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央視春晚觀後感

2023-07-27 10:10:33

  春晚作為全民精神大餐,需要溫情,更需要感奮。小編整理了央視春晚觀後感,快來看看吧。

  20xx年央視春晚觀後感一:

  在人民大眾的記憶中,春節聯歡晚會就是趙本山搭宋丹丹,陳佩斯配朱時茂,馮鞏還是老一套。不過這些老面孔也有的漸漸離去了,趙本山大叔的17次春晚,哪次不是給一代人帶去了歡樂?可是在2011年,本山大叔身體狀況愈來愈不佳,便只能結束了表演生涯。很多人說今年春晚不用看了,可是春晚卻沒令一些人失望,不僅玩出了新花樣,還引出了一些新面孔、新節目。還使用了大量流行語,十分貼近人們的生活。

  我十分喜歡一個語言類節目,雖說是老面孔,但有了新感覺。這個就是由蔡明和潘長江表演的《想跳就跳》。講述了一個犀利抑鬱的退休老太太碰上一個身材矮小、受人排斥的老頭兒。其中蔡明飾演的老太太犀利的語言逗笑了我們這些觀眾。比如說:潘長江:「我的藝名是小陀螺。」蔡明:怪不得我這麼想抽你。還有「潘長江:你這老太太比慈禧還難伺候。蔡明:你伺候過慈禧啊!」等等,增加了許多笑料,不像往年的春晚一般毫無笑點。

  除了這些,劉謙的魔術節目也成了大眾關注的焦點。早在春節聯歡晚會前,就有人預料到是劉謙配董卿,不過,這次跨界組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竟然是劉謙和李雲迪。這種不一樣的組合還有朗朗和侯宏瀾,他們都擦出了不一樣的火花。

  春節聯歡晚會雖然還有不少的人在質疑,但是在春晚的進步來看,它會越辦越好的。

  20xx年央視春晚觀後感二:

  今年除夕我家很熱鬧,婆婆一家都來諸暨過年。

  吃過年夜飯分了壓歲錢,大家都早早地坐在客廳看中央電視臺。春晚八點準時開播,首先出場的是中央電視臺的節目主持人們聯唱《歡歌賀新春》接下來有歌曲、相聲、小品、武術、雜技、創意樂舞、魔術等等。

  節目很好看,其中我最愛看的是劉謙和李雲迪一起表演的大變活人。首先劉謙出場表演的是一隻紅酒杯子把它嵌進了紅酒瓶子裡。真的是不可思議。接下來劉謙拿出了一付撲克牌,一付牌在他手上是那麼的熟練,居然可以在一付亂牌中隨意找出四張a,還可以在表演中變換牌和人。很有創意。然更有創意的還在後面呢,鋼琴家李雲迪在臺上表演貝多芬月光曲,當劉謙說見證奇蹟的時刻的時候,臺上的李雲迪竟不見了,找人時卻到了觀眾席中,這其中的奧秘不得而知了,朋友們你們知道嗎?

  20xx年央視春晚觀後感三:

  今年依舊有魔術和雜技節目,雜技節目毋庸贅言,央視出品必然是精品中的極品;置於魔術節目,今年沒有出現寶島魔術師劉謙,讓人有些意外但也是合情合理,劉謙畢竟是出身寶島臺灣,在魔術手法方面難免會有帶有類似島國人民不可避免的小家子心態,雖然他的魔術手法高超,但是相對於春晚這麼一個大舞臺畢竟有些寒磣。今年登上舞臺給我們帶來奇蹟和魔幻感受的是一位大陸本土的年輕魔術師,形象氣質上相比劉謙略顯娘娘腔的陰柔嫵媚要高出不少,魔術手法上更是和劉謙天差地別,他的魔術中居然有活生生的金魚,寄予了年年有餘的吉祥祝福,更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而我們的主持人董卿今年也終於的能擺脫「託兒」的不白之冤了。

  再看看另一位來自寶島的魔術師丁先生的魔術,整一個穿越的魔術,但是和劉謙去年的魔術十分雷同,劉謙去年是用手穿透明硬物,這位丁先生是用腦袋加四肢穿鏡面硬物,雖然表現方式不同,但是本質上還是一個魔術,可見寶島魔術界乏善可陳,可能換湯不換藥的搞一些炒冷飯的節目出來湊合了。更為惡劣的是,他還是用十分隱晦的手法,通過撕報紙的形式,來提起某個不和諧的數字,勾起一段被人誤讀的不堪歷史,實在是用心險惡,我想這也是春晚節目審查組的百密一疏吧,抑或是在另一方面放映了我們對於異見的包容和接納度的不斷提高。另一位臺灣歌手杰倫哥哥和志玲姐姐聯手獻上一個歌曲和魔術混搭的節目,多少顯得有些不倫不類,最後杰倫哥哥牽著志玲姐姐的手一邊歌唱配上志玲姐姐酥人入骨的嗲音,讓我不禁想起了電視反覆播放的優樂美奶茶的廣告,這也算一個不大不小的瑕疵吧。經管如此,我們的觀眾對於他們還是不吝惜熱烈的掌聲,畢竟兩岸是一家,血濃於水嘛,我想這掌聲裡更多的是對臺灣同胞們殷切的期待吧~

  小品類節目,不客氣的講,今年有些同質化嚴重,但是這批小品類節目都有一個共同的鮮明主題,那就是一個「騙」字,在如今這麼一個物慾橫流拜金主義盛行而導致誠信缺失的浮躁社會,這些小品的成批量出現也未必是一件壞事,相信小品的創作者們試圖通過這些同主題的小品來形成一個規模效應,提醒人們「誠信」時時刻刻不能忘。比如那位摩登女郎和一位計程車司機圍繞著電話亭發生的趣事,反映了這個社會人情味的淡薄,即便是親如夫妻,但是依舊會有隔閡存在,唯有主動化解,冰釋前嫌才能實現家庭的和諧,家庭和諧,進而社會才能和諧;另一個圍繞一張彩票發生在夫妻間的事情取自於真實的社會案例,一切藝術作品都是源於生活,語言類作品猶是,小品結尾主持人也透露了作品的取材來源,這著實一個不錯的普法宣傳方式,通過詼諧幽默的小品來宣傳法治理念和誠信觀念,相比今日說法或者法治在線這樣死板的說教類電視節目,更容易被人人民群眾所接受,其效果也是潛移默化的。

  另外兩個作品是跟當前社會熱點「房」有關的,一個是黃宏帶來的,另一個是蔡明帶來的;先說黃宏的作品,相信他也是做足了功夫,這一點通過一個小小的細節節能看出來,將一個很二的手勢結合信念氣氛巧妙的解釋為two,令我不禁拍案叫絕,能做出如此中體西用解讀並能自圓其說的人必然是學貫古今中西的大家,黃宏老師這方面的造詣真可以稱為當代錢鍾書了;蔡明在她的節目中扮演了一個看似刻板實則通情達理的準丈母娘形象,反諷了如今社會上「丈母娘抬高房價」的醜惡現象,讓我恍然大悟,媒體一直在誤導我們將高房價的根源指向政府和開放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中國人固有傳統置業觀念,房價什麼時候都不應該低的,我們與其埋怨高房價,倒不如轉變觀念,就小品節目的裡面說的「房子不是家,有愛才有家」。天吶,這是一句多麼應景的話呀,讓人醍醐灌頂如沐春風,充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文關懷,同時我也希望現實中能夠多出一些這樣通情達理的丈母娘來。在節目中她還提到了微博這種新生的事物,而且完全不影響節目效果,不像去年的搜狐搜狗植入廣告那般生硬,節目完了,蔡明還大秀了一段世界盃主題曲wakawaka的舞蹈,相對於穿著暴露作風放浪形骸的所謂拉丁天后shakira,穿衣嚴實而又得體的蔡明姐姐舞得更有一番風韻。

  馮鞏老師今年出現的時間有些晚,好在他終於出現了,人家都說好吃的在後頭,像馮鞏老師這樣的節目就應該排在後頭嗎,不變的還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登臺詞「我想死你們啦」,在這地球人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個人能將這句話喊得這麼如此銷魂了~~~節目內容很簡單,就是一個道不拾遺的故事,但是圍繞這麼一件小事能創作出一個高水平的小品節目,這可不是什麼人都能辦到的。節目自然也是要表達誠信的主旨,體現了一種我國唐時期道不拾移夜不閉戶的良好社會風俗,非常善意的達到了借古諷今的目的。趙本上老師作為每年的壓軸大戲,今年又是師徒三人齊上陣,對於春晚這檔子事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師徒三人每個人都是能夠獨當一面撐一個舞臺的,三人聯手好比三巨頭,逗得全場觀眾連著電視機前所有觀眾樂不可支,笑果果然是非同凡響,觀眾反應熱烈。

  歌曲類節目,我一向不太感冒,但是春晚歌曲節目的水平自然毋庸置疑,每一首歌都是名家打造,名歌手親情演繹,觸動人的心弦,激發起每個中華兒女心底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無論是一枝獨秀的歌手獨唱還是大氣磅礴的歌手合唱抑或充滿異域風情的民族音樂,多層次全方位的反映了我國民族團結和諧安定的美好局面,每每此時,看到新聞中那些發生在我們周邊國家的民族宗教衝突騷亂等不幸消息,我由衷的感受到黨中央的英明決策。此番春晚的歌曲節目最大的亮點就是舞臺的布置,美輪美奐的布景佐以充滿現代感的舞臺配上科技感十足的大電子屏,打造出光怪陸離的炫目效果和歌手們悅耳的聲音相得益彰。

  今年的春晚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亮點,就是好多草根表演者的登臺演出,他們有在地鐵裡賣唱的流浪歌手,有農民工出身的歌唱組合,甚至還有工人出身的街舞組合!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社會底層人民的關注,如果我們注意到我們的人大代表中早已出現了許多農民工的面孔,那麼我們對於這些草根精英的登臺演出也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了。這也從深層次體現了我們這個社會是以人為本的人民的民主,而有別於西方那種精英式的少數人的民主。尤其是那宏偉的民工群帶來的頗具氣勢的街舞,直接秒殺了那些所謂的舞林大會高手,傳統的街舞在我看來都是空有形式,缺乏內容,華而不實的動作卻又不能表現出深層次的精神或者理念,之能讓人覺得空乏無味,反倒是今天,我第一次見到了形神具備的街舞演出,原來街舞也可以這樣跳啊~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