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對母親的讚美有一萬種方式(選一部關於母親的高分電影)
2023-08-11 05:55:03 1
轉眼間2020年已經過去了四分之一,疫情爆發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但也因此讓我們更懂得放慢腳步,享受當下,珍惜身邊人。隨著全國疫情的好轉,母親節也悄然臨近。就像每一個春天都如約而至一般,我們對母親的愛從不缺席。今年的節日,你想好如何表示了嗎?除了為媽媽準備暖心禮物外,或許宅家的我們也可以和母親一起看一部關於「母愛」的經典電影。
前段時間,由周迅、惠英紅、趙雅芝主演的《不完美的她》,剛開播就引發熱議,劇中呈現了四個「不完美」的媽媽,以母、女雙重視角,深度解讀母愛。在眾多描寫母愛的影視作品中,大多只是一味地煽情,展現母親對孩子無私奉獻的愛,而在《不完美的她》中,不僅表現出母愛的偉大,還通過深入挖掘母愛背後的傷痛與壓力,多角度立體化地詮釋了「母親」的形象。沒有人生來就會做「媽媽」,她們都在努力接納不完美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學習做一個稱職的母親。因為這部劇,日劇原版《母親》也被網友們翻出來細細地品了一番。
除了這部劇,熒幕上關於「母親」題材的電影同樣數不勝數,此刻,宅家陪伴媽媽過節的你,不妨選擇一部關於母親的高分電影,在一波超強催淚彈襲來之時,一起重溫母愛。
No.1 《一個母親的復仇》
電影取材自「2012年印度德裡黑公交慘案」,23歲的女大學生慘遭車上6人毆打與輪姦,後因傷口和大面積感染不治身亡。真實事件過於慘烈,改編影片中母親復仇的烈火點亮了黑暗的現實,也點燃了女兒的希望。
《一個母親的復仇》中的母親戴維其,一直是個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師。在見證腐敗的印度司法系統無法伸張正義後,巧妙地設計了一個個圈套,懲罰了傷害女兒的歹徒們。在開始復仇後,她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一條不歸路。前有懷疑自己的警察,後有亡命之徒的圍堵。從一開始,她就抱著自我犧牲的信念展開行動的——死、坐牢都可以,只要女兒不再經歷那樣的折磨。
與大眾預期中的溫馨風格不同,《一個母親的復仇》非常硬核地將「母親」和「復仇」放在了一起。為母則剛,雖然艾莉亞並非戴維琪的親生女兒,但母愛的偉大之處便在於她的毫無芥蒂。戴維琪每次的復仇行為都緊扣母愛主題,尤其是最後,伴隨著女兒的一聲「Mom」,影片的戲劇張力得到最大化釋放。在學校教書育人的母親,被逼上絕路後放下手中的課本,為女兒討回公道的同時,也給社會上了一課。眾所周知,印度是「女性地獄」國家之一,這片土地有太多不公,亦有太多可被搬上銀屏而以示警醒的故事。編劇也希望通過這部描述「硬核母愛」的影片,向每一位默默付出的偉大母親致敬。
No.2 《親愛的》
同樣取材於真實事件的還有這部《親愛的》,由陳可辛執導,張冀編劇,趙薇、黃渤、佟大為等主演。電影是以「拐賣兒童」這一社會現實為題材。在商業片繁多的今天,這種題材電影想要脫穎而出的難度可想而知,然而,這部「劣勢」電影卻口碑叫好又叫座。電影主要講述了以田文軍為首的一群失去孩子的父母去尋找孩子,以及養育被拐孩子的農村婦女李紅琴如何為奪取孩子做抗爭的故事。
與傳統意義上的打拐題材不同,這部影片分別從被拐父母、拐賣人群以及被拐孩童的角度來深入講述了「拐賣」這一題材,內容涉及全面。作品中對於每個角色的界定,沒有單純的孰好孰壞,而是從感情出發,展現了人性的複雜。
這部影片無疑是一部催淚大劇,網友們感嘆道:「最受不了的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它能夠感動人心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導演運用了大量的紀實手法來展現父母與子女的感情,比如,劇情中有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感人一幕:村婦李紅琴不願放棄非法收養的女兒。在女兒被福利院領走後,她爬上路燈,只為從窗外看女兒一眼。正所謂,偉大的劇本創造了偉大的電影,《親愛的》這部電影劇本故事本來就來自於現實社會,所以它所表達的也就更符合當下社會人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
No.3 《結婚禮服》
由權亨鎮執導的關於母女情的《結婚禮服》,講述了一位身患絕症的單身母親在有限的時間內和女兒之間的感人故事。宋允兒飾演女主角高雲是一位婚紗設計師,當初因不顧家人反對,毅然選擇了自己的愛情。由於身患絕症,勢必先走一步,作為母親的她深感愧對自己的女兒,於是為年紀尚小的女兒曉路做了一件獨一無二的婚紗。然而,倔強的女兒起初並不了解母親的用心良苦,但是在覺察到母親的病情之後,她好像一下子懂事了,年幼的她不僅要裝作完全不知道母親命不久矣的事情,而且還想方設法設法完成母親的所有願望。
這部電影以積沙成塔的形式來催淚,母親明白時間已成「手中沙」,便竭力地疼女兒,給她快樂,給她滿足,唯獨無法給予她的是希望。影片以孩子為主角,描述了成人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雖然情節看似「老套」,但觀眾卻可以在導演巧妙的情感把握和情節編織下感受到更多新意,使得影片不會被落入俗套。
No.4 《弱點》
根據麥可·路易斯的小說《弱點:比賽進程》改編的《弱點》,取材於美國職業橄欖球運動員麥可·奧赫的真實經歷。由美國著名影星桑德拉·布洛克飾演陶西太太,她成功塑造了一位堅強、善良、大氣的母親形象,對孩子們的愛在細微之處顯露無疑。影片中,陶西太太收養了一個無家可歸的非洲裔男孩麥可·奧赫,在她的堅持和幫助下,麥可逐漸找到了自我,在刻苦鍛鍊下,最終成為了美國著名的橄欖球明星,獲得了無數榮譽。
從小便是孤兒的麥可,幾次被領養都偷偷逃走,四處遊蕩,處處遭人白眼和欺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到了陶西太太,在沒有和家人商量的情況下,陶西太太把他帶回了家,不顧周圍人的閒言碎語,給了麥可一個溫暖的住處。不僅陶西太太接納了麥可,家中的其他成員也在一點一滴的相處中接納了他,將他如家人般對待。
影片最令人感動的是陶西太太的善良與堅定,她不僅給予了麥可一個家,一個收容之所,更給予了他愛和尊重,讓他有了人生的目標,看見了生活的希望,更可貴的是,她並不刻意煽情或是大張旗鼓,一切都像是普通孩子應該被給予的那樣自然。當麥可犯錯的時候,陶西太太會生氣並訓斥他,就像我們每個人的「媽媽」一樣,這種自然,直擊人心。
No.5 《桃姐》
電影是以人命名的電影,講述一位生長於大家庭的少爺羅傑(劉德華飾)與自幼照顧自己長大的家傭桃姐(葉德嫻飾)之間所發生的一段觸動人心的「特殊母子情」。
桃姐從小命苦,13歲有幸得一戶人家收留,並在梁家留下來作傭人,這一做便是60年,伺候了他們家四代人,梁家人是信主耶穌的一家,對待桃姐很好。儘管這樣,桃姐在他們面前一直小心翼翼,她從沒有忘記自己作為一個傭人的本分。桃姐一生未嫁,把梁家最年輕的少爺羅傑當作自己的「兒子」對待。
除了在現代人看來十分稀奇的主僕設定,《桃姐》中的其它情節幾乎都是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瑣碎,但在觀看過程中,你卻絲毫不會覺得無趣,反而被這些瑣碎背後所傳遞的溫情深深感動。原來,並非只有高潮迭起才能牽動人心,平庸與瑣碎照樣能觸動我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
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與片中「桃姐」有著同樣處境的老人比比皆是,他們住在養老院中,被護工照顧,與院友為伴,期望家人能經常來探望,時刻感受到生命的逝去,承受著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也由此引發了人們的深思。
No.6 《滾燙的愛》
由中野量太執導的劇情片,改編自中野量太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突然得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主人公雙葉在剩下不多的日子完成各種心願,努力讓家人團結在一起的故事。影片中的雙葉是一個一向開朗堅強的母親,丈夫失蹤一年都沒有將其打到,突然得知自己癌症晚期不久於世,她在剩下的不多的日子裡要完成各種心願,不會為了苟延殘喘而破壞掉她活著的意義。
影片借著澡堂、火鍋來傳達雙葉這個不完美但很努力的母親的關愛。如同澡堂裡冒泡的池水,一家人餐桌上滾燙的火鍋,這些都象徵性地表達出雙葉滾燙的愛。她為每個人努力做著的事情,讓他們知道了生命的可貴與意義。最後,她化作一縷紅煙漂在家鄉的上空久久不曾離去,仿佛是在注視著她的家人和朋友可以好好地活著。
No.7 《母親》
《母親》是由今年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奉俊昊執導的犯罪電影,講述了一位平凡的母親為幫助兒子洗脫殺人罪名而孤軍奮戰的故事。劇中的母親和兒子泰宇相依為命,但泰宇的智商有些問題,聽不懂別人的話,別人說什麼都相信,經常被周圍做壞事熊孩子們當作替罪羔羊。
泰宇的母親開著一家藥材店,靠非法針灸謀生。不求大富大貴,只求能和兒子安穩的生活下去。在泰宇5歲的時候,母親曾想過自殺。買來農藥準備結束自己和兒子的生命。但幸好,自殺這件事情最終沒有進行,母親和泰宇堅強地活了下來。隨後,鎮上發生了一起殺人案,警察在屋頂發現一具高中女生的屍體,調查顯示,智商障礙兒子泰宇在高中女生失蹤的當晚跟蹤了她,泰宇由此被當做了殺人嫌疑犯。
思來想去,母親決定為泰宇聘請昂貴的律師,讓專業律師辯護。但萬萬沒想到,請來的昂貴律師一點也不負責,完全把母親和泰宇當猴耍。絕境之下,母親毅然展開行動,走訪一切和案件有關的人群,堅持不懈地尋找證據,只為幫兒子討回公道。
這是一部非常出人意料的電影,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意外性和不確定性。所有鏡頭、音樂、情緒、氛圍都在暗示觀眾:泰宇不是殺人兇手,案件另有隱情。但真相卻出乎意料,為保護孩子,母親可以做出任何事情,包括隱瞞殺人案件的真相,謀殺唯一一個知道真相的拾荒老頭。為掩蓋真相,素來用針灸救助陌生人的母親,變成了自己也認不出的模樣。她因為親情而徘徊在善良和良知之間,迫不得已,最終選擇了最糟糕的一種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是本片的最終結局。在這之後,還出現了一個讓人震驚不已的情節。這裡我們就不劇透了,大家可以在電影中尋找答案,看完之後你絕對會目瞪口呆。奉俊昊想要通過這個荒誕故事傳遞出一個訊息——智商障礙的孩子和母親共同生活的艱難性,這也是社會對於這一群體的忽視和失責。
No.8 《黑暗中的舞者》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一個美國小鎮,一位在工廠打工的單親母親的悲慘故事。電影片名中的「黑暗」,一語雙關,不僅僅是指女主角塞爾瑪雙目失明,另一層含義是置於時代背景中,「黑暗」代指把塞爾瑪壓得喘不過氣的社會。
影片背景設定在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那正是一個冷戰持續發酵、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相互對立的年代。主人公塞爾瑪是一位來自捷克斯洛伐克的單親媽媽,患有嚴重的眼疾,她與兒子吉恩租住在一位叫比爾的警察的拖車裡。她在不鏽鋼水槽廠工作,兼職做針線活,她也熱愛音樂劇,在一家小劇團做歌舞演員。塞爾瑪的視力在不斷下降,為了通過工廠的視力測試,每次測試前,她會把視力表背下來,以確保每次都能順利通過。我們看到的是一位千方百計保住工作的女人形象。她把賺到的錢都存進房東夫婦送給她的糖盒裡。她騙別人說,她的錢都寄給了自己遠在捷克的老父親諾維,所以沒錢給兒子買任何生日禮物。但她努力工作,拼命攢錢,其實是為了治療吉恩的眼睛,因為兒子吉恩也遺傳了她的眼疾,她希望在他13歲生日的時候給他做手術,這是她來到美國的主要目的。
誰曾想比爾卻打起了她辛苦積攢給兒子治病錢的主意,甚至產生了歹念。在爭執的過程中,塞爾瑪錯手誤殺了比爾,也因此被判了謀殺罪。好友凱西告訴她事出有因可以申請緩刑,但需要用這筆治療費用作律師費,塞爾瑪堅決不願意,作為一個女人,她只想體驗當母親的感覺。可她沒想到,她這個母親當得實在太不容易了。
最後的時刻到來,她不斷地喊著自己兒子的名字,當凱西把吉恩的眼鏡給她,告訴她吉恩已經手術成功了。塞爾瑪才平靜下來,她畢生的願望已經實現,她唱到:沒什麼可怕的了。她把最後一首歌獻給了自己的孩子,像一個母親那樣叮囑孩子。在這歌聲中,塞爾瑪的生命走向盡頭,電影也結束了,留給觀眾的只有深深的沉思。
但,無論何時,母愛永遠是滾燙的。祝全天下所有的媽媽:母親節快樂!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