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用水汙水再利用(汙水再生變廢為寶)
2023-08-01 23:41:45
節約用水汙水再利用?來源:科技日報◎本報記者 張 曄,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節約用水汙水再利用?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節約用水汙水再利用
來源:科技日報
◎本報記者 張 曄
一邊是大量的城市汙水、廢水需要淨化處理,另一邊是高樓大廈的空調機組消耗大量能源製冷供熱。
在江蘇省南京市南部新城,2座正在建設中的能源中心,卻將二者連結在一起,汙水經過處理達標後,繼續發揮「餘熱」,為建築供冷供暖。
記者從近日舉行的南部新城可再生能源集中供能合作籤約儀式上了解到,這是南京規劃建設的首個再生水集中供能項目,將實現對新城核心區240餘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築進行集中式供冷供熱。
汙水再生如何變廢為寶
「再生水」也稱中水,是指城市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等經適當處理達到一定水質指標,可以滿足某種使用要求,代替自來水、地表天然水進行非飲用用途的有益使用水。
過去,這些經過無害化處理的再生水,大多是作為環衛清潔、園林澆灌、景觀補水、消防用水和工業用水。其實,花了大力氣淨化處理後的再生水,潛能遠不止這些。
「再生水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夏冷冬熱。」遠大能源利用管理有限公司節能經理周一鳴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以南京為例,夏季再生水比市政自來水低4—5攝氏度,到了冬季,其平均溫度可達11—12攝氏度,也大大高於暴露在寒冷空氣中的自來水。
據介紹,該再生水集中供能項目將建設2個能源中心。在能源中心裡,夏季使用磁懸浮冷水機組,優先採用再生水製冷,製冷不足時輔以冷卻塔使再生水進一步散熱;到了冬季,採用水源熱泵機組利用城市再生水的餘熱進行供熱。
周一鳴說,通過這種「水空調」,讓曾經「有汙點」的水變身為有品質的「綠色能源」。相較於傳統的分散式供能,使用再生水供能可節省70%的空調配電,80%的空調機房面積。
由於取消了採暖用的燃氣鍋爐和分散在大樓屋頂的冷卻塔,因此極大地提升了建築品質和新城區環境,節省了用戶成本。
從能源中心出來的再生水,還可以用於為城市河道補水、綠化澆灌及道路衝洗,每年可節水2200萬噸。同時,相較於常規供能方式,利用再生水供能可年節能1.2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2.95萬噸。
同時,該再生水集中供能項目還採用了高效的磁懸浮離心制冷機及雙工況採暖機組,磁懸浮技術讓整個空調系統無需潤滑油,比傳統空調節能40%。
該再生水集中供能項目完全達產後,將覆蓋240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築。
擴大利用規模仍存挑戰
早在20世紀70年代,再生水供暖技術就在歐洲投入使用。近年來,我國西安、瀋陽、長沙、常州等地也相繼建設了若干試點工程,但是相比大量的汙水處理設施和廣闊的製冷採暖需求,目前的再生水供暖設施規模還是很小。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建立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強化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和城鎮節水降損,鼓勵再生水利用。
近年來,各地加強汙水處理、提升汙水處理標準的同時,也在加快再生水利用,擴大其用途和用量。
那麼,再生水從水源到能源還有多長的路要走呢?
據專家分析,再生水製冷供熱以中水作為主能源,輔助以市政電力,運行後成本較低,但初期投資卻比一般供熱項目要高,特別是水源熱泵等核心設備的價格較高。因此,相關能源企業呼籲國家重視這種綠色低碳技術,對再生水能源利用給予政策性支持。
與傳統技術相比,再生水製冷供熱技術有著諸多優勢,但也受到一定限制。由於該技術需要以再生水為水源,長距離調水不僅提高了建設成本,還會使水溫變低,降低熱能的有效利用率。因此,能源中心要與汙水處理廠比鄰而建。
因此,專家建議,建設汙水處理廠應注重小型化、分散化,這將更有利於該技術的推廣和普及。但是,這也對城鎮建設規劃的統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可再生能源充分利用是一個重點,包括一些新能源的利用,以及汙水源、河水源的利用,這樣才有可能在局部地區實現低碳甚至是零碳引領。」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陳振乾認為,再生水集中供能等低碳技術的發展具有積極的示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