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部電影一上來就有吻戲(為何成了天堂電影院的點睛之筆)
2023-07-22 23:54:57 3
「本片獲得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第4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第47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6月11日,《天堂電影院》正式在中國大陸地區公映,影片在出品方logo之後、正片開始前,用一分多鐘的滾動字幕介紹了所獲得的榮譽,只這一份「履歷」,就足以說明影片的耀眼地位。
雖是首次在國內上映,《天堂電影院》對國內觀眾來說並不陌生——出現在各類電影推薦片單中,屬於即使沒看過也一定聽過的電影。在許多影迷心中,《天堂電影院》排在最喜歡電影的前列,介紹影片時常常伴隨著諸如「人生必看之一」「影響一生的電影」等推薦語。
影片中被奉為經典的場面,是結尾長達三分鐘的吻戲合集,曾經被剪掉的一幕幕親吻畫面在銀幕上重現,男主角託託眼含淚光笑著看完,電影就此結束。這個結尾被公認為是影片最精彩之處,甚至有人這樣評價:「沒有結尾的熱吻,這部片子就只能是還行。」
義大利南部的小鎮上,喜歡看電影的小男孩託託和放映師阿爾弗雷德成了往年交,在「天堂天影院」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樂趣,多年之後,他成為了一名電影導演。《天堂電影院》全片有許多親吻畫面,它們是託託在天堂電影院成長的見證,也串起了他的電影人生。
影片第一次出現親吻畫面,就是那些吻戲被剪掉的時候。管理電影院的牧師,在每一部電影放映前都要先行審片,他手裡拿著鈴鐺,任何有傷風化的畫面都會引起「警鈴」大響,放映員阿爾弗雷德按照鈴聲的指示做下標記,然後剪掉這些畫面。在牧師高壓審查下,影院裡放映的電影永遠綠色和諧,觀眾們在影院裡嘆氣,「二十多年看電影沒有一次吻戲。」
這是託託喜歡上電影的起點,他痴迷於膠片的魅力,卻無法接近電影:阿爾弗雷德把他趕出放映室、媽媽不喜歡他去電影院。託託只能偷偷溜進電影院,牧師審片時他躲在帘子後面一邊偷看一邊偷笑,時不時跑到放映室裡滿足好奇心,順便「拿走」一些被剪掉的膠片碎片回家,收藏的膠片失火差點闖大禍,又被媽媽要求不許再去電影院。
影院裡第二次出現親吻畫面時,是電影院失火重建後第一次放映電影。阿爾弗雷德因火災失明,託託是小鎮上唯一會用放映機的人,成了新的放映員,新影院不再由牧師掌控,出資重建的影院老闆也沒有映前審查,在託託的操作下,影片的親熱畫面完整放映了出來,「他們接吻了!」觀眾從驚訝轉為歡呼,重啟的影院立刻有了活力。
這時的託託已經成為電影院不可或缺的人,作為放映室的掌機者,沒有人會趕他出去,曾經不喜歡他看電影的媽媽也以他成為放映員為傲,他的生活與電影緊緊綁在了一起。
影院裡再一次出現親吻畫面,不在銀幕上,而在放映室裡。長大後的託託愛上了新來到小鎮的藍眼睛姑娘艾蓮娜,並想方設法地追求她。在艾蓮娜出現之前,託託的行動全部圍繞著電影院,小時候在影廳裡看電影,長大後在放映室放電影,艾蓮娜出現後,託託走出了電影院,他在懺悔室裡想艾蓮娜表白,連續100個夜晚在艾蓮娜來的樓下等候。
當託託回到放映室後,他的愛情終於得到回應,兩人熱烈的擁吻宣告著託託的人生開啟了新的階段。此後,託託很少再有與電影有關的鏡頭,他開始在鄉間約會、去服兵役、離開小鎮,託託的人生也開始有了更豐富的體驗。
直到影片最後的吻戲集錦,託託再一次坐在電影院裡,此時他已經是功成名就的大導演,親吻畫面一幕幕閃過,與開頭被剪掉的吻戲呼應,也連接起託託的過去與現在。
吻戲的意味「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難多了。」阿爾弗雷德勸託託離開小鎮時,將生活與電影做比較,整部影片也是生活的比喻,親吻代表著生活裡一切美好的東西,吻戲的缺失也象徵著人生的缺憾。
就像被剪掉的吻戲,託託的人生裡有許多缺憾的地方。親情上,從未見過面的父親入伍遠徵後戰死,對父親的印象只停留在舊相片和「像克拉克蓋博」;愛情上,和艾蓮娜短暫甜蜜之後就無疾而終,接下來的幾十年裡都在無盡的思念和遺憾裡度過。
託託在小鎮的日子裡,大部分是和阿爾弗雷德在一起的,他給託託帶來許多溫暖,在被母親打罵時,阿爾弗雷德會出來給他解圍;看穿他裝肚子痛,還是騎車帶他回家;手把手教他放映電影,滿足他的愛好;還給了他最重要的人生指導,去羅馬成為導演……阿爾弗雷德亦父亦友的存在,填補了託託缺憾許多的情感空缺。
託託小時候想要收藏被剪掉的膠片碎片,阿爾弗雷德說會送給託託,但需要自己保管,本以為是糊弄小孩子的話,最後才發現他保存了幾十年。而那些被剪掉又黏貼在一起的膠片,藏著的是阿爾弗雷德幾十年來對託託的愛。
影片結尾,一個個親吻畫面閃過時,阿爾弗雷德對託託的愛也終於被釋放出來,全片平靜的敘事,鋪墊至此刻的情緒也在這一刻一下子升至頂峰。
-END-
主編:依梧
作者:π星星
編輯:方有財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