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大逃殺》觀後感

2023-08-10 19:31:19 1

《大逃殺》觀後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大逃殺》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很少看日本的電影,因為每次看過預告片,我都會對這些電影揮手再見。總是感覺,日本的電影跟我國的電影題材有很多格格不入,無法融合的地方,跟美國大片比較起來,又是感覺那麼得不堪一擊,跟韓國的對比起來,又少了那些浪漫元素,所以有時候一旦自己有時間去看電影,首選就是經典刺激的美國大片,這也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吧。

  然而,通過最近幾天的知識累加,我發現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思想,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獨特的文化,所以拍出來的電影風格迥異也是再正常不過了,如果一個人真的要飽覽群書,通曉古今,讓世界在自己的心中大同,那這個人學習是不能有國界偏見的。電影同樣也是一本書,只是呈現的方式不同,它是通過影像來展現裡面的背景、人物、故事、思想,所以,每個國家之所以拍出來的電影選材不同,切入點有很大的差別,這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及國情所決定的,我們真正看一部電影的目的是要透過現象,挖掘出內在的學識。很多人觀看電影,尋求的是一個興趣點而已,更多的人只是為了身心的娛樂,當然這也是再正常不過了。但是,我覺得無論是電影,電視劇或者是動漫,我們不能為了娛樂而娛樂,要做到從這些讓我們身心娛樂的視覺衝擊載體中學到點什麼,不僅是要觀看,更重要的是要去思忖,要去反思,要去對比,對裡面的人物或者劇情中去剖析,發現出對自身有用的價值觀、人生哲理、做人原則、做事方法等等,這些都是電影當中的無形價值。所以,要學會看電影,一部好的電影就是一本好的書籍,同樣耐人尋味,同樣令人感慨萬分,同樣令人難以忘懷。

  尤為佩服《大逃殺》的'導演深作欣二,創作想法實在是新穎,用極端環境放大人的心靈,在競爭殘酷的現實中,展現出最本質、最原始的一面心境,三天的期限,四十三個人只能存活下一個人的殘酷現實擺在大家的面前,是自私,是陰謀,是團結,是情感,一切都在暗地裡盤算著自我的一切。

  故事開篇以已經飽和的世界經濟給亞洲各國帶來了空前的經濟蕭條作為背景,新世紀伊始,有一個國家徹底崩潰了,完全失業率超過了15%,一千萬失業者遍及全國各地。失去了生存自信的人們開始威脅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全國有80萬兒童、學生拒絕上學。學校內的教師又遭受到學生的暴力行為,殉職者人數高達1200人。就在這個時候,一部新的法律出臺了。

  BR法案是《新世紀教育改革法》的通稱。所謂BR法案,就是為了解消公民對學校的崩潰、對卑劣少年的惡性犯罪引起的憤恨;為了培養青少年們在逆境中排除各種困難,並由此獲得堅韌不拔的生存能力;使青少年們從大人們手裡奪回原本就屬於他們的權利。從全國的初中3年級中,每年隨機地選出一個班級,並把學生們送往受行動範圍限制的、荒無人煙的地方。發給每個學生地圖、糧食、各種各樣的武器,讓們自相殘殺,直到只留下最後一個為止。時間限度為3天。學生們必須佩戴違反規定即自行爆炸的特殊項圈。在此期間的學生殺人、致人傷害、持帶槍械等違法行為都不受法律限制。這就影片所有血腥殘暴的由來。

  精緻的彈簧刀穿過了一個好爭論的女孩的前額,下一個死去的是七原的摯友但卻不討老師喜歡的男生,一顆綁在他脖子上的炸彈把他的腦袋炸開了花。其他學生則用弓和箭、鶴嘴鋤和大鐮刀互相屠殺。

  影片最後,當倖存下來的三個學生與北野武正面交談的時候,北野用水槍引誘七原朝自己射擊,想借七原的手結束自己悽涼寂寞的一生,他中槍之後又起身接女兒的電話這一情節,則表現了自己對女兒的不滿。影片大部分時間都籠罩在使人窒息的氣氛中,結尾才點明影片主題,所以才有了影片充滿朝氣和希望的結尾:七原和中川逃出了各自的家庭,走上了純潔獨立的人生道路,奔向成年。

  故事中有各種類型的角色和團體,我十分佩服那個電腦高手,機智地破壞了該「遊戲」的系統,希望藉助身邊的人一起攻破那個基地,最後大家一起活著出去,但最後很不幸的被僅僅為了"好玩」而參加遊戲的桐山殺害。還有一群本來相處在一起的女生因為互相的猜忌,最後造成相互殘殺,其實人心往往是在互相猜忌中扭曲的,本來大家心理很簡單,但就是因為會有多層思想,會有猜忌顧慮,所以造成互相的不信任,那群女生悲劇的造成實則難免。然,故事的男女主角顯然是與眾不同的,主角小隊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是,他們既對人性中的美好一面有所堅持,又沒有像劇中手持喇叭的兩個女生一樣天真。「因為我要保護你,所以我帶著武器回來了」。堅持善良也需要力量。於所以他們並沒有為現實所扭曲,以至於最後竟然奇蹟般地走出了困境。而當北野老師拉下畫布露出那幅殘忍繪卷的時候,難道不是一種無聲的控訴和嘲諷?一個怎樣的世界,才讓大人不像大人,孩子也不像孩子。總之,正是有了對人性陰暗面地淋漓揭露,才會使得人性的光輝顯得異常耀眼而溫暖。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