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的教師觀後感
2023-08-06 01:23:28 4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小編整理了相關的觀後感,快來欣賞與借鑑吧。
女王的教師觀後感【篇一】
個班級應該都存在不學無術的壞小子,面對吳東邱,女王老師沒有像學校2013的鄭仁在老師一樣死纏爛打,她查找這個同學的資料,對症下藥,曾經隱喻的告訴他被大年級的學生要錢有兩種解決方法,一個是要一次隱忍的給一次,一個是和他抗爭下去,而第二種,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的,需要勇氣和能力。而老師很不屑地說,如果遇到這種事,還是選第一種吧。女王老師每次都讓班級墊底的差生承擔所有勞動,吳東邱是必然存在的,和他結伴的還有沈荷娜,劇中起關鍵作用的主角之一,論成績,她到不了差生的行列,這次是個意外。荷娜可以說是老師的一枚棋子,雖然她自己也不知道她是棋子,女王老師在接管班級之前就已經查清了她的底細,用她,來改變整個班級。荷娜在班裡很最愛說話的,人緣也很好,千金小姐娜麗從小和她就是朋友,不過在錢包事件中這個朋友也是會倒戈相向的。這世界存在很多這樣的朋友,好的時候覺得很幸福,然而一旦背叛,她可以和其他同學們一起取笑你,計劃你。
女王老師利用沈荷娜、吳東邱、金書賢三個關鍵人物逐漸讓這個班更加團結,讓學生找到活在這世界上的意義,當一切變好之後,學生從怨恨到感恩,而女王老師的教育方法遭到質疑,女王老師被迫離開。離開時每個同學都說了感謝的話,含淚送別。有幾個同學說:到六年級還是被孤立的我,因為老師結交了很多朋友,老師謝謝你。我頓時心酸,目前為止還沒遇到這麼負責任的老師,如果遇到的話,如今怎會成這般模樣。所以我也想成為一個老師,我也想治癒和我一樣的學生。不過靠自己總歸是對的。
女王的教室這個韓劇是翻拍同名日劇,很多日劇粉也因此進行強烈的貶低,我暫時對日劇還沒什麼興趣,所以先入為主,很喜歡這部韓劇,都說臺詞沒有改動,照搬原版,那臺詞的確很有意義,比如說解決娜麗的問題上說到了要帶著自尊生活,自己不出賣自己,這世上的錢和權利,無法買走你們珍貴的東西。還有吳東邱那裡的......還有荷娜姐姐勸告過她就別管其他同學的事了,人們往往也會孤立和被孤立的人玩的人。很多漂亮的臺詞都記不太清了,不只是因為這些話一針見血,還由於我又從這裡看到了自己。
《優雅的謊言》和《女王的教室》是我在這個題材上最喜歡的兩部,很奇怪的是主角都是一個人金香奇,前者就不多說了,還涉及被孤立的學生家長們,主要講的也是孤立人的同學。忽然發現今年的《學校20xx》借鑑了優雅的謊言,被孤立的李恩菲也有一個孤高霸道的姐姐,不過這倆人長得一樣,孤立人的那個女同學也是個重要的壞角色,然後在優雅的謊言基礎上增加了一點曖昧,教育意義並不如這兩部,和學校2013一樣算是個青春偶像之類的。
很多話還沒有說,做好的計劃又改了好幾次,每次到最後就開始激動,語言就開始混亂。希望下次能一直以平和的心態來打字。一直想說的是,看劇是有意義的,不純粹是為了消磨時光和緩解孤獨情緒,最起碼我是這樣想的。
女王的教師觀後感【篇二】
這部戲曾引起日本觀眾的爭議,許多人都覺得這樣嚴厲的教育方式很難令人承受。確實,一個看起來冷酷無情的女老師,穿著一身黑色的高領制服,給人的感覺更像是軍隊裡的教官而非一名小學的女老師。
六年級就要學會去面對殘酷而黑暗的社會嗎?不管他們願意不願意,津久老師是讓這24個學生嘗到苦頭了。非常令人難以忍受的魔鬼老師,讓整個班級的同學的關係變遭,猜疑,不平等,虐待,更難受的是津久老師嚴酷尖酸的話語,令人不得不去反抗她。特別是追求美好和平友愛的學生,神田和美同學對這一切是無法忍受的。津久老師要培養出最優秀的學生,可神田和美和進騰同學都覺得學校生活以及人不是靠成績去衡量的。
津久老師讓自己作魔鬼,讓這班六年級的小學生提前體驗到未來社會的嚴酷。她戴著一個魔鬼般冷酷的面具做人,讓人無法猜透她的心思。她堅持自己的想法和作風,執著而從來願意作出一丁點的讓步和妥協,無論要她面對什麼樣的結局。她喜歡用行動說話,而不是靠說理。創造出一個個難題讓自己的學生去解決和思考,讓學生去碰壁是她的教育方式。打壓,揉搓他們幼稚而弱小的心靈,令其兌變,成長,置之死地而後生。因為她知道社會是冷酷無情的,溫室裡的花朵是不會長成參天大樹的。她說:去跟別人描述一個冰激淋的滋味是什麼樣的是沒有用的,要讓對方去品嘗,就會知道是什麼滋味了。可是實現這句話需要很大的代價,要讓學生付出很多傷與痛,她自己有時甚至要冒著生命危險,可是她願意。
其實,她並不認為成績決定一切,也並不認為社會上所謂的那些成功人士就是真正過得幸福的人。她要的是看到自己的學生變成優秀的人,懂得獨立思考的人,而不是愚蠢的人,也不是對權威一味的順從。在我看來,或者她對于越是反抗她,越是跟她對著幹而打不死的學生越是欽佩,因為她在那個學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那個學生可能很平凡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可是會很執著去堅持自己的想法。
這位津久老師,本身生活清貧,做的是一份小學教員的工作,投入的卻是切`格瓦拉式的精神,執著與勇氣。在主流社會看來,她不能算是一個成功人士,可是在她自己的心目中,她一定會覺得自己是個很優秀的人,她確實是一個很優秀的人。
她的執著精神本可以令她在任何領域都成為一個出色的人,可是她偏偏選中了老師,因為能夠介入別人的人生中最精彩的部分,並且去創造一些東西,這種創造的喜悅,是她在享受的過程。聽起來像是心理諮詢。
我想,如果人生中能夠遇到一個那樣的導師,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那我們或者不需要活得那麼困惑。
讀書是為了,考上好的中學,考上好的中學是為了,考上好的大學,考上好的大學是為了進好的公司,進好的公司是為了過上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弄清楚這些問題,糊裡糊塗就過了。可是津久老師的學生在小學六年級已經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老師說,只有百分之六的人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因此全班只有一二個人能夠過上幸福的生活。神田和美反駁了她:每個人的幸福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可以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的。
在最後一課,她終於說出自己的真心話,希望自己的學生們,能夠成為優秀的人,在活著的每一天,有好奇心,有求知慾,一個沒有好奇心的人是最可憐的,一個沒有求知慾的人是動物而不是人。用全身心來感受生活的每一刻,活在當下。
看完它,會覺得老師的做法確實放在無論哪一個人身上都會覺得不可忍受。雖知她的目的就是要激起學生的反抗和思考。這種方式或者可以稱為「磨難教育」。只有經歷過打磨仍然稜角鮮明的石頭,才是一塊真正的好石頭。
想起了最近看的《讀者》中的一篇文章,裡面講述一個讀中學的學生因為母親對於他送回來的錢包表現得有疑慮而自殺,他覺得連世界上他最愛的人都是不信任他的活著已經沒有了意義,作者藉此抨擊了這個社會和成年人的世界。我當時想,如果因為這樣就自殺我不知已經死過多少回了。在這部戲中,老師對學生把成年人的世界中醜惡的那面呈現在他們面前,並且說出了最實在的話「父母更多的時候只在考慮自己,他們對你們的愛是有要求而不是絕對無私的。人心是脆弱的,自己認為最好的朋友也會對你背叛了再背背叛自己。」我想,津久老師就是要避免上面講到的情況,這個社會的現狀已是如此,保護得很好的孩子的心靈過份脆弱,在人生的路途中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要放棄自己的人生,選擇逃避或是自暴自棄。社會本來就是黑暗的,過度的保護並不能讓他們健康而頑強的生長,或者對他們最好的保護就是把他們狠心地扔進火裡煉,最終才能成為金子。
如果看來,這位老師其實是小小人心的鍊金術士,她在堅定而執著地,並且帶著孤獨的幸福感與享受地重複這個過程,把一塊塊石頭煉成一塊塊金子。而且,每個經過她手而發光的金子都將不會忘記她,她與他們的交集是短暫卻是深刻的。因為他們都需要一個懂得鍊金子的人來發掘他們。
女王的教師觀後感【篇三】
當「虎媽」風潮流行的今天,如何教育一個孩子已經成為全民關注的話題,中考,高考的關注越來越大。中國的媽媽永遠相信一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的壓力,家長的壓力是越來越大,父母們都不想讓自己的孩子落於人後。在上海,為了讓現在的零零後可以比其他同輩強,那些八零後的父母寧可每月花上幾千甚至上萬投資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過早的讓孩子們面對如此大的競爭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阿久津老師——明明教的只是一群還很小的小學六年級學生,她卻在不斷發揮她惡魔一般的「本性」,對學生根據成績進行差別待遇,不讓學生上廁所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尿了出來,當由於分飯的同學的失誤導致只剩下五人份的咖喱時,只讓成績最好的五個人可以吃;讓六年級的他們過早的認識到了這個社會的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