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電影講了哪幾個事件(1921不同於其他電影)
2023-08-11 03:57:23 1
電影《1921》是黃建新導演繼《建黨偉業》之後,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禮讚。但在上映之後,口碑卻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
有的傾心力薦,折服於電影創造出的龐大景象,有的人卻讓沒有看電影的人快跑,覺得這部電影避重就輕。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自然對於一部電影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但對於這種紅色主題的電影,作為中國人應有相似的共情。
看了很多在各大平臺吐槽的觀眾的留言,總結起來大約就是臉太熟,不能對應人物;人太多,不知道在講什麼;故事的鋪墊不夠,劇情發展有些生硬。
其實,當我們真正地了解那段特殊的歷史,了解其中的歷史人物事跡,對於故事的發展也就不會那樣地迷茫了。
《1921》的陣容可謂是豪華。導演:黃建新,操盤過《建國大業》《建黨偉業》《建軍大業》這樣的鴻篇巨製。攝影師曹鬱,代表作:《八佰》《南京!南京!》《妖貓傳》。
演員也是實力派和流量小鮮肉並行。黃軒、倪妮、 張頌文、陳坤、倪大紅、祖峰、田雨。劉昊然、歐豪,王俊凱、王源、馮紹峰、劉詩詩、歐陽娜娜、朱一龍。
這樣的陣容,這樣的製作班底給很多觀眾吃了一粒定心丸,但與此同時,也讓觀眾對這部電影的期待值拉得很高。
《1921》不同於其他的電影,它是從群像的角度,全面地描繪那個時代的景象。
劉昊然在媒體的採訪中表示,電影《1921》用了不一樣的視角,導演的作品前有《建黨偉業》,所以要想突破前作,就必須找到新的角度。導演去搜集了國外的史料記載,更加客觀全面地描繪這段歷史。
《1921》聚焦中共一大召開的前後數月,描繪的革命先輩並不是史書上的一段段文字,一個個符號,而是真實的,有血有肉,有煙火氣的人們。
史書上,他們是我們的楷模,一筆一畫勾勒的都是他們為偉大事業奮鬥的樣子。對於看書的我們來說,他們哪怕比我們年齡還小,但卻不可避免地向高處看他們。
但是,很多人忘記了,他們是死了才變成先烈的,彼時他們只是少年的模樣。
就像毛澤東先生在詞中寫道的一樣:「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他們忠於自己的信仰,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那個他們看不見,但卻堅信的未來。
有人吐槽革命先烈被描繪成了憤青,我覺得這不是對電影的批判,而是對當時事實的否認。
偉人之所以是偉人,是因為我們著眼於他們最耀眼的地方,並且無限放大。但是他們也是真實的人,人無完人。
電影中他們的形象,真誠,善良,堅強且無所畏懼。
有人吐槽電影亂,沒有主線,毫無章法。那是你自己固有的思維中,《1921》本就是群像電影,致力於描繪每一個人革命者。他們每一個人的事跡都不是一部電影能講述完成的,短短的兩個小時,導演想展示的是當時的社會現象。
不僅是大場面,《1921》中加入了諜戰的元素,讓影片有緊張刺激的情節來填補一直高昂的情緒。電影中傳輸的新史料也填補了觀眾對於這段歷史的留白之處。
黃軒飾演的李達和倪妮飾演的王會悟是重要的敘事視角。李達是一個倔強的文人,他迫切地想要改變中國國家的現狀,逆轉局勢。但鐵漢之下也有柔情。
其中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段戲就是李達在天台上劃燃火柴,但是他卻發現,自己手中的火柴是日本產的,他深受打擊,聲音顫抖的說:「我們連自己的火種都沒有。」眼眶也慢慢變紅。
他痛心啊,偌大的國家,居然連火柴都造不出,作為一個有志青年,面對這樣的處境,難過不言而喻。但是好在當時希望開始萌芽,李達面向妻子,唱起了國際歌。
電影結束的時候,李達走上屋頂,清晨的曦光照在他的身上,他張開雙臂,擁抱太陽,這是希望,也是未來。這段表演,是將理想主義與生活的煙火氣相連,讓觀眾共情。
《1921》其實描繪的就是那段歷史先烈們最真實的模樣,他們是少年,所以不夠成熟穩重,但是他們深愛祖國,所以不斷探索救國之路,哪怕希望並沒有在他們的世界的展露出微末一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