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求肖申克的救犢觀後感

2023-07-27 11:37:43 1

  肖申克的救犢透過監獄這一強制剝奪自由、高度強調紀律的特殊背景來展現作為個體的人對「時間流逝、環境改造」的恐懼。

  肖申克的救犢觀後感一:

  曾經,因為不喜歡這部電影的名字而把它擱置在一邊。可是,當我在大學裡看了第一遍後,到現在卻已記不清自己看了多少遍。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特技,也沒有精彩的打鬥,甚至沒有顏值較高的演員,卻深深打動了我。

  電影以娓娓道來的語調進行著,在輕緩而安靜的味道中告訴了我們整個故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尾。安迪,一位前途似錦的銀行副總裁,由於妻子偷情,便想殺死妻子和她的情夫,而恰巧那晚,兩人死於槍殺,他便成了頭號嫌疑犯。他雖然沒有殺人但是有殺人動機,由於他的辯護無力和證據不足,他被判無期,接著送入鯊堡監獄。作為新人,前兩年的他受盡折磨,只能咬著牙過日子,打碎的牙往肚子裡咽,他主動尋找到一次機會,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幫獄警長躲過稅收的麻煩。在和老囚犯瑞德的交往中,兩人的友誼也日趨牢固。而安迪在監獄中由於給獄警和監獄長帶來了利益,由此他也得到了許多自由空間。湯米的到來,使他無意間發現了殺害妻子的兇手,他要求翻案,但是在監獄長的橫加幹涉下,他的希望被撲滅。當湯米被害,他便下定決心要完成越獄這一壯舉。在閃電雷鳴之夜,他爬過自己用十九年挖出的隧道,爬過五百碼的化糞道,成功的離開了鯊堡監獄。隨後,他把監獄長的受賄記錄交給了記者,腐敗者得到了應有的懲罰,而他選擇了新生,好友瑞德在假釋後,來到了他的身邊。

  故事一點也不複雜,相反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安迪的越獄實錄。但是為什麼這麼簡單的故事反而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久久回味呢?我覺得關鍵在於三個「自由」、「希望」、「友誼」。

  被判無期徒刑,就相當於被剝奪了一生的自由。當我們隨著安迪一步步走入監獄時,仿佛這一生都將被困在這高牆中。狹小的空間、無盡卻難以打發的時間,人權的盡失,讓人感到壓抑和懊悔。即使這樣,囚犯們還是努力地適應和生存。監獄是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當人們漸漸適應了這種環境,也慢慢被體制化後,安迪任性了一把,他把獄警鎖在了衛生間,將費加羅的婚禮廣播給了大家。這音樂仿佛帶著魔力,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了,停下了手中一切的工,此時無聲勝有聲,音樂傳遞出無言倫比的美,美得讓人心碎,,歌聲直竄雲霄,超越了失意囚徒的夢想,宛如小鳥飛入牢中,使石牆消失無蹤,就在這一瞬間,鯊堡眾囚犯們仿佛重獲自由。

  當然,安迪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懲罰。但安迪在獨囚兩周後和瑞德的談話讓我印象深刻。安迪: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的東西,完全屬於自己。瑞德:你指什麼?安迪:希望。瑞德:朋友,我告訴你,有希望才危險。希望能把人弄瘋,希望無用,你最好認命。

  也許正如瑞德所說,希望是個可怕的東西;尤其是對他們來說。他們不是死囚。但瑞迪卻體現了另外一種心態。「要麼忙著生存;要麼忙著死去」,一句話道明了安迪對生存的渴望和那些從不曾熄滅過的對希望的熱誠祈盼。安迪努力地讓自己的生活變得積極向上,在獄中需找自己的價值,爭取屬於自己的自由和希望。也正是這種希望支撐著他活了下來,幫助他走出了鯊堡監獄。

  更難得的是,即使逃出了監獄,他也沒有忘記瑞德。他們的友誼在獄中一直持續到了獄外,一起享受到了自由和希望所帶來的幸福味道。

  這部電影帶給人滿滿的正能量,讓我們懂得自由、希望和友誼的重要性!

  求肖生克的救犢觀後感二:

  今天上課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電影——《肖生克的救贖》。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位銀行家安迪含冤入獄後,通過一把小鐵錘堅持不懈地在牆上鑿了19年強後終於成功逃獄。

  這部電影雖不感人,也不搞笑,但是它告訴我們:當遭遇挫折時,很多人都輕易放棄了自己的夢想,可是銀行家安迪卻一直堅持著,即使在遭受人生的重大挫折時也沒有放棄。因著堅持,他才有了今天的自由。他苦鑿了19年,才得以成功逃獄。所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你堅持不下來時,請想想銀行家安迪。十九年如一日。

  在太多的不順心,不如意甚至挫折沮喪面前,我們去要的是平和的心態。在等待中積蓄力量,最後實現燦爛的綻放。

  肖申克的救犢觀後感三:

  一年前的今天剛成人的我在日誌裡把安迪衝出下水道站在河溝裡享受雨水帶來的自由的海報作為結尾,以此來象徵新的開始。一年之後再看這張海報這部電影有了更多的體會,這部電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不變的是對經典的敬佩。如果說有部電影能讓人百看不厭的話,《肖申克的救贖》就是永恆的經典。它教會人要有希望地活著。

  從1947年到1966年,安迪在肖申克監獄待了19年。這19年裡,安迪從恐懼,到適應,甚至天真的對這裡產生了幻想,直到湯姆被殺,安迪清醒過來。但自始至終,安迪對自由的渴望從未改變,一直支撐下去的便是內心的希望。安迪剛進監獄就像一個不可理喻另類,他去做很多人不敢想的事:跟看守長哈德利要啤酒、向參議員申請資金圖書擴建圖書館、不惜以禁閉一周的代價放《費加羅的婚禮》,當然還有越獄般的救贖。其實安迪一直在傳達一種信號,我們跟外界的人一樣,我們也有權利,我們應當享受這些。而這些想法,是每一個被「體制化」的人所無法想像的,安迪此時猶如上帝,救贖了這些人的靈魂,就像廣場上響起的莫扎特,「我想那是如此的美,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美的讓你心痛……那聲音飛翔,比在這個灰暗地方的任何一個人夢想都要高遠……在那一刻,每個在肖申克的落伍者,感到了自由」。結合安迪瑞德他們修完屋頂在上面喝啤酒的場景,沒人會認為這是監獄,「感覺就像修自己家屋頂,自己就是造物主」,這是安迪第一次讓他們感受自由。因此剛才說安迪猶如上帝,倒不如說安迪帶給他們自由的希望。這世界根本沒有上帝,自由才是每個人應有的信仰,別無此他。

  剛進監獄之時典獄長諾頓要每個人「把精神交給上帝」,當一個人把自己的精神交出去的時候,那便失去了靈魂,禁錮的不再是身體,而是心,「體制化」的布魯斯便是這樣。就像瑞德說的,肖申克監獄是布魯斯唯一認識的地方,在這兒他是個重要的人,是個有教養的人;在外面布魯斯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假釋出來的囚犯,每個人都可以教訓他。布魯斯只是走出了肖申克監獄,殊不知他的心靈早在五十年中被宣判了無期徒刑。就像那個胖子,因為不適應肖申克監獄,第一天便被打死;布魯斯假釋之後不適應內心的監獄,結果也只有死亡。適者生存雖然是生存之道,但人的思想是一定要自由的,行為可以被迫原始化,但精神必須要走出身體,這是適者生存的真正含義。

  與布魯斯截然相反的當然就是安迪。安迪知道自己本不屬於這裡,因此他無時無刻不嚮往自由,甚至可以說安迪這二十年來從未被關進來過,這也就不難理解安迪在肖申克監獄中的所作所為,確實是態度決定一切。就像一潭死水裡衝進來一條金槍魚,安迪一點點的改變肖申克,從一開始的改造圖書館和《費加的羅婚禮》,潛移默化地影響裡面的人,到最後把看守長和典獄長全部搞下去,肖申克被安迪的希望徹底改變,前者是堅信,後者則是必然,希望在人的身上釋放出不可思議的威力。

  最複雜的當屬瑞德,他在這裡度過了40年,一方面頭腦清楚的知道「體制化」,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被迫接受這一現實。「開始,你痛恨這周圍的高牆,慢慢地你習慣地生活在其中,時間久了你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被體制化了。」可見體制化是個多麼可怕的東西,它會慢慢蠶食你的意志力,無論你多麼清楚其中的道理,但你卻無能為力,越掙扎就越沒有力氣,就像落水者,陸地就在眼前但卻可望而不可及,只能眼睜睜地沉下去。直到遇見安迪。力氣是可以再生的,這需要心底的信念,要有希望來做支撐,是安迪帶給了瑞德埋在橡膠樹下的希望,口琴讓瑞德相信安迪有這個能力。瑞德也理解了安迪那句話的含義——「要麼忙著活,要麼忙著死」。在生死之間徘徊的瑞德,選擇了前者,必須要活著,是真正的活著,而不是一個只會動的軀體。

  兩次假釋都失敗的瑞德在第三次說出了心裡話:社會?對我來說那是用來掩飾的詞,政客用的詞語。改過?只是個狗屁的字眼。此時能不能出去對瑞德來說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他看透了這一切,他也明白高牆關住的只是身體,靈魂由自己來控制,無論哪裡都是生活。瑞德又一次證明,只要嚮往自由,便可以得到自由,假釋通過了。這一切絕不是偶然,一個人的思想是方向,如果心懷希望,任何事物都阻止不了自由的腳步,不管是被拒了幾次還是那五百碼的臭水溝;但心如果死了,生活也就結束了。

  看到安迪逃出肖申克在雨中沐浴自由,你可曾感覺到了希望和自由的瘋狂?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