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人生的三大秘密(從鄉野走向殿堂)
2023-07-27 08:58:34
這兩天,誰手裡沒捧著一根來自「東方甄選」的玉米?
轉行做直播的新東方又火了,其中最「出圈」的,是一位神似兵馬俑,出口驚四座的奇男子——董宇輝。
點進董宇輝的直播間,撩動腎上腺素的套路統統不見,聽到的是信手拈來的雙語典故,感受到的是和風細雨般的情感慰藉。
「好的東西就是想分享於你,譬如朝露,譬如晚霞,譬如三月的風六月的雨,譬如九月的天和十二月的雪,世間美好都想贈予你。」
出口成章,風度翩翩,若非他自己透露,沒人能想到他來自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
而百年前,也有這樣一位「奇男子」,在那個「神仙打架」的年代,從鄉野中走上了華語文學的殿堂,以一己之力,培養出一個詩書世家。
他,就是林語堂。
林語堂先生;來源:全歷史網
慈父如燈
董宇輝曾說過,雖然父親只是一介落魄農民,但他愛看書的習慣和與人為善的性格卻影響了自己的一生。
無獨有偶,文學大家林語堂也有這樣一位如同明燈般的父親。
林語堂出生在漳川西郊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之中。漳川地處沿海,他的父親林至誠較早的接觸了外來文化,一些西方傳教士進入鄉間傳遞福音,林至誠就在此時加入了教會,因為學習刻苦,還得到了進入神學院深造的機會,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了十裡八鄉有名的牧師。
早年的務農經歷讓林至誠感受到了讀書的重要性,1887年,他在家鄉創建了當地最早的西式學堂——銘新小學,讓孩子們從小就能夠「睜眼看世界」,林語堂也正是在這所新式小學中為後來的求學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孩童的眼睛-林語堂;來源:全歷史網
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父親林至誠精通雙語,林語堂「青出於藍」,英語著作《生活的藝術》面世即大賣,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教科書」。
父親林至誠憐惜弱勢群體,常常向之施以援手,林語堂的作品中也常能看到他對苦難之人的悲憫心。
林至誠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培養了林語堂的人格,開拓了林語堂的視野。他就像林語堂生命中的燈塔,在冥冥中引領著前進的方向。
豁達人生
在人生中,總會有風浪與波折,但只要把豁達當做底色,再苦難的日子,也能滋養出鮮花。
青年時,林語堂自由戀愛未果,和廖家二小姐廖翠鳳走進了舊式婚姻。婚後的林語堂並未嫌棄「不夠新潮」的妻子,在他看來,「婚姻要想長久,就得把婚姻當飯吃,把愛情當點心吃」。他和髮妻從婚姻中培養愛情,相伴白頭,成為了讓人羨慕的伉儷。
廖翠鳳與林語堂;來源:全歷史網
中年時,林語堂創辦的雜誌不符合當時的時代潮流,惡評如潮。林語堂並未氣餒,在受邀訪問美國期間,他用流利的英語寫下洋洋灑灑幾十萬字,向西方人介紹真正的中國,成功的在西方掀起一股中國熱。書評家皮特·普羅克特甚至評價道:「看完書後,讓我很想跑到唐人街,遇到每一個中國人,都向他深鞠躬,表示感謝!」
晚年時,大女兒因家庭不睦,罹患抑鬱,上吊身亡。林語堂白髮人送黑髮人,心痛在所難免。這位一生達觀的老人沒有沉溺在痛苦中,而是斬釘截鐵的對傷心欲絕的二女兒說道,「活著,就要快樂,就要學會發現生活的藝術!」
觀林語堂的一生,他隨遇而安,隨境而喜,始終在用藝術的方式消解苦難。風浪臨頭仍含笑,人生何處不青山,他用達觀的態度,把每一分苦都釀成了詩。
家風傳承
對林語堂及族人來說,從田野走向殿堂並非新鮮事。
林語堂同輩人中,大哥行醫,開辦「保元大藥房」,為群眾施診看病,有時不收分文。二哥林和鳳治學,曾赴牛津留學,抗戰勝利後在廈大西文系擔任教授,深受學生愛戴。三哥林和清活躍於上海文壇,同進步文人魯迅、鬱達夫等人來往頻繁,曾擔任《宇宙鋒》主編,被巴金先生稱為「忠誠的愛國者」。
林語堂下一代的故事也同樣精彩。林語堂育有三位女兒,大女兒林如斯少有才名,曾任臺北故宮館長助理,二女兒林太乙長期擔任美國《讀書文摘》總編輯,出版多部小說,和丈夫合出的文集也頗受歡迎。三女兒林相如潛心治學,出版學術專著七十多部,曾任香港大學化學系主任。
林語堂與女兒太乙;來源:全歷史網
林語堂的侄子侄女中,有人為了革命,以身殉國;有人苦學技術,科技強國;有人鑽研醫術,行醫衛國;還有人埋頭學術,理論興國……
林語堂曾笑言,「林至誠的遺傳因子極強……第三代、第四代林氏家族的子女都沒有衝淡多少」。
這種遺傳因子,其實並非指智商,而是一種默默流淌在血液中的家風,勤學敏行、好學善思,這才能做到「代有才人,各領風騷」。
林語堂;來源:全歷史網
「隨遇而安無不可,人間到處有花香」,林語堂先生用一生踐行了這兩句話,而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林語堂先生的人生啟示也能帶領我們突破庸常,找到生命的真諦。
參考文獻:
[1]許志勇. 林語堂的家族[J]. 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1(4):37-38.
[2]朱立友. 林語堂生平及其著作目錄[J]. 福建圖書館學刊(內刊), 1996(3):6.
[3]出身貧寒林語堂卻能保有赤子之心,童年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富足. 今日頭條
[4]林語堂之父林至誠,一個鄉村牧師如何造就一代文學大師.今日頭條
[5]林語堂:有趣,是一個男人的頂級魅力.今日頭條
[6]幽默作家林語堂:用藝術的姿態,把苦難活成快樂.今日頭條
[7]圖片來源:全歷史網
免責聲明:部分插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