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從何處來,這首詩的名字(詞語新解笑從何來)
2023-08-10 19:15:32 3
中國的漢字造字藝術和豐富的內涵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字可與之相比,每一個字都可成為一幅畫,每一個字都可成為一首詩,每一個字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字都有一個傳說。可謂惟妙惟肖,耐人尋味,妙不可言。
咱們就來說說這個「笑字,首先,如果你面這個「笑」字,與之對視,心無旁騖,全神貫注,你試試會有啥感覺?是不是會忍俊不禁,笑出聲來。你看她,像不像一位美人,身著裙裝,在向你眉開眼笑、笑逐顏開、眉色飛舞,擠眉弄眼、眉目傳情?簡直造的出神入化,令人一望便覺得好笑、可笑、想笑、會心一笑。
根據造字六法,按我的理解,它應該是一個象形字,可許慎的《說文解字》中不見其字,可見它出世比較晚,在眾多的漢字中是個晚輩。
「笑」這個字歷代文字學家都把它列入會意字的群體。有人說它「竹林遇風,會夭屈,像人笑彎了腰」;有人說「竹林遇風,發出的響聲似人在笑」;所以,「竹」加「夭」就組成了「笑」字。
文字學家的解釋似乎有點拉郎配的感覺,生吞活剝,太過牽強,無法自圓其說。
「竹林遇風,會夭屈,像人笑彎了腰」的豈止竹子哉?「竹林遇風,發出的響聲似人在笑」也不可信。那聲音哪裡是「笑」,如果說是「嗚嗚」的哭聲還差不多。
「笑」字的上面為「竹」不難理解。從象形的角度解釋,竹葉多麼想人的眼睛眉目傳情呀?人們形容漂亮女人的眉為「柳葉眉」,其實,這竹葉與柳葉又是何其相似乃邇。一隻枝丫上面有兩三片竹葉,構成了一雙媚眼的魅力圖案,這或許就是「笑」字採用「竹字頭」的用意所在。
那麼,「竹」怎麼才會「笑」呢?密密的竹林遇到風發出的不可能是歡快的、爽朗的笑聲,那麼,在怎樣的情況下才會有如人們的「笑」聲或給人帶來「笑」聲呢?那個造字者冥思苦想、費盡了腦汁,終於在實踐中發現,「竹子」夭斬之後,生火煮飯時發出的嗶嗶剝剝的清脆的聲音與人們爽朗的笑聲是多麼的相似,於是,這位聰慧的先祖就將「竹」與「夭」做了最佳組合。
宋朝文學家王安石在慶新年的詩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絕不僅僅是用來驅除「年」這個怪獸的武器,其中很大的因素可能就是人們喜歡聽它發出的清脆歡快如同人們笑聲的聲音。
年過去了,整天辛勞的人們總不能每天都以燃燒「爆竹」取悅自己有一個好心情吧,於是,又是費了一番腦筋,砍伐竹子,製作可供人們娛樂的器件以代之。竹子夭折後做成了笛子、笙簫等多種管樂以及竹板用來娛樂。竹子以自己的犧牲為代價給人帶來了歡笑帶來了笑聲。
「犧牲我一個,笑了天下人。」這就是竹子的風格。這也是自古以來,無論文人騷客還是普通百姓都喜歡竹子的原因。
朋友們,當我們歡欣的時候,你可不要忘了竹子為我們做出的犧牲。
作者簡介:王禮民,籍貫山東菏澤,新中國同齡人,省直機關退休。曾從事教育工作20多年。愛好詩詞雜文寫作,喜歡書法攝影等。有各類體裁的文章及詩詞在報刊發表,有些雜文並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