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生態火鍋(火鍋音樂文化村)
2023-08-02 11:50:28 2
「火鍋音樂文化村」夜景。吳勤明攝
喚三五好友,蹬幾輛單車,溯綠道、穿林盤,路遇農家小院,停下來品一杯新茶、學兩手竹編、看幾本好書……這份愜意,折射的不僅僅是鄉村之美,更是鄉村之興。
從深化土地改革到公共資源城鄉均衡配置、從新農村建設到田園綜合體打造,成都的每一步先行先試,都著力挖掘鄉村內生動力、釋放鄉村資源價值。這一次次創新探索,也在成都廣大的農村催生出一個個「明星村落」。
8月22日,邛崍市牟禮鎮小塘村村民龔世海在兒子龔亮的陪同下,來到新都區三河街道「火鍋音樂文化村」。父子倆此行主要目的是「取經」。龔亮說,小塘村是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現在又建起綠道,村裡想結合綠道建設做些新的嘗試,「聽說這個項目很紅,所以來看看。」
有多「紅」?「火鍋音樂村」總經理付偉用一組數字作證:「每天接待2000人,一年接待人數超過60萬人次。」
「火鍋音樂村」所在的龍伏社區是一個涉農社區,也是新都區規劃的「天府沸騰小鎮」主要區域。以「火鍋 音樂 綠道」鄉村旅遊方式,這裡正在探索成都鄉村振興提出的農商文旅融合發展路徑。
火鍋 音樂
綠道邊「長」出新「景區」
選擇這裡參觀學習,龔世海父子事先也做了不少「功課」:「這個項目就在綠道旁邊。」
付偉也不諱言:當初他和合伙人選中龍伏社區打造「西南首個戶外火鍋音樂文化村」,「規劃中的錦城綠道從這裡經過」是一個重要因素,「我們不需要造個景觀為火鍋經營服務,而是成為綠道生態園林的配套,讓人們在綠道沿線也能享受美食、音樂和文化。」
突出「音樂」特色,「火鍋音樂文化村」與四川音樂學院合作,每晚表演兩小時文藝節目;「村」裡有30畝的小湖,他們在湖中建了雷射音樂噴泉,又設計了一艘民歌小船,兩位民歌手在水中悠遊而歌……這些增值體驗,在食客中引發爆裂式口碑傳播。項目也從最初設計的100桌擴張到現在的180桌,日接待能力達到2000人。
9月底即將開業的二期,將把日接待能力提高到5000人,還設計了飛越叢林、川西滑道索橋等項目,「我們的想法是按照4A景區的標準來建設。」付偉說。
龔世海很感慨:「我們以前想得簡單,只想搞個農家樂,現在看起來有點落後了,要提升到景區的層面來認識。」
站上巨變風口
鄉村在「沸騰」中謀振興
「提升到景區層面」來考量項目,正是龍伏社區在鄉村振興之路上找到的突破思路。
看區位,龍伏社區優勢獨特:距「日接待遊客3萬人」的成都大熊貓基地僅2公裡,錦城綠道由此經過。立足於此,規劃面積6000畝、總投資20億元的「天府沸騰小鎮」在這裡落地,包括音樂百花谷、蜜意五龍、瑪歌莊園「火鍋音樂文化村」、沸騰之路、沸騰裡、都市農莊、田園火鍋在內的7個大項目共25個子項目正陸續亮相,也讓龍伏社區站上巨變的「風口」。
如何抓住機遇,讓鄉村與項目共生發展?龍伏社區在農商文旅融合發展上找出路:社區及周邊積極發展蔬菜種植基地,以訂單農業的方式,為「火鍋音樂文化村」配送新鮮蔬菜,預計未來可形成銷售額560萬元;400餘位村民進入園區務工,人均年收入近4萬元。
而「初步估算投入運營後總收益約為12億元」的「天府沸騰小鎮」,還給這個涉農社區帶來更高期望值。「用好火鍋、音樂、熊貓三大文化IP,帶動周邊遊,還能產生住宿、停車、購物等消費。」社區負責人對未來充滿期待。
走訪手記
邛崍牟禮鎮小塘村村民龔世海:
看了「火鍋音樂文化村」以後還是比較震撼。這個項目最吸引消費者的地方,就是好的生態環境,客人在這裡可以充分和大自然接觸。其實我們牟禮鎮的自然風光也非常不錯,有連片的稻田,稻田裡魚、蝦、蟹等客人可以下田去捉,充分體驗田園生活。原來的農家樂有點過時了,要升級。我想搞一個稻田民宿。需要一個好的設計,結合到綠道建設,很自然地把客人吸引到莊園裡來消費。我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也完全可以去吸引好的項目或投資來。
專家點評
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總工程師劉可佳:
看過「火鍋音樂文化村」以後,感受最深的一點,是對廢棄荒地的綜合治理。那兒原來是一塊廢水塘和廢地。社會資本願意介入是一件好事,一是保留了原有大樹,二是新增了許多綠化,按照景區的要求來設計景觀,有川西特點。我注意到,這裡沒有大門,四面開放,可以自由進入,這個是成都綠道建設提倡的,給了群眾一個大大的生態福利。同時,這裡又把生態和商業做了結合,既沒有把綠地變成建築,也很好地注意了建築和自然間的協調,讓綠道融入園內的整體風格之中,比較成功。
原標題:「火鍋音樂文化村」做出鄉村振興「沸騰」爆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