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中永生觀後感
2023-07-28 02:32:18 1
為了新中國的成立,許多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革命獻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烈火中永生觀後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烈火中永生觀後感【篇一】
這部影片上小學時學校組織看過,雖然十幾年過去了,但感人的畫面依然記憶猶新,建國67周年迎來之際,我們小組組織觀看了這部愛國影片,重溫紅色記憶。
這部影片最讓我感動的是江姐被押去拷問,戰友們站在門口翹首而盼,心裡無時無刻的擔心;江姐被虐待時,戰友們集體絕食,作無聲的抗爭,逼迫敵人屈服;江姐被抬出來時,戰友們紛紛將自己僅有的一點點水集起來給江姐,並為此犧牲的性命。從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一個個堅強不屈的身影,他們不畏犧牲,敢於同敵人抗戰到底,為了中國的解放事業英勇鬥爭,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祖國的大地,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現在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大家庭裡,更應該珍惜現在,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是前輩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我認為我們只有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一個愛崗、敬業的的人,在班組大家庭中做一個團結、互助的人,在家庭生活中,做一個有責任心的子女,好榜樣式的父母,在社會中做一個文明、誠信、友善的公民,這才是當今社會中所需要的人。
烈火中永生觀後感【篇二】
根據羅廣斌、楊益言所著紅色經典小說《紅巖》改編的影片以許雲峰、江姐的鬥爭活動為中心,表現出當時艱難的地下革命鬥爭和嚴酷的獄中鬥爭的情景,以及身陷囹圄的共產黨人堅貞不屈的革命信念和獻身精神。
編導們準確地把握了反動派全局性毀滅的命運和在局部範圍內的瘋狂肆虐所形成的強烈對比的形勢特點,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影片還以充滿凝重、剛烈、昂然的格調,浮雕般地推出英雄群像:許雲峰、江姐、華子良等,與窮兇極惡的國民黨反動派對比,襯託出英雄人物們高崇的思想情操和精神面貌。本片製作嚴謹、演員陣容龐大,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紅巖》原作是根據重慶解放前夕發生的一段真實的歷史創作的,幾乎每一個人物都有生活原型,出版後轟動一時。
影片《烈火中永生》是編劇夏衍(署名為周皓)與導演水華繼《林家鋪子》、《革命家庭》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影片結構緊湊,戲劇衝突集中在許雲峰、江姐和徐鵬飛等人身上展開,主要人物形象鮮明,全片洋溢著視死如歸的英雄主義氣概。
水華是新中國最優秀的導演之一,他的影片《林家鋪子》也堪稱新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他導演風格上簡潔嚴謹、細膩含蓄的特質也同樣體現在影片《烈火中永生》當中,同時片中充滿了一種強烈的革命激情。雖然是一部歌頌英雄的影片,但導演避開豪言壯語式的表現,注重挖掘生活細節,在真實感人的細節中展現英雄人物的精神風貌。這種刻畫人物的細微筆觸也使一些了了幾筆的次要人物成為頗具光彩、令人難忘的銀幕形象,如在獄中裝瘋多年的地下工作者華子良,天真可愛、富有正義感的小蘿蔔頭等。
影片演員陣容強大。趙丹在出演許雲峰時,努力追求一種即興式的、真實自然的生活化表演,使這一人物既有內在的英雄氣概,又有一種平易近人的親切感,可以說許雲峰是趙丹所創作的銀幕形象中最不「過火」、最少「舞臺化」痕跡的一個角色。於藍扮演的江姐更是讓人印象深刻,江姐的光彩不僅來自她的寧死不屈,也在于于藍將女性的溫和細膩融入到人物的舉手投足之中,這些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中國觀眾。
項堃扮演的徐鵬飛,將人物對黨國的效忠和對共產黨人的殘忍表現得非常充分,同時又能從人物的心理出發,對徐鵬飛急於求成時的焦躁、最後覆滅前的歇斯底裡都做了恰當的處理,避免了反面人物塑造上的臉譜化。
影片完成於「文革」即將來臨的1965年,有評論指出在拍攝英雄人物時,該片在影像與光影的運用上存在著意識形態化傾向,使英雄人物有「高大全」的感覺。例如:許雲峰、江姐等革命者形象多使用全光,反面人物則多使用舞臺式的腳光,並常常處於半明半暗的光影之中;在敵我雙方的中、全景中,英雄人物大多佔據高處和前景,獲得視覺上的優勢,在對切鏡頭中,英雄人物通常是低位仰角拍攝,反面人物多為平位拍攝,造成一高一低的視覺效果,等等。儘管如此,《烈火中永生》仍然是一部在觀眾中產生了廣泛影響的影片。
幕後:
該片的編劇夏衍在當時已經受到了極大的衝擊,影片完成書寫演員表時,並沒有像以往由他編劇的影片那樣寫上「夏衍」的名字,而是改為人們陌生的「周皓」兩個字,把「根據羅廣斌、楊益言的同名小說《紅巖》改編」的字體也寫得很小,並刪節了其中的許多已完成的鏡頭,起初由王心剛扮演的革命者成崗最為合適,但由於要在有限的篇幅裡去重點突出江姐的形象,而被迫讓王心剛改演劉思揚,在經過幾次修改之後,王心剛的這一配角不但沒有「成活」,而且成為沒有任何特點的無名難友之一了。
趙丹自己絕對沒有想到,這竟是他自1932年從影以來,自己最後一次在銀幕上的亮相。
烈火中永生觀後感【篇三】
看了這部電影,我心裡想:我們中國人民是多麼勇敢堅強,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寧可犧牲也不屈服,以頑強的意志反擊了敵人。革命者雖然被關在敵人的監獄中,但從未停止同敵人的鬥爭。獄中的黨組織積極策劃越獄行動,用戴著鐐銬的手挖開了監獄牆的磚石,為同志們越獄突圍準備了洞口,最後與遊擊隊員會師。他們這種英勇頑強,寧死不屈的精神激勵著我們。
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大好時光,刻苦學習,掌握過硬的本領,從小立志報效祖國,為將來擔當起建設社會主義的重任而不懈努力
更多相關觀後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