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長徵故事激勵我前行書信【優秀】
2023-08-06 02:31:43
長徵歷史豐富多彩,長徵精神博大精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長徵故事激勵我前行書信,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小學生長徵故事激勵我前行書信一:
由於「左」傾錯誤的進一步發展,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和中央根據地的失陷,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徵初期,中央領導權的旁落及左傾教條主義領導人退卻中的逃跑主義錯誤,使黨和紅軍遭受到重大損失,紅軍由長徵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直到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後,紅軍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靈活變換作戰方向,穿插於敵人重兵之間,四渡赤水,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實現了戰略大轉移,取得了長徵的勝利。廠徵中紅軍表現出來的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革命必勝的信念、艱苦奮鬥的精神和一往無前、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勇往直前。
記得紅軍和敵人打仗時,他們不怕苦,不怕累,堅持不懈地向前挺進,一直向前挺進了兩萬五千裡。紅軍在長徵途中餓了就吃野草、皮帶;渴了,只要身邊有河,他們就喝河水。我想:他們的生存條件比我們要艱苦的多得多,沒有我們現在好,我們現在哪有人還能咽得下皮帶、野草呢?我門這叫生在富中不知富呀!他們不管遇到什麼危險,都奮不顧身,和敵人拼搏起來。紅軍們的勇敢令人感動!
在漫長長徵的戰鬥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紅軍的先頭部隊強渡大渡河成功後,國民黨就調集了大量的兵力增援瀘定橋,企圖把紅軍的隊伍切開,但先頭部隊的戰士們用兩天的時間走了一百六十公裡趕在敵人增援部隊的前面到達。而後續紅軍部隊組織了二十多名勇士的突擊隊,由於橋板被日寇拆除,所以攀著只剩下鐵鏈的大鐵鏈,冒著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奮勇向前,他們的身下大渡河水流湍急,一旦失手或受傷落入水中則必死無疑。但勇士們仍然冒著密集的炮火,奮不顧身,勇敢頑強的向前衝,一個掉下去了,下一個衝上來,受傷的戰士在要掉下去那一刻還在向敵人射擊。
他們知道他們只能前進,在他們身後有毛主席,有黨中央,有千千萬萬個紅軍戰士。最後剩下的勇士們衝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牆,衝進了瀘定城,和後續上來的紅軍戰士一起徹底消滅了國民黨的部隊。這次戰鬥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要把紅軍消滅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圖。為長徵的勝利大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生長徵故事激勵我前行書信二:
烈日當空,炙烤著閩西大地。一路走來,汗水常常順著臉頰滑落,將剛被烤乾的衣服又重新打溼。
長窠頭村的村民都說,鍾宜龍就像一本紅軍歷史百科全書,腦子裡裝著無數的感人故事:有紅軍長徵後,養母塗從孜在後方堅持遊擊的往事;有他上山撿紅軍遺骸時,一邊偷偷掉眼淚的故事;還有他領著一幫孩子們上山給紅軍紀念碑上香的事……
重走長徵路走得越遠、拜訪的老紅軍、紅軍後代越多,對紅軍長徵史的認識愈發深刻:80多年前的歷史,通過一位位白髮蒼蒼老人的口,還原成一對對夫妻的生死離別、一個個家庭的默默奉獻,最後匯成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偉大一頁。
臨別福建之際,站在中復村的公祠前,對著閩西紅軍長徵的起點——一塊刻有「零公裡處」的石碑,我突然陷入沉思:當年在此出發的人,誰知道自己能走多遠,何時能歸?但他們卻仍義無反顧。
這時,耳邊突然傳來了當年送別的山歌:郎當紅軍莫念家,專心革命走天涯;十年八載不算久,打倒反動再回來……回頭一看,穿著一身紅軍軍裝的長汀縣南山鎮文化站站長賴富家正站在公祠前歌唱。
一曲唱畢,全場肅靜。我默默地抬起手,向犧牲在這片土地上的烈士莊重敬禮。
小學生長徵故事激勵我前行書信三:
1952年10月出生的朱和平,8個月的時候就被抱到了爺爺朱德、奶奶康克清的身邊,直到爺爺奶奶去世,他在兩位老人身邊生活了近40年。朱和平對長徵和長徵中的爺爺有著特殊的感情:「爺爺一直用長徵精神來要求我們、鼓勵我們、鞭策我們,要求我們一定要刻苦學習。」
朱和平是在聽著爺爺革命故事的環境中長大的,他坦言,在眾多革命故事中,聽得最多的、也是自己最愛聽的故事就是長徵中爺爺三過雪山草地的事。朱和平在訪談中說,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70年的時候,他經過多次實地考察、採訪長徵老紅軍和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出版了《長徵中的朱德》一書。
這本書是以爺爺的「人格力量」為主線,記錄了大量的歷史事實和生動鮮活的故事,展現了爺爺在長徵中戰勝敵人、踏遍萬水千山的英雄氣概。其中一段提到,作為中央軍委主席、紅四軍總司令的爺爺朱德,帶領紅軍總部和紅一方面軍的五九軍團,三過雪山草地,同時與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進行了堅決的鬥爭,巧妙地周旋,最終把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全部帶到西北,實現了三大主力會師,為長徵取得勝利發揮了應有的貢獻。朱和平認為這段故事是最為感人、最為震撼的。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