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何光學與成像理論(魅力的幾何光學)
2023-08-05 20:45:07 1
光,是我們這個世界最常見也是最神秘的現象。其實人類從文明開始的時候,就已經探索光了。在幾乎所有的神話裡,總是會有類似的開頭,光明劈開黑暗和混沌,世界開始運轉。光從人類文明一開始就被認為是這個世界運轉的終極奧義,代表著未來,生命,活力。可是,光到底是什麼?哥本哈根學派有一句名言,先有自然才有人類,但是先有人類才有自然科學。人類天生是擁有好奇心的群體,我們在認識自然的時候,總是希望能夠搞明白一件事情背後的原因,才能罷休。
對於"光是什麼"這個問題,從久遠的幾千年前人們就試圖去用理論解釋。最開始人們認為,光是從我們眼睛中發射出去的東西,碰到物體了,我們就看到了這個物體。但是慢慢的發現有一個問題:如果在一片漆黑的夜晚,我們睜開眼睛,也看不到東西。如果光是從我們眼睛裡發出來的話,不應該看不見東西。
公元前300年左右,歐幾裡得在著作《光學》中寫到了他對光性質的研究。歐幾裡得設想光線筆直傳播,用數學方法研究並闡述了反射定律。之後託勒密在他的著作裡對於光的反射做了詳細的研究,給出了完整的光的反射理論,這理論能夠分析光從平面鏡、圓球面鏡、圓柱面鏡等等凹面形或凸面形鏡子的反射。並且設計了一些光的折射的實驗。由此人類,開始認識到光的基本的傳播規律。
時間拉到千年以後的中世紀,整個歐洲處於科學的黑暗時期,而同時代的阿拉伯科學家登上了歷史舞臺,他們進一步發展了光學理論。比如看到物體的基本原理,是因為光通過物體反射到我們眼睛裡成像,我們才能看到,而不是因為我們眼睛發射光線去碰撞物體。比如為巴格達宮廷效勞的伊朗學者伊本·沙爾在專著《論點火鏡子與透鏡》裡最先正確地表述出折射定律。不過沒有得到重視。
到了近代科學時代,對於光學的研究越來越多,荷蘭物理學家威理博·斯涅爾總結了前人的研究,於1621年發表了光的折射定律的數學公式。關於幾何光學的一些基本定理,都有了基本的研究。
一般科學研究到了這個階段,會出現一個極簡的基本定理,就像超級大佬牛頓橫空出世,用幾條基本的定理來推導萬事萬物的運動一樣。
到了1662年,被後世稱為"業餘數學之王"的費馬,給出了一個幾何光學的基本定理:光線傳播的路徑是需時最少的路徑。怎麼理解這個規律呢?正常情況光是沿直線傳播的,因為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但是光從空氣進入水中,不是沿一條直線傳播?而是發生了折射,這樣距離不是變長了麼?
但是我們知道,光在空氣中傳播速度非常快,而在水中傳播速度會變得很慢。如果沿直線傳播,在水中走過的路程,會比按照折射定律發生的路徑要長,所用的時間反而更多,所以需要一個折射,選擇用時最短的路徑。
通過這條理論,可以推出真空中光沿直線傳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當然費馬的這個定理後來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正,改成了一個更為嚴謹的數學表述,(費馬原理的最準確表述應該是:過兩個定點的光走且僅走光程的一階變分為零的路徑)。總之,通過費馬定理,我們能推導出光的很多運動規律。
下面看看光的反射知識應用的典型數學問題案例吧
下圖的這個人,現在要回家了,但是,他打算在回家前先去河邊喝一口水。
那麼,他應該怎麼走才能使得喝水後回家的路徑最短呢?我們把人的位置標為點A,房子的位置標為點B,河岸用直線l來表示,同時我們把河岸看成一面鏡子,點B在鏡子中就有個鏡像B'。
接下來我可以告訴大家哪條路徑才是最短的。先在河岸線上任選一點C--D,人走到D點喝完水再回家的路徑長度是AC+CB,注意了CB在鏡子中的鏡像是CB',所以路徑長是AC+CB=AC+CB'。但是AC+CB'是連接A和B'的折線ACB'的長度,根據"線段公理",A和B'之間,線段AB'才是最短的,所以AC+CB=AC+CB'≥AB'。也就是說不論你怎麼走,路程都不會小於AB'。
講到這裡,最短路徑的選擇也就呼之欲出了。把線段AB'與河岸線的交點記為D,這時AD+DB=AD+DB'=AB'。所以,折線ADB就是喝水後再回家的最短路徑!
現在我們來提一個稍微複雜一點的問題:下圖的這個人帶著一隻羊,他打算先去河邊喝一口水,然後去草地上把羊餵飽最後再回家。那麼,他應該怎麼走才能使得先喝水,再餵草,最後回家的路徑最短呢?
其實方法和上一節非常類似,只不過稍稍複雜一點。我們把人與羊的位置標為點A,房子的位置標為點B,河岸用藍線來表示,草地邊界線用綠線來表示,同時我們把河岸和草地邊界看成兩面鏡子,點B在上面鏡中就有個鏡像B',而點B'在下面鏡中又有個鏡像B''。
先在河岸線和草地邊界上分別任選兩點C,D,人和羊走到C點喝完水,再去D點餵草,最後再回家的路徑長度是AC+CD+DB(下圖實線)。假設點D在下面鏡中鏡像為D',那麼路徑長是:
但是AC+CD'+D'B''是連接A和B''的折線ACD'B''的長度,根據"線段公理",A和B''之間,線段AB''才是最短的,所以AC+CD+DB≥AB''。也就是說不論你怎麼走,路程都不會小於AB''。
考考您:現在如何選取路徑,使得長度剛好等於AB''?
剛才的鏡子都是假設的,現在我們在下圖上下邊要用兩個真正的鏡子。假設B點處是一個光源,我們站在A點觀察。在A點可以看到許多條光線,因為在兩個鏡子的互相映照下,B點光源有無數個鏡像光源,比如下圖中的兩個鏡像光源B',B''。而其中最亮的光線,也是最短的光線,肯定是由B點直接照射向A 點的光線。
但現在我在B點前方設置一個紫色障礙,這時,從A點看到的最亮的,也是最短的光線就是經過一次折射後照過來的兩根光線(如上圖所示),也就是分別從鏡像光源B',B''照射過來的兩根光線。注意了,這兩根光線其實分別對應著上兩節中喝完水直接回家,或餵完草直接回家的最短路徑。這裡涉及到光學的一個原理:在均勻介質中,光總是沿著最短路徑傳播。
接下來,我們在A,B兩點周圍分別設如下的紫色障礙,這時上面的兩條折射光線已經被擋住了。現在,從A點看到的最亮的,也是最短的光線就是經過兩次折射後照過來的光線(如上圖所示)。而這根光線對應著上一節中喝完水,接著餵草,最後回家的最短路徑。所以光能幫我們找到最短路徑,實際上每個帶限制條件(比如先喝水還是先餵草,喝幾次水,餵幾次草)的最短路徑,都對應著從B點到A點的一根光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