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是哪36計假道伐虢(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四計)
2023-07-22 20:32:18 4
歷史深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四計:假道伐虢(guó)
原文: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譯文:處在我與敵兩個大國之中的小國,敵方若脅迫小國屈從於他時,我則要藉機去援救,造成一種有利的軍事態勢。處在兩個大國中的小國,面臨著受人脅迫的境地時,我若說援救他,他在困頓中會不相信嗎?
釋文:先利用甲做跳板,去消滅乙,達到目的後,回過頭來連甲一起消滅,或者藉口向對方借道為名,行消滅對方之實。
假道伐虢
典故:假道伐虢
春秋時期,晉國想吞併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但這兩個國家之間關係不錯。晉如襲虞,虢會出兵救援;晉若攻虢,虞也會出兵相助。
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他說,要想攻佔這兩個國家,必須要離間他們,使他們互不支持。虞國的國君貪得無厭,我們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議晉獻公拿出心愛的兩件寶物,屈產良馬和垂棘之壁,送給虞公。獻公哪裡捨得?荀息說:大王放心,只不過讓他暫時保管罷了,等滅了虞國,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嗎?獻公依計而行。虞公得到良馬美璧,高興得嘴都合不攏。
晉國故意在晉虢邊境製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藉口。晉國要求虞國借道讓晉國伐虢,虞公得了晉國的好處,只得答應。虞國大臣宮之奇再三勸說虞公,這件事辦不得的。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虞公卻說,交一個弱朋友去得罪一個強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晉大軍通過虞國道路,攻打虢國,經過四個月取得了勝利。班師回國時,把劫奪的財產分了許多送給虞公。虞公更是大喜過望。晉軍大將裡克,這時裝病,稱不能帶兵回國,暫時把部隊駐紮在虞國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懷疑。幾天之後,晉獻公親率大軍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獻公約虞公前去打獵。不一會兒,只見京城中起火。虞公趕到城外時,京城已被晉軍裡應外合強佔了。就這樣,晉國又輕而易舉地滅了虞國。
無獨有偶:諸葛亮將計就計氣死周瑜
三國時,荊州刺史劉琦病故,劉備被眾人推舉為牧守,佔據了荊州諸郡。為了離間孫、劉兩家的關係,曹操表奏漢獻帝封周瑜為總領南郡的太守。
不過,這個總領南郡太守不過是個虛職,因為荊州到今還被劉備佔著。周瑜果然中了曹操的奸計,命魯肅去見劉備索回荊州。
劉備聽說魯肅來索要荊州,很是慌張。諸葛亮對劉備說:「主公不必憂慮,我自有良策,到時候魯肅一提荊州之事,您就大哭,然後我與他周旋。」
魯肅到來後果然開口便索要荊州,劉備聽罷放聲大哭。這一哭,反而把魯肅弄糊塗了。諸葛亮在旁開了腔:「當初我主向吳侯借荊州時,答應取得西川便還。但仔細一想,益州劉璋是我主之弟,乃同胞骨肉,若興兵取他的城池,恐被外人唾罵;如果不取,歸還荊州,又何處安身?假如不還荊州,於吳侯的面上又不好看。我主進退兩難,所以大哭。」魯肅本是個寬仁的長者,見劉備如此哀痛,便答應了諸葛亮提出的延期歸還荊州的請求。
周瑜聽完魯肅的匯報,便大發雷霆,周瑜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要魯肅再去荊州。魯肅依照周瑜的吩咐對劉備說:「吳侯十分同情您的處境,與眾將商量後決定起兵替您取西川。取了西川,再換回荊州,這樣西川只當是東吳給您的一份嫁妝。軍馬過路時,希望提供些糧草,別無他求。」
劉備有些猶豫不決,諸葛亮在一旁連忙點頭說:「難得吳侯的一片好心!雄師來到後,一定遠接犒勞。」魯肅聽後,暗自高興。等魯肅走後,劉備向諸葛亮詢問東吳的真正用意。諸葛亮答道:「此乃周瑜小兒的『假途滅虢』之計。名為收西川,實則取荊州。不過,周瑜騙得了別人,騙不了我。周瑜此次前來,我叫他死無葬身之地。」
周瑜起兵5萬人,浩浩蕩蕩開向荊州,來到荊州城下,周瑜本以為劉備等會打開城門,簞食壺漿迎接他,然後乘機掩殺過去。沒想到一聲梆子響過後,城上無數士兵一齊豎起刀槍,嚴陣以待。吳軍背後也殺聲四起,皆言要活捉周瑜。周瑜知道上了諸葛亮的當,怒氣填胸,箭瘡復發,墜於馬下,倒地而亡。
長期以來,孫、劉兩家為爭荊州鬧得不可開交,因此周瑜一心想重佔荊州,可謂路人皆知。在這種情況下,周瑜聲稱借道荊州取西川,很難不引起諸葛亮的懷疑。假途滅虢固然是妙計,可一旦被人識破就會帶來災難。
其他:借道伐蜀
戰國時期周慎靚王姬定六年,前316年,蜀國擊退巴國來犯軍隊,得勢的蜀王決定伐苴另立新苴侯。
秦惠王垂涎蜀國富饒,欲派兵攻打,但秦將對蜀地道路不甚了解,張儀出謀製作五頭石牛,將黃金鑲在牛尾下,由其子張若護送給苴國,苴侯高興的承諾願助秦國借道伐蜀,張若又到苴蜀邊界向人們大肆宣傳說」秦惠王願與苴國結秦晉之好,送給苴國了五頭石牛。這可不是一般的石牛,這是秦國才有的石料做的,而且石牛還有靈性,晚上會偷偷的吃草,吃飽了也會拉屎,但它們拉的屎是黃金「。
蜀王杜蘆是一位年輕氣盛的君王,但有時候氣盛太過了也未免是好事,擊退巴國來犯軍隊的他,決定伐苴另立新苴侯,他忘了上幾輩為什麼要建苴國,他更忘了上一輩為什麼對苴侯忍氣不發,他沒有思考,或許沒想去思考,也沒想聽廷上百官對他的進諫,他令五組勞工限期開鑿蜀國至苴國的道路,以便快速出兵打擊越來越不聽話的苴國,另外要奪來秦惠王送給苴侯的五頭能拉黃金屎的石牛。
張若在苴國關注著蜀國至苴國的道路修拓進展,終於等到蜀王杜蘆親自率兵,令「五丁力士」(即五組勞工)引路攻打苴國,這條路就是後來的蜀道。苴侯急忙請張若回秦國求秦王出兵援救。蜀王杜蘆也派使者與秦結盟,目的是不希望秦幹涉苴政。但狡詐的秦惠王嬴駟收了二國的禮物後,便派張儀、張若、司馬錯率隊攻打蜀國。苴侯為表誠意大開城門,秦兵蜂擁而入走石牛道(今劍閣金牛道/劍閣道)滅蜀吞苴,蜀王身死,苴侯被廢,蜀太子逃到彭鄉(今彭州)被捉。
蜀、苴二國同年滅亡。苴侯或許不記得春秋時期「假道伐虢「的故事了。
創作(碼字)不易,難道你不關注、轉發並贊一下麼???更多知識與娛樂,盡在「三人聚眾」(八大平臺都一樣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