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紅軍》觀後感
2023-08-01 17:23:30 2
還記得我們曾經學過的那首毛主席經典的七律《長徵》嗎?——「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顏。」一首七律長詩將紅軍長徵的艱難險阻和頑強不屈的革命鬥志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而近期在央一熱播的一部為紀念紅軍長徵八十周年的獻禮劇《十送紅軍》,讓人聯想到這首《長徵》的同時,也在次更加具象的了解到長徵這段革命歷史。
既然是再現一段不能遺忘的革命歷史,那麼最打動人心的必然必須是電視劇呈現出來的「真實感」。對於國內觀眾來說看戰爭題材的影視劇太多太頻繁,唯有真實感足夠的戰爭劇才能徹底被吸引。反觀《十送紅軍》獻禮劇的高品質、大場面、強特效、群星璀璨、故事震撼自然不必多說,就單說一個真實感就做的非常充足,這也是為何這部劇從一開始播出就吸引觀眾,並且收視率一路走高引起極大的關注和熱議,甚至這部劇的火爆再度掀起有一股戰爭劇的觀看熱潮。
真實感的體現放眼劇中其實比比皆是,比如戰爭環境的艱險和寫實,比如每一位演員的造型等等,以及對於食物匱乏煮皮帶的描述,「馬斯基」紅軍隊伍並不是十分專業但終於革命精神的描寫,等等情節和場景都還原度都是很高的。但令人印象最深刻必須是故事中紅軍的犧牲。劇中的犧牲分兩種,一種是戰鬥犧牲,炮火紛飛的戰爭隨時有紅軍犧牲倒下。無論是有名字的還是沒有名字的戰士,有的甚至一往前衝就中彈身亡,有的則是堅持到最後一秒鐘及時身重數槍也要支持這自己儘可能多殺一些敵人。印象深刻的有「鍾石發」和兒子們的壯烈犧牲,張二光重新振作起來後的為革命犧牲,以及為救「戴瀾」而被敵人殺害的趙連,戰爭中成長起來並犧牲的「鄭十一斤」最後完成囑託欣慰犧牲的「賀老憨」,以及賀堅,戰鬥到最後一刻的馬斯基等等
還有一種犧牲是自殺,比如「戴瀾」單元中一開場,失去手臂的戰士在微笑著身邊的好友開玩笑後,縱身跳入萬丈深淵為的就是不連累隊友。「李復生」潛伏身份暴露後,對著重重包圍的白軍吞槍自殺保護了「戴瀾」,再如「沙奎」篇中「老董」身負重傷為了不連累隊友自己用筷子插入鼻孔自殺,另外被敵人抓住的「徐護士」要求沙奎殺死自己。這些戰士在最後關頭想到的永遠不是自己,而是戰友隊伍黨和革命精神信仰!無論是犧牲於戰場還是自我犧牲,劇集用這些真實到令人揪心心疼的鏡頭,再現了革命黨人的信仰和革命精神,令人看後久久不能平靜。
此外本劇中的真實感還存在於愛情的描寫,雖然是戰爭年代但是戰士也是人也有感情,而且也有自己喜歡的人和喜歡自己的人。其實開篇就曾一筆帶過「鍾四發」和同村女子的短暫情緣,只不過「鍾四發」一心為革命獻身所以不曾和細化她的女子有過感情交集。此外便是「賀堅」篇最震撼人心的戰火情侶的故事,「葉小桃」對「賀堅」的愛情是生死不渝致死相隨,甚至一起走向戰場一同經歷戰爭。再如「沙奎」單元篇中描寫的他對「徐護士」單方面的喜歡暗生情愫等,劇集通過這些或濃或淡的感情講述,不僅沒有帶給戰爭劇一絲雜色,反而是以感情的角度還原戰士的血肉豐滿的真實感。
當然該劇最震撼人心的真實感,是無時無刻不在還原紅軍戰士的革命信仰!從鍾石發在墳前對已故妻子的告白,以及「鍾石發」一家父子壯烈犧牲在戰場,「張二光」為救戰友而犧牲自己的手指並最終壯烈犧牲,「鄧秋生」歷經內心蛻變最終為革命獻身,「馬斯基」倒在機槍旁戰鬥到自後一刻,「戴瀾」歷經生死最終笑傲戰爭炮火紛飛,「小滿」至死追尋革命腳步……每一個單元劇,每一個紅軍戰士無論歷經怎樣的經歷和生死邊緣的徘回,都不曾動搖自己的革命信仰,用生命證明自己對黨和國家的忠誠和堅定!
因此劇中這些吸引人心的,震撼心靈的真實感,才是《十送紅軍》所具有的最強大的故事魅力。也正是該劇的優秀製作和誠意獻禮,讓觀眾看到了一部真正優秀的戰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