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黨員觀《老百姓是天》有感800字

2023-08-06 02:45:18

  《老百姓是天》展現了沈長瑞同志任紀委常委並主管信訪工作的十幾年中,一身正氣,秉公執法的優秀事跡,抒發了一名優秀黨員幹部的情懷。以下是整理的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觀《老百姓是天》有感1:

  11月30號我很榮幸代表單位觀看了市工會組織觀看的廉政電影《老百姓是天》。影片才一開場就聽到附近的座位上傳來短暫的笑聲,隨後符合和了一句「演的真假」。弄得我這個連看動畫片都會流淚的主兒,看到動情處擦流淚反而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影片結束後最初的感動在半個小時內變成了深深的思考。

  為什麼明明是宣揚正氣的影片卻遭到了個別人的嘲笑?為什麼會覺得假?難道是演員的演技太差了嗎?不對啊!我明明看到好多人像我一樣在默默地摸眼淚。是故事不真實嗎?也不對啊,這是以沈長瑞為原型拍的紀實的影片啊!但為什麼會存在質疑的聲音?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回想起了小時候觀看的抗日題材的電影,每一部都稱得上是經典,儘管那時有的演員演技的確一般,但我們都對電影中的每個故事都深信無疑,就算是現在再看依然有和當初一樣的感動。難道是生活的磨礪改變了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

  在深思過後仍找不到答案,於是我試著將自己變成了黑暗中的某人,開始沿著他的思路看待這一問題。答案竟然出來了。為什麼覺得假?因為不可能有那樣的人。為什麼不可能有那樣的人?因為我沒見過那樣的人。是不是你沒親眼見到就會否認他的存在?也不是,只是我周圍沒有一個這樣的人,讓我覺得自己如果像他那樣做,簡直就是傻瓜。原來他們的質疑聲並不是不相信事實,而是身邊沒有一個活生生的榜樣。我第一次替這種人感到悲哀,不知道他們的世界到底是什麼顏色。也許他們一直都是這樣生活的,一直生活在缺乏信任、沒有安全感、沒有責任感、以自我為中心、以個人利益為最高目標的世界裡。從孩提時代到學生時代到步入社會,他們身邊竟然沒有一個能夠指引他們擁有用正義力量的榜樣。這樣的人生是何等的悲哀啊!

  在我心裡每個的人心裡都應該有自己榜樣,指引著自己前進的路。沈祥瑞也一樣,他清正廉潔,執政為民,剛正不阿的個性與他生命中的三個人是分不開的,這三個人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他,成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榜樣一:母親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句話一點不假,母親的言傳身教為他積攢了生命中最大的一筆財富。在他退伍剛要轉業的時候,母親聽說兒子為了轉業有個好工作專門買了東西準備給領導送禮,便準備了雞毛撣子要動家法。直到沈祥瑞澄清了事實母親才露出笑容。她要兒子做一棵「苣麻菜」始終記得自己的出身,困難的時候為老百姓充飢、解渴,因為這才配得上群眾賦予給幹部的權利,才對得起群眾的信任。在彌留之際她沒有讓兒子留在身邊,而是讓他回到了更需要他的工作崗位上,當沈祥瑞晚上冒雨徒步八小時趕回到家時,母親已經走了。村裡的規矩是孝子不能抬棺,而且必須凌晨五點前下葬。母親生前深知兒子沒有利於手中的權利為村裡鄉親解決一點個人問題因而得罪了不少人,早都留下話,到時候實在沒有人抬棺就火化。然而她曾對兒子說過的一句話卻始終在沈祥瑞心中翻來翻去:「老百姓沒有那麼小肚雞腸,只要你凡是為老百姓著想,老百姓是不會忘記的。」於是他等待著奇蹟的到來。當半夜三點打開房門的那一刻,一下子被感動了。全村57人全部都在外面等侯了,還有一些素不相識的人用一盞盞火把漆黑的山路照亮,他們都是抱著同樣的目的來到這裡,為好幹部母親抬棺。有這樣的母親怎會培養不出優秀的兒子。有這樣的榜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就算是扔進再臭的大染缸也不會變質。(其實對於正義的力量我是深信不移的,二舅原是北京XX局的副局長,他也是通過參軍走出的農村,40多年從來沒為家裡人辦任何私事,包括自己的兒子。十幾年前姥爺去世的時候他悄悄地回家發喪,但還是被秘書走漏了風聲,第二天姥爺家院子的花圈都擺不下了,一直擺到離家門口很遠的路上。農村的白事上見慣了紙人紙馬,花圈還是頭回見。)

  榜樣二:村支書

  我有六個舅舅,其中五個是軍人,姥姥每次提起來都是一臉驕傲,這讓我從小就知道了在那個年月當兵是一件多麼榮耀的事情。沈祥瑞在參軍時也受到很高的待遇,全村人吃了一頓白菜燉豆腐。而正當大家談笑風生地吃著這平時難得的美食時,細心的沈祥瑞卻發現支書的碗裡竟然是玉米面粥。當時他沒有告訴任何人,只是將這一幕牢牢地記在了心裡。村支書用默默的行動教育了沈祥瑞,共產黨人從來都是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要想獲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就要把老百姓放在首要地位,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取代無力的語言。而沈祥瑞在實際的工作中也是這樣做的。在一次層級調查工作中,返回時已經到了晚上9點,又正好下起了大雨,車燈也壞掉了,沈祥瑞一行人只能進行人工引導。沈祥瑞不顧個人安危站在最危險的位置,在風雨裡一待就是6個小時,有幾次差點劃入十幾米的深崖。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共產黨人的誓言,並在自己的團隊中起了榜樣的力量。

  榜樣三:上級老部長

  影片中沒有詳細講訴老部長的故事,只是從沈祥瑞的話中知道,老部長是他很敬重的人。他一直希望能像老部長那樣做到問心無愧。但影片中多次出現老部長、風箏和藍天的畫面又讓我隱約感覺到這個榜樣的重要性。老部長是沈祥瑞在參加信訪工作後最敬佩的人。沈祥瑞在老部長身上不僅學到做人的原則還學到很多工作中的技巧。例如沈祥瑞總是以微笑的面孔對待上訪人員而且總是提前兩個小時上班。用他的話說:「凡是上訪的人,沒有一個是氣順的,大早上趕幾十裡的路來了,趕上沒上班再等兩個小時,那得是什麼心情」。他用微笑的面孔,樸實的語言耐心地傾聽每一個上訪者的故事,儘量讓找到他的人都能夠「順氣」。他的工作方法靈活,在處理魏永旺案件的取證過程中,由於魏永旺的眼線就在現場,想揭發他的群眾怕遭到打擊報復紛紛不敢發言。沈祥瑞站在老百姓的立場上,主動留下了電話,結果兩小時內,揭發魏永旺的電話就連續不停地打過來了。

  正是因為沈祥瑞是以這些優秀的人為榜樣,他才會更加堅信黨的信仰,堅持走黨的道路,工作的艱辛、受到的威脅、報復和委屈也都不算什麼了,一切都變的那麼坦然。他在很多人的眼中是「傻子」,而很多把黨的紀律、人民的需求拋在腦後的人在他眼裡同樣也是「傻子」。這是因為每個人的出發點不同,參照物也不一樣的結果。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沈祥瑞帶領的團隊和他擁有著同樣的性格。他在默默沿著榜樣路線前進的同時已經為團隊發揮出榜樣的力量了。

  我想大多數的黨員都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工作著,他們沒有可歌可泣的事跡,即便是做了好事也不會大張旗鼓的宣傳。利用手中職權違法亂紀的黨員畢竟是少數。但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更多的人寧願相信自己的耳朵,習慣做一棍子打死一群人的推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我們能做的僅僅是做好自己的事,為身邊的每一個人豎立起學習榜樣。

  觀《老百姓是天》有感2:

  9月15日下午單位組織觀看了電影《老百姓是天》,看完這部電影,深深為電影中的主人公沈長瑞的人格魅力、高度的責任感所打動。當曲終人散的時候,一部電影--《老百姓是天》,一個名字--沈長瑞,從此深入人心,傳遞著一曲非同凡響的正氣歌。沈長瑞,從事紀檢工作十多年,一直主管信訪舉報工作。他沒有信誓旦旦的豪言壯語,卻有始終不渝的兢兢業業;他沒有驚天動地的大手筆,卻有化幹戈為玉帛的魄力。他集原則與方法、執著與真誠、平凡與平等、柔情與銳氣於一身,真心實意為大家排憂解難,凝練出紀檢監察幹部與時俱進、以人為本的時代魅力,成為紀檢監察戰線的典型代表。特別是他長期踐行「老百姓的事是天大的事」的理念,用碶而不舍詮釋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沈長瑞是父母的孝子。跪在母親的炕前,恭聽母親的教誨。他掛念年邁的母親,把對母親的思念化作工作的熱忱。他報答慈愛的母親,把母親的教誨化作無聲的行動。兒女情長,時間荏苒,在他的心中,自己始終是從故鄉大山裡移植出來的苣麻菜,是母親精心呵護、組織長期澆灌的苣麻菜,是老百姓充飢、解渴的苣麻菜。然而,就在生死關頭,當母親需要他這個苣麻菜的時候,他卻未能如期而至。儘管在那暴風驟雨的黑夜,疾步八小時的山路,終於在天亮趕到家門口,他還是未能見上母親最後一面。那一刻,他給予母親的只有失聲的哭和揪心的淚。或許在母親的心中,時刻都有一顆杆壯、葉肥、汁濃、味甘的苣麻菜。

  沈長瑞是老百姓的兒子。世間兒男,皆有做兒子的福分與權利,都有做好兒子的條件與機會。做父母的兒子,天經地義。然而,做百姓的兒子,需要兩廂情願,更需群眾的公認。他把百姓當親人,官至區紀委常委,卻習慣性地讓人們叫他「老沈」,簡單地一個稱呼,卻給人以平和與親近;他的水杯被上訪的大姐無意中端在手中飲用,絲毫沒有怪意;他在山村捧起老鄉的大水瓢一飲而盡,一點不介意;他主動走進山裡人家,給悔怨者打消顧慮,並以兄弟相稱,彼此深信無疑;他和他的同事在山門與村民告別,面對依依不捨,躬身施禮;他多少次拒絕了親朋、鄉鄰的請託幫忙,在常理看來,就是「平時不幫人,急時人不幫」,難道就沒有例外嗎?在他的母親去世時,他悲痛中擔心沒有抬棺的人,五裡泥濘的山路與孝子不能抬棺的習俗,能難倒英雄漢嗎?他的母親能安葬嗎?凌晨三點,當他打開戶們時,看到的是全村的鄉親,一個都不少!聽到的是「長瑞,你是一個好兒子,是我們村的驕傲」。再看看遠處,長長的火炬映照山巒,搖曳的火把蜿蜒而來,一個個似曾相識的面孔透出濃濃親情。這一刻,他跪下了,是那樣的從容,是那樣的深情。

  沈長瑞是蛀蟲眼中的釘子。在查處案件的過程中,他面對隱情巧施妙方,使真相大白;他面對誤解以理相勸,笑泯愁怨;他面對辱罵義正言辭,坦蕩無邪;他面對威脅聲色不懼,斬釘截鐵;他面對毆打語出驚人,以死相抗;他面對驕橫跋扈針鋒相對,決不退縮;他面對黑惡頂天立地,誓不

  低頭。他是惡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但他更是好人眼中的長矛利劍。在善與惡,親與仇的較量中,捍衛尊嚴,激發了正義的力量。也許是他的職業註定不會安分,但他的所作所為卻令人心安理得。

  沈長瑞是偏見與世俗妒嫉的傻子。無論是過去,還是今天,偏見與世俗從來都不會寂寞,只要有機會,就可能興風作浪,使善良的人深受其害,特別是在觸及一些人的利益時,就有可能引火燒身。試想,如果不是潔身自好,一身清廉,哪裡會有力量與底氣。尤其是在當今,面臨「一些人對歪風邪氣而袖手旁觀、同流合汙而問心無愧、沆瀣一氣而不知羞恥、狼狽為奸而無法無天」的現象時,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挺身而出。作為一個有良知的人,在「杞人憂天、邀功嘉德、唯我獨清」的荊棘中行走,會是一種怎樣的情形?在他遭打致傷的時候,妻子和女兒站在一旁,看著他胸前兩大塊傷疤淚流滿面,而他輕輕和衣卻無語,大口大口地吃蔥未能壓抑心底的委屈,終於大喊一聲,把菜盤摔得粉碎。那一刻的爆發,只能與妻子和孩子一同承受。可謂,人間正道是滄桑,男兒冤屈更悲傷。

  沈長瑞是中國共產黨的赤子。他沒有忘記參軍離家前的那頓飯,他沒有忘記村支書的一番話,他沒有忘記組織部老部長的忠告,他沒有忘記入黨時的誓言,他更沒有忘記娘的情、黨的恩。把忠誠化為愛處處播撒,把責任化作奉獻處處有為。在平凡中堅持,在浮躁中堅守,在曲折中堅定。十幾年下來,他帶隊查處了400多起案件,每個案子都成為鐵案。在他的胸懷裡,共產黨是心靈的港灣。在他的腦海中,組織是依靠的大山,面對挫折臉上總帶著從容的微笑。

  沈長瑞是先進分子。他是春的使者,溫暖千家萬戶;他是天的使者,大愛播撒人間;他是黨的使者,公僕永不言謝;他是紀檢戰線的先進代表,為百姓敢於擔當。學習他,使我們再一次清醒地認識到:有一種覺悟叫責任,有一種精神叫奉獻,有一種品德叫良心,有一種聲音叫旋律。共產黨員要有這樣的衝動,就是敢於較真碰硬;要有這樣的感動,就是真愛、真信、真赤誠;要有這樣的敏感,就是把百姓的滿意度作為試金石。要有甘願寂寞的耐心和甘當無名英雄底氣。始終不為名利左右,不被浮躁困惑。像沈長瑞一樣,彭湃的心中永遠激蕩著江山偉業的巨流。

  雋永豐富的啟迪,餘音未歇的凱歌。老百姓是天,百姓的呼聲就是天大的命令。急百姓之所急,是人民公僕的使命所在。憂百姓之所憂,是社會長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永葆為人民服務的本色,是事業蓬勃發展的不竭動力。只有在與時俱進中始終踐行黨的宗旨,中華民族的明天才會更加燦爛輝煌。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