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之春的誕生(北國之春誕生記)
2023-07-22 18:16:45 2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有這麼一首歌被人廣為傳唱——這首歌的名字叫做《北國之春》。根據日本官方的說法:《北國之春》誕生於1977年。這年正月作詞家井出博正接受唱片公司的委託為男歌手千昌夫創作一首歌曲。來自日本東北六縣之一巖手縣的千昌夫希望這首歌能突出自己家鄉的色彩,於是就先確定了歌曲的名字為《北國之春》。然而作詞者井出博正在此之前並未去過巖手縣,對當地的風光並不了解,就在這時井出博正想到了自己的家鄉長野縣:坐落在日本中央高地上的長野縣擁有號稱日本三大美林之一的檜樹林,和巖手縣一樣的是這裡的冬天異常嚴寒。從小生活在長野縣鄉間的井出博正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童年時代的故鄉風光:八嶽山上吹下來的北風突然變成南風后神社裡的白玉蘭就綻放了大朵的鮮花,白樺林裡的水車小屋和圓木製成的小橋浮現在晨霧中……想著想著井出博正有了一種將這些寫進歌詞裡的強烈衝動,於是他提起筆來寫道:白(しら)樺(かば) 青(あお)空(ぞら) 南(みなみ)風(かぜ)。本來這幾句歌詞直譯為漢語就是白樺、青空、南風的意思,不過後來我國在翻譯歌詞時為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審美觀以及漢語中的韻律而在前面加上了形容詞作為前綴,於是這幾句歌詞就變成了如今我們中國人所熟悉的「亭亭白樺,悠悠碧空,微微南來風」。在《北國之春》的歌詞也使用了一個來自我國的典故:「棠棣叢叢,朝霧蒙蒙」一句中提到的棠棣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是中國古人歌頌兄弟親情的詩句。
在寫下迎春之景後井出博正又聯想到了自己的大學生活:井出博正的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井出博正的大學時光完全是靠在大阪工作的哥哥寄來的生活費度過的,每當他看到同寢室的同學們收到他們的母親寄來的鄉下特產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父母和哥哥,有時他會想像:如果父親還活著,應該會和哥哥一起圍坐在火爐前默默對飲吧。想著想著他把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也寫進了歌詞裡:季(き)節(せつ)が都(と)會(かい)では分(わ)からないだろうと 屆(とど)いたおふくろの 小(ちい)さな包(つつ)み。這句歌詞直譯過來是:在都市裡不知道季節變化,收到了媽媽的小包裹。這裡暗含的意思是:直到收到媽媽寄來的包裹才想起現在是什麼季節。漢語版翻譯為:城裡不知季節變換,不知季節已變換,媽媽猶再寄來包裹,送來寒衣御嚴冬。事實上日語原版歌詞中並沒說明媽媽寄來的包裹中裝的是什麼。
井出博正在寫完歌詞後找到作曲家遠藤實,請他為自己的歌詞譜曲。遠藤實接過井出博正交給他的歌詞後先通讀了一遍,然後讓井出博正坐著稍等一會兒,他自己則拿著歌詞上了2樓。5分鐘後遠藤實走下樓來,井出博正以為他是忘了拿什麼東西,誰知卻被告知:「曲子創作完了!」多年後遠藤實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是這樣解釋自己之所以能在五分鐘內創作完成曲子的原因:「當時我的腦海中鮮明地浮現出故鄉新潟的春天景色。我出生在新潟縣的貧窮山村,那時家裡的房子年久失修,一到冬天深夜的雪花就會吹進屋裡,落在枕邊,冷得我直哭。所以迎來春暖花開碧空萬裡的那種高興心情也就格外的強烈。正因為有著這樣的經歷,所以曲子一氣呵成。「遠藤實在作曲的同時將井出博正的原歌詞中最後一句由「故鄉啊故鄉我的故鄉,我要回你懷中」改成了「故鄉啊故鄉我的故鄉,何時能回你懷中」,把返鄉的意志改成了返鄉的願望,突出了想返回故鄉而實際不可能返回故鄉的那種惆悵的心情。
歌詞和曲子都創作完了,於是井出博正和遠藤實趕緊請來千昌夫試唱。儘管詞作者和曲作者在創作過程中都不由自主地將自己家鄉的景物融入到歌曲之中,然而當千昌夫看到這首歌時仍不由自主地將其與自己的故鄉巖手縣對應起來:包括巖手縣在內的東北地區是全日本經濟最落後的地區,在上世紀50年代之前這裡的棄老棄嬰、賣兒賣女現象非常嚴重。直到井出博正和遠藤實創作《北國之春》的70年代這裡的經濟仍遠遠滯後於日本其他地區,70年代的日本正處於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來自東北地區的農民工成為日本生產建設的一支生力軍,幾乎全日本的民工都操著東北口音。千昌夫唱著唱著腦海裡逐漸浮現出他在故鄉巖手縣所看到的那些穿著皺皺巴巴的風衣的鄉親們。當他後來在電視臺正式演唱這首歌曲時執意堅持要穿著和他那群來自東北農村的農民工鄉親們一樣的服裝演唱。
也許井出博正、遠藤實、千昌夫他們自己也沒想到這首歌竟能在短時間內紅遍全日本:來自東北地區的日本農民工們從這首歌中看到了自己的身影,聽到了自己想說而沒有說出的心聲,引起了人們心靈上的巨大共鳴!到1979年《北國之春》的唱片賣出去500萬張,成了日本全國的國民歌。後來這首歌更是漂洋過海越出國境:在我國鄧麗君、蔣大為、關牧村、劉德華等人曾翻唱過國語版的《北國之春》;葉啟田、韓寶儀翻唱過閩南語版;徐小鳳、周潤發等人翻唱過粵語版。1988年《北國之春》被中國大陸評定為「過去10年最為人們所熟悉的外國歌曲」。除此之外《北國之春》還在泰國、蒙古、印度、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唱開,成了一首為15億人所喜愛的歌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