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為什麼敢說實話不怕得罪人(拿繁體貶簡體引爭議)
2023-08-10 17:02:06
文/薛丁格的猹
作為娛樂圈出了名的大嘴巴,一向心直口快、想到什麼就說的金星,也經常因為一些言論引發爭議,甚至導致微博被禁言。而最近,金星又一次因為爭議言論慘遭禁言,究竟是為何呢?
究其原因,金星又是老生常談般的發出了一條鼓吹繁體字、貶低簡化字的微博。
這公知味滿滿的文風,讓人感覺不像是在看2022年的微博、更像是穿越回了2012年。
不出所料,金星很快就因為這番言論翻了車,並且遭到大V網友們的回擊,認為金星那番吹繁貶簡的言論槽點滿滿,隨便舉出些反例就能懟回去。
從前些年開始,內地娛樂圈藝人吹捧繁體字已經成了一種時尚,誠然,繁體字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遺存,自然有其不可取代的價值。但對於很多明星藝人來說,對於繁體字的吹捧無非是一種「葉公好龍」的心態,大多數隻停留在用輸入法切換成繁體裝逼的階段,真正在生活中會親手寫、會實際正確應用不出錯的寥寥無幾。
比如一向以老幹部、知識分子自居的演員靳東,就一直堅持用繁體字來發微博,但卻多次被網友發現用錯字翻車。
而對於蔣欣這樣的演員來說,更是覺得用繁體字顯得「有文化」。
但有意思的是,娛樂圈愛用繁體字附庸風雅的往往是那些半桶水的藝術生,真正像李健這樣的文化人、名校學霸反而並不怎麼在意這些,甚至曾經還半開玩笑式地反諷靳東「愛寫繁體字、有的字我都不認識」。
而在早些年公知橫行、港臺文化強勢、民國吹更加把持網絡輿論的時候,像金星等大V拿繁體字做文章來,從而「證明」用繁體字的港臺更好保存傳統文化、大陸發明簡體字是損害中華文化的論調比比皆是。
然而所謂簡體字真的是大陸49年以後才發明來替代繁體字的麼?
事實上早就有語言文字專家統計過,就目前大陸比較常用的500多個簡化字中,解放區和建國後出現的是101個,其餘400個以上的簡化字都是解放前就已經流行或存在的。而這400多個字在仔細劃分的話,民國時期出現的只有60個,剩下300多個簡化字大多更是從明清乃至追溯到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的。
可見所謂簡化字是建國後才發明的論調根本站不住腳。而且不可否認,建國前我國識字率長期只有10%-20%,而推行簡化字無疑對掃盲普及識字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然,很多人又要質疑,港臺一直用繁體字沒推行簡化字,識字率不也一樣很高?
但要考慮到港臺地區人口少,城市化率高,再加上早年從大陸過去的大量接受過教育的移民,其普及識字的難度跟有大量老少邊窮困地區的大陸不可同日而語。
而且從49年前一直到49年後退到臺灣,國民黨當局也曾先後不止一次嘗試過推行簡字體,但由於沒有中共那麼強的對基層的控制能力才只能作罷,至於香港的港英政府更是沒有這個動力去普及簡體字。並非港臺真的為了所謂保存傳統才不推行簡體字,而是做不到。同時,早年因為港臺經濟文化地位相比大陸較為強勢,所以用繁體字也可以保持港臺的一種文化上的優越感。而許多大陸人也覺得學港臺用繁字體更為「洋氣高大上」,而未必就是真的多喜歡繁體字背後的傳統文化。
但沒有這種意識形態包袱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則出於實用角度跟大陸一樣採用簡體字。
而且風水輪流轉,如今隨著大陸經濟文化地位提升,簡體字也反向輸出到了港臺。尤其很多臺灣年輕學生也喜歡刷大陸的app、用簡體字,還一度引發了臺媒的玻璃心。
尤其是臺灣不少年輕人早就抱怨繁體字難寫麻煩,但也是因為保持所謂的傳統而不得不用,如果可以自由選擇,相信會有更多人會選擇用簡體字。而港臺很多媒體公眾人物繼續鼓吹繁體字,或許也只是為了繼續保持對大陸的一種文化上的優越感罷了。
其實在網絡這麼發達的今天,完全沒有必要擔心繁體字會消亡,只要稍加學習,「識繁用簡」並不是什麼難事。當然,如果真的是出於熱愛保護傳統文化去學習運用繁字體,自然也無可厚非、也是個人自由。但要是像某些明星一樣附庸風雅,借著鼓吹繁體字來賣弄所謂文化人設,那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