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使命與擔當觀後感
2023-08-11 06:30:19 5
專題片《使命與擔當》在廣西電視臺、廣西紀檢監察網播出。下面是永遠在路上使命與擔當觀後感範文,快來圍觀吧。
永遠在路上使命與擔當觀後感一:
10月21日,大龍潭社區組織工作人員觀看《使命與擔當——廣西開展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專項工作助力脫貧攻堅紀實》專題片。
該片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貫徹落實中央紀委和自治區黨委部署為主題,以為打贏我區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為主線,以集中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為重點,全面、系統、深入總結全區各級各部門開展專項工作助力脫貧攻堅的生動實踐和經驗做法,對教育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加強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鞏固和深化專項工作成果,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觀看結束後,大家表示要牢記教訓,反思自己的言行,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在政治上保持堅定,在作風上保持務實,努力工作,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永遠在路上使命與擔當觀後感二:
20xx年10月25日,我觀看了《使命與擔當》和《永遠在路上》兩部大型專題紀錄片,這兩部專題片反應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反映近年來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糾正「四風」的工作實踐。
看了此片後,我最大的體會是,作風建設成效怎麼樣,最終要由人民群眾說了算,要把人民滿意作為根本導向和根本標準,讓群眾參與、讓群眾監督、讓群眾評判。作風建設是一場沒有結尾的鬥爭,舊的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會冒出來,要持之以恆。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總結經驗,使作風建設成為成為黨員幹部的一種自覺。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制定八項規定,堅決整肅「四風」的堅定決心以及中央八項規定實施近年來黨風政風改進、社風民風轉變的重大成果。
第一,好作風具有實踐的品格,是在千辛萬苦的實踐中,在挫折與失敗的磨難中,甚至在血與火的生死考驗中千錘百鍊出來的。黨員幹部要把自己的行為自覺控制在法規允許的範圍內,努力做到不為名所累,不為物所喜,不為利所驅,不為錢所誘,不做碌碌無為的庸人、爭名奪利的俗人、搬弄是非的小人、損公肥私的罪人。
第二,加強自身理論學習,淨化靈魂,陶冶情操,提高加強黨性修養的自覺性,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理論學習,提高自身認識能力和思維水平,提高對作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培養樹立良好作風的緊迫感和自覺性要通過學習黨的光輝歷史,接受精神洗禮,不斷薰陶自己,觸動自己,激勵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第三,黨員幹部要有強烈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身先士卒,率先垂範,首先自己做好,帶頭加強黨性修養,帶頭樹立良好作風,才能理直氣壯地指出單位及部屬在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在作風問題上,大問題要抓,小問題也要抓。黨員幹部要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事業之中,正確對待權力、金錢、名利,不盲目攀比,不斷築牢思想防線,努力做一名作風好的黨員幹部。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我們要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樹立崇高的人生追求,經常反省和剖析自己,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把脈,要實實在在做人做事,自覺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永遠在路上使命與擔當觀後感三:
「剛才我們集中觀看了《使命與擔當》這部專題片,我受到了深深的教育。自從開展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專項工作以後,群眾對我們村幹部更加信任了,作為一名基層村幹部,更要用好每一筆扶貧資金,絕不能有吃拿卡要的情況,要乾淨為群眾做實事、做好事。」金城江區東江鎮永興村黨支部書記韋茂虎在觀看專題片後談到。
「看了《使命與擔當》這個專題片,我作為一名縣級紀檢幹部,深切體會到,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是我們紀檢監察幹部的使命和職責所在。」南丹縣紀檢幹部羅雅馨深有感觸地說道。
在接到關於收看《使命與擔當》專題片的通知後,河池市及時下發通知到各縣(市、區)和市直各紀檢組,要求各縣各單位做好專題片的收看工作。同時通過簡訊平臺向處級領導幹部發送關於收看專題片的簡訊通知。及時與河池市電視臺溝通對接,攝製全市紀檢幹部和黨員幹部收看專題片的新聞,並將在河池電視臺新聞欄目播出。
「從《使命與擔當》專題片中可以看出,只有切實查處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才能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這是河池市金城江區紀委書記蒙仕林談到的體會。
「下一步,我們要把專項工作的好做法保持下去,深入推進扶貧領域的監督執紀工作,為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保好駕、護好航。」河池市紀委副書記李偉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