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領導警示教育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2023-08-10 21:01:23 1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時。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歡迎欣賞與借鑑。
20xx年黨員領導警示教育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一:
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將於10月17日一10月25日播出。
據專題片的預告片介紹:十八大以來,從嚴治黨、正風反腐,力度有目共睹。黨中央把管黨治黨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將對全面從嚴治黨做出戰略部署。近四年來,黨中央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反腐敗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多位因嚴重貪腐、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首次講述他們的懺悔和反思。
20xx年黨員領導警示教育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二: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我們黨作為一個有著8800多萬名黨員、在有著13億多人口的大國長期執政的黨,黨的建設關係重大、牽動全局。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關鍵在於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如果管黨不嚴、治黨不力,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黨就會失去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就會失去人心、失去執政資格。特別是在新形勢下,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執政條件、黨員隊伍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儘管黨員幹部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但消極腐敗現象、違紀違法案件仍時有發生,尤其需要我們時刻保持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決做到真管真嚴、敢管敢嚴、長管長嚴,使管黨治黨真正從寬、松、軟走向嚴、緊、硬,這樣我們才能經受「四大考驗」、克服「四種危險」,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緊密結合,集中整飭黨風,嚴厲懲治腐敗,淨化黨內政治生態,黨內政治生活展現出新氣象,贏得了黨心、民心,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在全面分析黨的建設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系統總結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和實踐的基礎上,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就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對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力量,對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也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遵循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作出的重大部署和制度安排,我們要嚴格執行全會審議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切實把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加強黨內監督當作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嚴肅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鬥性,全面淨化黨內政治生態。要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嚴明黨的紀律,堅持紀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黨內決不允許存在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組織和特殊黨員;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武器,堅持實事求是,講黨性不講私情、講真理不講面子;堅持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堅持無禁區、零容忍,黨內決不允許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等等。只有一絲不苟地將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黨的肌體才會更健康,生命力才會更加旺盛。
百代興盛依清正,千秋基業仗民心。在「趕考」的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是一項事關人心向背、政權興衰的重要課題,是我們黨立足當下、著眼長遠的政治發展考量,必須考出好成績。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正是我們黨向人民立下的一份「軍令狀」。只有堅決地用行動兌現承諾,我們黨才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20xx年黨員領導警示教育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三:
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八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提升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正風肅紀,鍥而不捨糾「四風」,贏得黨心民心;反腐懲惡,整治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厚植黨執政的政治基礎,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得到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
專題片攝製組先後赴22個省(區、市),拍攝40多個典型案例,採訪7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幹部,採訪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剖析典型案例,講述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永遠在路上》將於10月17日到25日每晚20:00點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首播;當晚21:30及次日13:00在央視新聞頻道重播。敬請關注!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