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電影殘團觀後感
2023-07-27 08:23:40 4
《殘團》是2013年5月11日中國上映的戰爭片。下面是電影殘團觀後感,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最新關於電影殘團觀後感一:
1933年,抗日戰爭的戰火在長城一線蔓延。
華北軍某部團長武佔元由於作戰負傷,被派往遠離正面戰場相對平靜的太平谷駐守,卻不想村民與戰士之間摩擦不斷。村中的寡婦水花也在此時走進了武佔元的視線。
不期而至的鬼子打破了村中百年的寧靜。原來,武佔元率部駐紮的並不是太平谷,而是戰略要地太平峪。面對日軍的大規模進攻,武佔元為了無辜百姓不受塗炭,他抱定必死之心,帶領殘部與兵力懸殊的日軍展開了殘酷的對決。
增員部隊即將趕來,佔元帶領著眾兄弟犧牲在抗日的前線……
最新關於電影殘團觀後感二:
電影《殘團》通過再現1933年我國軍人如何悲壯的用血肉之軀抵禦日寇外侵,浴血守土保家的可歌可泣的情景,告知世人一段不該忘記的歷史,告訴人們作戰負傷的軍人是如何用牢記使命,是如何用生命來捍衛軍人的尊嚴。
雅安地震發生後,解放軍、武警,以及預備役部隊率先出現在搶險救災的現場。我們從新聞看到,地震發生幾個小時內便有500多名官兵抵達雅安,並進入震中蘆山縣;10個小時,已有近萬名解放軍、武警及預備役部隊到達災區展開救援。而同時,我們也看到,有搶險救災軍車墜崖,多名戰士犧牲受傷;有武警官兵在搶險途中被餘震山石砸傷……而我們卻沒聽到任何怨言。無論是武警、交警,還是空軍、炮兵,是一名老兵亦或是90後年輕軍人,只要是背負軍人天職的,他們總是默默無私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奮戰鬥爭,哪怕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
這是軍人的驕傲,隨時牢記軍人的使命,隨時準備為國家奉獻自己,沒有半點猶豫。社會分工的不同,產生不同的職業,而從事不同職業、不同工作的人也應該牢記自己的使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每一個職業的存在都是有它特殊的意義的,所謂「存在就是合理的」,沒人能隨意去替換、去取消。
就今天的社會而言,如果沒有的科學家,社會進步的進程將變得緩慢,科技的無所謂創新,原地踏步只能導致人類退化;如果沒有了警察,犯罪分子將沒有了忌憚,違法行為就不需要付出代價,那社會秩序將變得換亂;如果沒有了清潔工人,大街上將會遍布垃圾,無人清掃,我們不會有綠色、乾淨的城市環境,人們出行將「舉步維艱」。。。。。。行業不分貴賤,每一行都有各自不同的工作使命,或簡單活繁雜,或平凡或偉大,但正是有的各行各業牢記自身使命的人們,我們的社會才得以蓬勃發展,我們的祖國才能放手的追求那個最美的「中國夢」。
最新關於電影殘團觀後感三:
人們常說寡婦門前是非多,身為小寡婦的「水花」常常被村裡的男人調戲。作為保護這個村的國軍團長武戰元(範雨林飾)幾次救了「水花」(李梅可飾),兩人在互相溝通接觸中逐漸產生了感情。「水花」原以為終於找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將開啟全新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長,在那個戰亂的年代,不期而至的鬼子佔領了他們的村莊,武戰元為保全「水花」,巧妙設法以送信的方式支走了她,當「水花」帶著援兵趕到時,武戰元卻已戰死疆場。
情已真,而情難了,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史詩。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