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話別說太多(這兩句情話別亂說)
2023-08-11 00:46:41 2
相信有很多人都喜歡張一山,從《小兵張嘎》裡認日本人做乾爹的佟樂,到《家有兒女》裡調皮搗蛋的劉星,再到《餘罪》裡的痞子英雄「賤人餘」。張一山可謂是新生代演員裡最有演技的男演員之一了。
2017年,張一山與周冬雨演的《春風十裡不如你》大火。而劇名「春風十裡不如你」一時間成了年輕情侶的表白範本。但如果你知道這句話的真實含義,可能會對表白過的人感到抱歉。
這部劇剛出時,不知道有沒有人因劇名而感到尷尬。
「春風十裡不如你」是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原詩句是: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首詩是在公元835年,杜牧調任監察御史,準備從揚州離開去長安赴任時,寫給妓女的分別之作。
「春風十裡」指的是揚州十裡路上所有妓院中的所有妓子。
哪怕當時的青樓女子,大都能吟詩作對,琴棋書畫,才貌雙全。但不論是民風開放的盛世大唐,還是女性權利空前提高的當代社會,絕沒有一個女孩兒會樂意聽到被人誇讚說:「你真好啊,一整條街的妓女都不如你。」
當然,若是知曉其意,也肯定不會有一個男人喜歡聽這樣的告白。
可能現代人寫慣了白話文,說慣了普通話,便對古詩詞有著偏執的想法:詩詞裡的美更高級。
很多年輕男女在表白時,往往不屑直言「我愛你」,而是追求更含蓄,更委婉,更有文化的方式向對方傾述愛慕之意。
這沒什麼錯,但若是用錯了詩詞,若對方恰恰懂得該詩詞的真實含義,那這場表白至少會以一個人的尷尬收場。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如果說「十裡春風不如你」,是「熱戀圈」的流行語,那「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在「暗戀圈」中,更是著名。
記得《奇葩說》中,有個辯手叫席瑞,他是個喜歡寫詩想當詩人的辯手。
這樣一個充滿詩意的人,對觀眾道: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美的情話,當你想表白的時候,你可以說:「山有木兮木有枝」,這樣的情話有朦朧的美感。
這話本身沒有任何問題,但是不是適合所有暗戀中的男女就飽受爭議了。
「山有木兮木有枝」是出自《越人歌》,作為《楚辭》的藝術源頭之一,其創作背景與真實情感至少有「同性之愛」的指向。
我們可以看看《越人歌》講的是什麼:
楚國的王子鄂君生得十分俊秀。一日,鄂君坐在一條富麗堂皇的遊船上,聽見一位掌管船楫的越國人在擁槳歌唱。歌聲委婉動聽,鄂君很受感動,但就是聽不懂他在唱些什麼。於是鄂君招來了一位翻譯,讓他將划船人的歌詞翻譯成楚國話。全文如下: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現在流傳最廣的翻譯是這樣的:
今晚是怎樣的晚上啊,河中漫遊,
今天是什麼日子啊,與王子同舟。
深蒙錯愛啊,不以我鄙陋為恥,
心緒紛亂不止啊,能結識王子。
山上有樹木啊,樹木有丫枝,
心中喜歡你啊,你卻不知此事。
鄂君聽明白歌詞的意思後,立即走上前,擁抱了那位划船人,並把繡花被蓋到那人身上。
這個舉動被稱為「乃行而擁之,舉繡被而覆之。」後來也有「鄂君繡被」的說法,意為:願與之同床共寢了。
看完以上的解釋,想必大家能體會到用錯詩詞時的尷尬之處了。
但在《奇葩說》的節目裡,只要席瑞談到戀人,說到愛情,字幕組的老師都會貼心的用「TA」來代替。可見席瑞用這樣的話來表白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愛要真情實感的表達,詩詞再美也是借花獻佛
其實,情侶之間引用古詩詞互相表達愛意本應該是件浪漫的事,但若不解其意,濫加引用往往會讓人懷疑你的文化水平與真實情意。
「如果熱血,沒灑對地方就會變得狗血」,韓寒這句話用在愛情中,亦如是。
為愛引經據典,是有深度;為愛濫用詩詞,是裝X,還是裝失敗的那種。
當你暗戀一個人,想讓對方知道,又不想直白表達,飽讀詩書善用詩詞的你可以說:
「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古相思曲》
如果拿不準古詩詞的真正含義,千萬不要盲目套用,實在不行我們還可以引用更簡單更容易理解的現代語句,來表達喜愛。
例如,我們喜歡一個人,想形容對方在我們心裡是特殊的存在,用青年作家鹹貴人的話,就十分浪漫:世界一般,但你超值。
如果你想更特別,更有意境一點,不妨向人間精品大張偉老師學習:眾生皆苦,而你是草莓味兒的。(雖然原句是:眾生皆苦,而我是草莓味兒的。但改變話中對象,不會喪失原有意境,而且還既浪漫又可愛。)
不過,再好的引用,也是他人愛情的當下寫照。即便是借花獻佛,也有投機取巧的嫌疑。
好的愛情,不會因為你不會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就否定心動;好的戀人,也不會因為你說不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就不懂你的相思。
戀愛男女中的每句話都是情話,它既不複雜也不俗氣。可能不如古人說的漂亮有內涵,但愛人之心是真誠的,那「情」 就沒有高低之分。
從情竇初開到垂垂老矣,我們一輩子都在跟「情」字打交道。歡迎關注@情之瑣事 ,讓我們一起聊聊感情的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