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童年拍的電影(年僅10歲的李小龍搭檔他的父親主演了一部無聲電影)
2023-07-22 23:31:06
最近,大火的電影《葉問4》正在熱映,陳國坤飾演的李小龍受到了本尊女兒李香凝的讚揚。
「陳國坤與父親很像,簡直復活了父親當年的形象。」
陳國坤幼年時迷戀李小龍,因為看了李小龍《精武門》、《唐山大兄》、《猛龍過江》等電影之後,才開始模仿李小龍,其在10歲時更是將自己的名字改成「小龍」。
陳國坤《少林足球》造型
或許,他根本就不知道——在10歲以前,李小龍的夢想根本就不是什麼電影明星、功夫巨星。
但是在時代背景和社會浪潮中,一個人不管情不情願,命運總是會那麼捉弄人。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因為李小龍10歲時主演的一部電影,他的命運才被徹底改寫!
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為著名的粵劇醜生、小生。20世紀20年代,在「新中華班」表演過《錦毛鼠》、《野渡蘆花》、《羅通掃北》等經典曲目;30年代主要以「武丑」、「網巾邊「、「二花面」等「爛衫戲」聞名;40年代更是跟廖俠安、半日安、葉弗弱並成為「粵劇四大名醜」。
李小龍父親李海泉
現在我們聽起李海泉頭上的這些「名號」可能如雷貫耳、佩服不已,殊不知在那個年代唱戲的不管是否是角,都會被輕視,更何況是一個「丑角」?
1940年初,李海泉妻子何愛瑜懷孕,李海泉託朋友,全家遷到美國,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誕生在那個地方。
11月27日,李家誕生了一個男嬰,李海泉取名為「李振藩」——振興門庭、光宗耀祖!
「做個律師、法官,或者醫生也行,李家真的不能再被輕視了!」
拿到美國綠卡後,飄洋過海的李家可能再也接觸不到戲劇了,然而他們卻接觸到了電影。
1941年,尚在襁褓中的李小龍被父母抱去,在伍錦霞(著名華裔導演)執導的《金門女》中客串一個女嬰。
「三歲看老?」有時候從嬰兒時期就能看見一個人的一生!
《金門女》劇照
首次「觸電」的李小龍並沒有在美國待了幾年,很快全家人又搬回了香港。
1946年,李小龍在嘉諾聖瑪麗書院讀書。別的同學做操表演功夫,他跳恰恰舞;別的同學說著字正腔圓的粵語,他說著文白夾雜的國語......
格格不入的李小龍備受同學排斥、欺凌。
1949年,李小龍竟然同時換了三個學校:從德信學校到喇沙書院,再到聖芳濟書院。
異常苦悶的李小龍想逃離這一切,卻毫無辦法。
幼年李小龍
而李海泉一邊幻想著兒子長大後「振藩」,讀書成功後當個律師或者醫生,一邊正在和自己的同行籌拍電影——唱戲太難了,真的不想再做備受輕視的戲子了!
比較有諷刺意味的是,儘管李小龍出生戲劇世家,沒有唱過一天戲,但是他在1960年考入華盛頓大學主修的卻是戲劇專業。
命運無常,每個人都概莫能外!
1950年的某一天,在學校又跟同學打了一架的李小龍灰頭土臉回到家中。
此時他的父親正在跟馮峰(馮寶寶的父親,亦是粵劇名家,後來轉行成導演、演員)商討要將袁步雲的漫畫《細路祥》改編成電影,當時正在頭疼小演員的問題,看到李小龍之後,馮峰當即決定讓李小龍出演。
為啥?因為這部電影拍的就是一名童工飽受老闆欺壓的故事,李小龍天天在學校受到同學們的欺壓,回到家之後渾身又透露出一股不服輸的狠勁,這個角色的性格不謀而合!
10歲的李小龍
李海泉當然不同意,雖然之前李小龍早已經出演過電影,但那些都是客串,而這部電影中,小演員的角色是戲份非常多的主角。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學校明令禁止學生拍戲。
後來編劇袁步雲也出來勸:拍個幾天就結束了,學校那邊不好交差,改個名字。
就這樣,李振藩改名為李小龍,時至今日,這個名字已經成為了一個文化符號。
李小龍10歲時,目光中已有「殺氣」
在這部電影中,李小龍首次擔任主角。他飾演的童工「細路祥(熊孩子)」發現工廠管工和他的下屬整日欺壓通過、營私舞弊,於是勇敢站出來揭發他們。
《細路祥》劇照
但他本身又是一個終日遊蕩在街頭,好勇鬥狠的小混混,後來在工廠女工呂薇的勸誡下才浪子回頭、重新做人。
電影是默片,但是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影星馮峰、馮敬文、伊秋水、高魯泉等人全給李小龍做配,就連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也在這部電影中做配角。
同時,李小龍後來的招牌動作:擦鼻子、戴墨鏡、招手等手勢都能在這部電影中找到端倪。
看到這個畫面你能想到李小龍後來的哪部電影?
電影上映後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李小龍火了!
但是,更多的磨難又要來了......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拍完電影回到學校的李小龍並沒有贏得掌聲,恰恰相反他就在拍這部電影前後換了三個學校。
老師們認為他「不學無術」、同學們天天嘴裡念叨著「細路祥」到處追打他。
李小龍很受傷,但是他又有不服輸的勁頭——別人打我,我只有比別人更強才能不被欺負。
一開始,李小龍跟著父親學太極拳(李海泉本身有太極拳功底),後來發現打架的時候根本就不適用。
1954年,14歲的李小龍又一次街戰失利,經人介紹後正式拜入葉問的門下。
李小龍和葉問切磋
當時的葉問已至暮年,收了李小龍之後並不要求他只學詠春。此時的李小龍展現出昂揚的鬥志和學習能力,短短的幾年他先後練習過太極拳(父親李海泉就有幾十年的太極拳造詣)、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腳、節拳、白鶴拳等等。
幾年之後,李小龍再無敵手!
1959年,李小龍赴美讀書,葉問一再叮嚀:「務必戒驕戒躁,以弘揚中華傳統武術為己任!」
到了美國之後的李小龍打遍各路高手,在大二時期就將「振藩功夫道場」的牌子掛了起來。
1971年,返回香港的李小龍接連出演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三部影片,一舉在全世界掀起了功夫片的熱潮。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正準備繼續拍完《死亡遊戲》時猝然離世,年僅32歲。雖然醫院認定為「腦水腫」,但是李小龍的真正死因一直眾說紛紜。
回頭我們來看:
如果李小龍出生在了美國不回來,或許他就真的成為一名律師或者醫生吧。
如果李小龍的父親堅持不讓他拍電影,或許他的人生又會是另外一個樣子吧。
如果李小龍在幼年時期,他沒有飽受欺凌,他會不會發狠學武呢?
如果李小龍10歲時沒有拍攝《細路祥》,他命運會不會被改寫呢?
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如果有如果
——做一朵耀眼的煙花,儘管短暫綻放,但畢竟璀璨過。
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