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北部生態溼地公園好玩嗎(工業城市柳州緣何成了)
2023-07-14 14:26:23 2
一群白鷺飛落柳東新區龍湖邊樹頂。通訊員 傅昊嶽 攝
12月2日,柳州市雀兒山公園邀請「觀鳥導遊」開展生物多樣性之鳥類知識講座,希望打造「鳥類友好型公園」,吸引更多鳥類到此繁衍棲息。
據了解,這只是柳州打造「鳥類友好型城市」的一個縮影。經過多年生態文明建設,被贊「工業城市中山水最美」的柳州,已然成為「鳥類天堂」。
「世界上最神秘的鳥」海南鳽(jiān),幾乎每年都能在柳州看到它們的蹤跡。柳州市觀鳥協會 供圖
為鳥停工程 愛鳥成佳話
當天的授課老師,是柳州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的職業「觀鳥導遊」孫家傑。現年38歲的他還是柳州市觀鳥協會副會長,柳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秘書長,廣西生態學學會科普講師團講師。
在孫家傑為公園工作人員和市民介紹了柳州常見鳥種進行鳥類知識科普後,園方還邀請他來到東雀湖鳥類溼地保護區實地考察。
在一處觀鳥平臺上,一名「鳥友」正用長焦相機鎖定一隻在湖邊一片灘涂上覓食的白鶺鴒(jílíng);遠處的湖面上,一隻黑水雞在悠閒地遊著;樹叢中不時傳出各種能蕩滌人心的鳥叫聲。
雀兒山公園管理處主任陳瑜介紹,公園有50多種留鳥、候鳥,常見的有翠鳥、小鸊鷉(pìtī)等,群體數量一直在增加。「只要是能夠吸引更多鳥類停留甚至安家的措施辦法,我們都會努力去做。」她懇切地向孫家傑尋求建議。
陳瑜表示,為了最大限度保護鳥類生存環境,2015年,公園將東雀湖東面水域打造成淺水灣溼地,種植花葉蘆葦、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及地被、喬灌木,引進漿果類植物作為鳥類的食源。同時,公園將溼地和鳥類棲息地的保護面積擴大至5.8萬平方米,完善了觀鳥、遊覽、休閒、科普等配套設施,儘量保留原生態林地內的一草一木與地形地貌,為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環境。
2016年,在公園根據審批開工建設東雀湖遊覽步道時,「鳥友」和網友認為此舉將威脅到棲息在此的翠鳥等鳥類。他們的心聲引起柳州市園林局的重視,組織專家論證後,停止了該段步道的施工,對該片區實施半封閉式管理,作為鳥類溼地試點立碑保護。柳州「為了鳥兒調整工程項目」,已成為當地愛鳥佳話。
經過實地觀察,孫家傑認為公園對外宣稱有50多種鳥太「保守」,他認為該園全年估計能觀察到100多種鳥類,對於被工廠、居民區「包圍」的雀兒山公園來說,是一件非常難得、令人驚喜的事情,說明柳州的生態建設卓有成效。
黑翅鳶。柳州市觀鳥協會 供圖
白胸翡翠。柳州市觀鳥協會 供圖
環境好不好 看鳥就知道
作為「鳥導」,孫家傑對柳州的常見鳥類瞭若指掌,不用帶客外出觀鳥拍鳥的時候,他兩三天就會跑到公園或山上去觀鳥。他說,很多年前,柳州的統計數據顯示,當地就有鳥類212種。雖然目前沒有最新的確切數據,但這些年來,新的鳥類不斷被發現。據此,他分析認為包括縣份在內,柳州估計能見到四五百種鳥類,市區應該有兩三百種,全區記錄的700多種鳥類裡,大部分在柳州都能見到。
每年,國內外的一些鳥友,都會來柳州找孫家傑,請他當嚮導,到君武森林公園等地,觀看、拍攝因極為罕見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的海南鳽(jiān)(也叫「海南虎斑鳽」)。海南鳽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被列為全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是中國特有的鳥類。其對棲息的環境要求較高,喜歡有山有水的地方,晝伏夜出,以小魚、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
2009年,海南鳽首次在柳州被發現,之後研究人員還在柳東新區的密林中找到了這種「明星鳥」的野外繁殖地,記錄下了它們在自然狀態中築巢育雛的珍貴資料。柳州市動物園管理處副主任俸海刀介紹,這些年來,他們一直在對這種鳥進行野外調查,幾乎每年都能看到它們的蹤跡,表明柳州已成為其繁衍生息的家園。
2020年4月,鹿寨縣洛清江水域首次發現7隻「鳥中大熊貓」中華秋沙鴨,今年其數目更是增加到16隻,而目前全球數量不足2000隻,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瀕危物種。中華秋沙鴨是我國稀有鳥類,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因對生存環境極其挑剔,使其成為水域生態環境的重要指示物種。
「中華秋沙鴨對環境的要求特別高。」孫家傑說,它們只選擇沒有汙染的水域作為棲息地,食物主要以黃顙(sǎng)魚為主,只有在環境很好的地方才有黃顙魚。
環境好不好?看鳥就知道。每年春秋兩季,成群結隊的白鷺,不但在柳州山鄉隨處可見,甚至還會飛到市中心柳江河上的蘿蔔洲等地停留、覓食。這種素有「環保鳥」美稱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因對棲息地的水質和空氣都有苛刻的要求,而被視為「大氣和水質狀況的監測鳥」。一旦環境有所汙染,它們便會離開。
黑枕王鶲。柳州市觀鳥協會 供圖
黃葦鳽。柳州市觀鳥協會 供圖
工業更強環境更美 鳥兒更多人們更幸福
「在柳州,鳥的種類和數量一直在增加,主要原因是我們的生態環境變好了。」柳州市觀鳥協會副會長、柳州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會長殷武說,鳥類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哪裡生態好,它就往哪飛、在哪棲息繁衍,可以說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誰能想到,上世界八九十年代,柳州還是「酸雨之都」,最常見的就是麻雀之類的小鳥,很難見到珍稀鳥類。這種巨大的轉變,歸功於柳州市委、市政府堅持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融合發展的理念。
為了讓鳥兒擁有更安全和諧的家園,柳州市確立了九萬山、元寶山、拉溝和三鎖鳥類、融水滾貝老山、融水泗澗山等6個國家、自治區、縣級自然保護區。
眾所周知,溼地是鳥類的天堂,為打造「鳥類友好型城市」,2018年柳州市發布《溼地保護總體規劃(2017-2035)》,規劃建設10個溼地公園和24處溼地保護小區,目前多個溼地公園已建成或正在加快建設中。
只有綠樹成蔭,才有百鳥歡唱。截至2020年底,柳州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10932.11公頃,城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23㎡。作為工業城市裡山水最美的柳州,先後榮獲「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中國綠色發展十佳城市」等十多項國家級的生態獎項。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的柳州,「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升,柳江河水質監測近年來長期位居全國前列。今年,在「2021年1-8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前30位城市及所在水體」榜單中,柳江河位列第一,水環境質量繼續領跑全國。
作為一座工業城市,這份生態建設成績單的取得更顯難能可貴。如今的柳州,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並駕齊驅,工業更強、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自然吸引了更多鳥類「擇木而棲」,市民也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來源:廣西雲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