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觀後感
2023-08-11 05:12:13 3
最近,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引發全民收視熱潮。它經過展示全國各地博物館的珍藏,邀請一些專業人士對文物進行講解,演繹文物背後的故事,引導觀眾去保護文物,弘揚歷史。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件文物是號稱「中華第一燈」的長信宮燈。長信宮燈出土於河北滿城漢墓,通體鎏金,全身九處銘文,共計六十五個字,因燈座底部銘文長信尚浴而得名。宮燈的整體形象為左手持燈,右手擋風的漢宮侍女,正如蔣雯麗所說「你望著她的眼睛,仿佛真的能夠一眼穿越千年」。在《國家寶藏》中,國寶守護人蔣雯麗以燈靈的形式為我們講述了西漢初期竇太后贈長信宮燈警告劉勝,語重心長的講述了天子之道。一盞宮燈,凝聚了古代人們的智慧;一位佳人,讓我們看到了大漢王朝的國富民安。
接下來,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外展專家楊陽先生講述了長信宮燈的今生故事。197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第一次舉辦長信宮燈參展,此後長信宮燈等國寶文物多次出國展覽,為我國文物交流事業奠下了汗馬功勞,甚至還登上了美國雜誌封面。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先後訪華,他們對長信宮燈都情有獨鍾,基辛格還說:「中國人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環保意識,了不起!」
經過觀看《國家寶藏》,我深深的'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一名中國人,保護國家寶藏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我們有義務將文物傳承和延續下去。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歷史奇蹟,從商周青銅到秦磚漢瓦,從古代四大發明到新四大發明,從圓明園到故宮......中國禮貌一向領先於全世界。
作為當代青年,我們應當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神,為祖國的富強、民族的振興貢獻自我的力量,我們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有「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拼勁,我相信只要我們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就必須能創造出一個更加繁盛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