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在線閱讀(書評讀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
2023-08-01 00:21:28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在線閱讀?終於看完了《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現以回憶口吻進行非線性敘事確實是馬爾克斯的拿手好戲,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在線閱讀?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在線閱讀
終於看完了《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現以回憶口吻進行非線性敘事確實是馬爾克斯的拿手好戲。
明明就是幾個小時內發生的事情,可以通過主角配角路人所有人的回憶扯進了幾個家族的恩怨情仇和無數個只有一兩句戲份的路人和一堆雞毛蒜皮的小事。
乍一看,整個行文像和面一樣,粉多了加水,水多了加粉,在幾條故事線間來回橫跳,你永遠不知道後面還有多少個名字能佔半行的人出現。
可最後當面被擀開,層層疊疊的千層面所袒露出來的,是他這三十年的調查之詳盡夯實,思考之深刻。
他是如此迫切地想要了解、掌握這齣悲劇的成因和真相,想要面面俱到、無微不至地講述這樁因充滿巧合而顯得離奇驚異的兇殺案。他把目光放在那個落後的拉丁美洲社會,沒有放過小鎮上的任何一個看客。
理好繁雜混亂的人物關係之後,這本書還是挺好看的,同時還可以不帶停頓地看得很快,畢竟也沒有什麼需要深思品味的雋語和燒腦的謎題,這場兇殺案打一開始就把兇手傳得人盡皆知,甚至也沒想瞞著讀者。雖然書面赤裸裸地寫著「兇殺案」,但案件本身是沒什麼看頭的,兇手幾刀就把主角捅得腸子流一地了。如果想要撲朔迷離的案情和精彩縝密的推理,大可以去看阿加莎而不是這本書。
馬爾克斯的行文很奇妙,明明沒有多麼出眾的修辭手法,沒什麼華麗的辭藻,用的也是很基本的詞句,但卻可以極具畫面感。無論是小說裡還是精神上,都能在娓娓道來中搭建出一個非常完整成熟的世界和語境。
在平平無奇的語句中引人走進深淵,這似乎是馬爾克斯的超能力。太勾人了,就這樣一頁一頁地往下看,一步步走進那個潮溼而滯後的拉丁美洲小鎮,人們彼此熟識卻又生分,種族間存在著刻板偏見和地域所致的隔閡。
同樣是不動聲色、含蓄內斂的獵人,我覺得馬爾克斯做得比海明威更自然有力,也更高明。
海明威的冰山是需要讀者細思、尋找的,話裡有話。不僅塑造的人物如此,他在文風上也將這份冷酷的硬漢風格貫徹始終,為了追求極簡主義而不加半句解釋,句句稜角分明。
讀者得耗費心力,一遍遍地搜尋,結合所有的線索和常識,糅雜適度的想像力,才能看見水面下的冰山。
混亂的人稱,種種代詞,極簡的語言,暗話暗話暗話……容易給人一種「言盡於此,你自己意會吧」的故弄玄虛之感。
而馬爾克斯不同,他沒有冰山。
馬爾克斯的雲群毫無遮掩之意,坦誠而不加做作,平易近人。你可以肯定地,不假思索地從地上的陰影得知雲群的到來,但此時你已經被他在字裡行間悄然布下的天羅地網捕獲,無處可逃。
就像一句看似簡單的「馬孔多在下雨」,已然把赫裡內勒多·加西亞·馬爾克斯的悲傷、落寞、孤獨揭露無遺,而一個心裡正淅淅瀝瀝的人,收到的電報卻是「別犯傻了,八月下雨很正常」。這也足以展現奧雷裡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那近乎情感缺失的冷漠,像極了那些興致缺缺,讓你倍感失望的信息接收者。
拋出去的情緒和渴望直直撞在僵硬的心牆上,摔了個粉碎。
作者與譯者共同成就了這一系列簡明而高效的表達,當你已經進入那個既定的語境,短短的六個字也夠耐人尋味了。
馬爾克斯似乎很擅長塑造一個心碎的人。在這本書裡,這個負責心碎的角色是弗洛拉·米格爾。
她很清楚聖地牙哥·納薩爾是出於功利目的應下這場婚約,也很清楚裝滿情書的小匣子裡沒有承載過他哪怕是絲毫的感情,對於聖地牙哥·納薩爾的忠誠,她沒有半點信心。
正是因為害怕得到自己無法承受的答案,所以她選擇相信流言,選擇不追問聖地牙哥,選擇放任兇手追殺自己毫不知情的未婚夫。她把他叫進來,不是為了告知他即將來臨的兇險,不是為了讓他躲起來,而是為了跟他告別。
「拿去,但願他們殺了你。」
匆忙,倉促,混亂,困惑茫然的男人,心碎抽泣的女人,散落一地的情書。
他們的最後一面是如此的狼藉不堪,仿佛不再是未婚的夫妻,而是生死無關的陌路人。
除了講述個體的命運,馬爾克斯也花費了大量筆力在描繪群像上,「人們未經傳喚就跑來作證,急於顯示自己在這齣鬧劇裡的重要」。
正如本書封面所暗示的那樣,「看客」在這場兇殺案中是至關重要的存在,無論是只有幾句臺詞的路人,還是沒有姓名的主教,都在這場蝴蝶效應中直接或間接地成為命案的幫兇。無力回天的親友和不作為的官員共同編制出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巧合,促成了聖地牙哥的死亡。
馬爾克斯始終沒有明確交代聖地牙哥是罪有應得還是被選中的替罪羊,並用簡潔的結尾給讀者留出了很大的想像空間。那就讓疑案保持神秘感吧,誰又能說一定得為了真相打破好不容易才重回平靜的表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