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之所以放不下 也不外乎是這杯子還不夠燙是什麼意思(你之所以放不下)
2023-07-23 08:40:53 2
何所歡,兩性情感心理學寫作者,寫有情的故事,有趣的陌生人,有料的知識。
作家亦舒寫過這樣一句話:
「真正的愛情,會讓人感到歡愉;如果你感到痛苦,一定是出現了錯誤,需要及時結束,重新開始。」
其實,對於大多數經歷過失戀的人而言,他們心心念念著前任,始終想著前任。
這些「忘不掉」的情愫,並不是因為愛情,大多數是源於自我的不甘心。
哪些不甘心?
付出了卻沒有得到該有的回報;
在這感情中投入很多,包括自己的情感、金錢,卻竹籃打水一場空;
對於未完成的感情,人們總是感到遺憾。
在這篇文章中,你將學習到:
分開後,人為什麼會「不甘心」?
分手後,該如何及時調整自身情緒?
第一:投入越多,就越是放不下
心理學上有「沉沒成本效應」,指的是:
我們已經付出並且不可回收的成本,比如:時間、金錢、精力、感情。
而付出越多,就越是覺得可惜。
就像你在電腦上打了幾千個字,卻忘記保存稿子,一不小心稿件丟失了。
之後,你就自怨自艾,埋怨自己粗心;無論過去多久,你都很難忘掉這件事。
跟前任分手後,我們總是忘不掉,放不下;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心理現象。
就像《小王子》這本書中,為什麼玫瑰對於小王子而言,那麼重要?
正是因為,小王子在這朵玫瑰上面傾注了太多的感情,精力和時間成本。
很多人在感情快要撐不下去,總是感到痛苦,他們卻不願意放棄。
而且,還在心裏面給自己一些暗示:
「在一起那麼久了,分開挺可惜的。」
「好不容易結個婚,即使再多矛盾,也得湊合過下去。」
「跑那麼遠都來了,就不要急著走了」
成年人總是會給自己找一些不結束的理由,但實際上,越是糾纏不清,就越是讓自己痛苦。
失戀這件事也是。
你每天想起前任,有關他的形象和記憶,就不自覺地在你腦海裡加深。
越是重複,記憶度就越高。
第二:「損失厭噁心理」
人這一輩子,有太多的不幸,都源於不甘心。
總是勉強,總是擰巴,總是不願意接受現實。
這樣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之為「損失厭惡」心理。
什麼意思呢?
指的是:對於人們來說,失去和損失所帶來的痛苦,要遠遠大於獲得時的快樂。
舉個例子:
你走在路上撿了100塊錢,這個時候你覺得很開心;但沒過多久,你自己丟掉了100塊錢,這時,你感到特別痛苦。
兩者比起來,你認為丟掉錢比撿到錢更讓你感到難過。
人們在感情中,也是這樣的心理。
比如:
在一起的時候,總是不知道珍惜;獲得感情的快樂,久而久之你就感到平淡了。
但失去對方的那一刻,你十分後悔、懊惱,特別不甘心。
似乎,所有的痛苦和不甘都從你心中跑了出來。
忘不掉前任,並不是因為愛情,只是你將心中的遺憾過度放大了而已。
即使你跟前任複合,也未必會朝好的方向走下去。
第三:惰性思維,陷入自我感動中不願意走出來
其實,很多人忘不掉前任,是自己感動了自己。
失戀後,初期階段,他們不受控制地渾渾噩噩,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
但很長時間過去了,他們依舊沉浸在這悲傷中;原因是,他們的悲傷,總是被周圍的人安慰。
久而久之,他們就喜歡上了被別人安慰的狀態。
「假裝悲傷」
「自我感動」
「你看我都那麼難過了,前任看到了,肯定也會心疼我吧」
其實,這只是自我感動式的折磨。
前任對你此刻的表現,並不感興趣;相反,你越是糾纏,越是惹得前任厭惡你。
第一:離開你的人,都是錯的
你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成年人的感情,所有的離開,都是不夠愛。
無論哪種原因分手,比如:異地戀,父母不同意,現實因素,性格不和等等。
這些理由,本質上是不夠愛。
你知道真正的愛,是什麼嗎?
真正的愛,是不計後果,下意識地為對方付出,哪怕犧牲自己最重要的東西。
倘若兩個人是真愛,又怎麼會輕易放棄這段感情呢?
因此,離開你,放棄你的人,根本就不適合你。
換個角度去想:
戀愛的時候分開,總要好過結婚之後再離婚,不是嗎?
至少,離開了錯的人,你才能遇到對的人。
鳳凰涅槃,什麼是涅槃?
涅槃就是跟過去的不堪揮手告別,然後迎來屬於你的最好的人生。
第二:允許自己悲傷,但要設定期限
人最怕的就是「不設限」。
什麼是不設限?簡單來說就是自控力差。
說好了只玩半小時,你卻玩了幾個小時的手機;
說好了只悲傷1個月,你卻悲傷了幾個月時間。
的確,在失戀後,我們的情緒簡直跌到了谷底。
所以,失戀後的階段,你就給自己的情緒放個假。
想哭就哭,想發洩就去發洩;可以去吃,去散心,去運動,哪怕是將自己關在家裡。
這些方式,只要能讓你暫時好過一些,都可以。
但是,一定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期限,並且嚴格要求。
「我只允許自己悲傷1個月,超過1個月的時間,我一定好好生活。」
你知道,人最大的悲哀是什麼嗎?
是不撞南牆不死心。
明知道前面是一條死胡同,你偏要往裡面鑽,走到盡頭再退回來,何必呢?
你心中還有「執念」嗎?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