昭寺為「外圈」,即「林廓」,已繞拉薩城大半。
獲得榮譽
2017年11月,獲得「2017第二屆博鰲國際旅遊傳播論壇2017年度旅遊目的地」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