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年十大非常好的原創遊戲:守望先鋒上榜
2023-08-02 12:19:19 1
無論你對今年E3的整體質量評價如何,都不得不承認本屆E3中遊戲續作所佔的比重太大。這可能是因為玩家都期待看到所愛的遊戲發行商能強勢回歸。幸運的是,在本世紀的最初十年中,許多新興遊戲開發商的成功彌補了這屆E3遊戲續集比重過大的遺憾。無論是大型遊戲工作室還是獨立遊戲開發者,在推動遊戲設計理念、設計和遊戲敘事方面都貢獻巨大。
將原創遊戲推入市場風險不小,儘管《鏡之邊緣》(Mirror's Edge)在2008年就已初次亮相,但它的續作《鏡之邊緣:催化劑》才是為開發商造勢的真正助力。這款遊戲在結構方面的硬傷顯而易見,但是玩家卻因此記住了開發商的創新意識。
實際上,我們大可不必追溯太久之前的作品,只要看看最近六年的遊戲行業,便能夠對近來精彩的原創遊戲有大致掌握。遊戲開發商免不了有疲乏期,此時用一些全新作品度過難關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10.《守望先鋒》(Overwatch)
《守望先鋒》絕對是一款精彩到非常好的遊戲。這不僅要歸因於它作為一款FPS(第一人稱設計遊戲)擁有幾乎最好的多人戰鬥模式,遊戲中還包含著豐富的內涵。毫無疑問它是今年遊戲中的最大贏家,當然只有親自體驗才能對此感同身受。
遊戲中的戰鬥迅速、流暢且層次分明,僅憑這點就完勝其他的同類遊戲。遊戲中的角色設計也值得稱道,當你的團隊走向勝利的時候,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在遊戲中感受到喜悅的氛圍,這真的很棒。
9.《忍者之印》(Mark Of The Ninja)
Klei Entertainment已成為在商業方面始終被低估的遊戲開發商之一。這除了他們的主要藝術指導Jeff Agala是該行業的無名英雄外,與Klei一直以來默默無聞的作風有很大的關係。不過《饑荒:聯機版》(Don't Starve Together)仍在延續這家開發商成功的傳統,我們不禁想問,他們最棒的作品是哪一部?
當然,《閃客》(Shank)和《饑荒》(Don't Starve)都有資格摘得此桂冠,但是對筆者而言,將此殊榮頒給《忍者之印》才是真正的實至名歸。儘管很多遊戲續集都很棒,不過對經典的重溫要在特定的情景下才更有意思。
的確,對於一部本身已足夠完美的遊戲來說,想要更大的改進實屬不易。這款遊戲已經集合了玩家能期待的最好的潛入行動,遊戲中的藝術風格也非常獨特。如果你在想要尋找一款絕妙的潛入類遊戲,那麼非《忍者之印》莫屬。
8.《中土世界:暗影魔多》(Middle Earth: Shadow Of Mordor)
在開發了根據《指環王》改編的第一部遊戲後,Monolith在2014年就表示會在遊戲中盡力還原電影中的角色,除了媒介類型的改變,製作團隊還要解決如何將一部史詩故事改編為第三人稱動作冒險遊戲的困難。遊戲改編的結果非常理想,成為了一部對託爾金不朽經典的致敬之作,遊戲製作團隊在電影之外走出了自己的一條光明大道。
沒有在今年的E3上看到《中土世界:暗影魔多》的續集消息難免有些奇怪,但至少我們對發行商華納兄弟還抱有希望,也許他們正在為續作而蓄力。
7.《武裝原型》(Broforce)
大多數動作類遊戲都聲稱是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過時的動作電影中獲得設計靈感的,總的來說,動作類遊戲並沒有很好地將大屏幕上的內容轉換到遊戲的媒介中,但《武裝原型》(Broforce)絕對算是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動作類電影還原最好的遊戲了。
這款2D橫向捲軸的平臺遊戲擁有玩家能夠想到的各種動作英雄,從雷普利(《異形》)、T-800(《終結者》)到麥克連(《虎膽龍威》)和蘭博(《第一滴血》)甚至更多。就憑這打得一手懷舊牌,《武裝原型》(Broforce)就勝同類遊戲一籌。
6.《燥熱》(Superhot)
《燥熱》的取名非常天才,完全符合了精簡美學的要義,但是好命名的前提是一定要讓玩家們覺得值得購買。我是說,有誰不想在遊戲的形式中重演動作電影中的片段呢?
該遊戲設置的關鍵在於時間的利用。無論何時,只要玩家有所移動,身邊的敵人和東西都會隨著他移動。遊戲的進展根據系統的設計進行,玩家可以通過遊戲中創新又有效的方式對敵人按照順序進行一一排查。無論你拿著的是手槍、衝鋒鎗還是散彈槍和劍,每一種道具都會給你帶來較多樂趣。
如果你總是會在遊戲通關的過程中卡殼的話,那麼你一定會很欣賞《燥熱》中精簡的設計。這是一款非常適合高智商玩家的第一人稱射擊遊戲,我只能期待著在未來能在其中探索更多。
5.《血源詛咒》(Bloodborne)
儘管「魂」系列的初作《惡魔之魂》在09年發布的時候沒有引起普遍轟動,但在如今,《血源詛咒》(Bloodborne)已經是From Software最引以為傲的製作。
《黑暗之魂》(Dark Souls)中的高難度設計依舊是這款遊戲的特色,而且其哥德式美學也給玩家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哥特小說和幻想小說元素的借鑑和融入都讓這款遊戲與眾不同。
遊戲以一個坐落在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虛構的古都雅南(Yharnam)中晦暗髒亂的小鎮為背景——哥德式的建築和東歐的藝術風格——在這裡,默默無聞的主角要保護城中的人們不被食屍鬼和惡魔傷害,此外還要經歷是漫長的戰鬥,遊戲中充斥著噩夢般的畸形生物,這都是玩家們難以從腦海中磨滅的詭異形象——他們在記憶中一片混亂。
那將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旅程,但慶幸的是,你可以在旅程中帶一名友人同行。
4.《恥辱》(Dishonored)
製作商Arkane在2012年獻給玩家們的重磅巨製,《恥辱》(Dishonored)是一系列經典遊戲的代表。該遊戲擁有創新的故事設定和華麗的遊戲架構。它的續集也非常棒,奠定於在第一部遊戲的基礎之上不斷改進,註定獲得商業的巨大成功。
《恥辱》(Dishonored)的氛圍和設定都讓它所取得的成功實至名歸。Bethesda的發行對該遊戲的影響也有一點積極的影響,但Arkane確實是憑藉這一系列的遊戲獲得較好的聲譽。
想想近幾年來有多少曾經流行的潛入類遊戲逐漸衰落,所以看到這樣一款成功的潛入類遊戲真的很令人振奮,期待它未來更多的續作。
3.《熱血無賴》(Sleeping Dogs)
如果你是香港電影的愛好者,那一定要去體驗一下《熱血無賴》這部遊戲。
受《辣手神探》和《無間道》等香港經典驚險電影的啟發,開發商United Front為玩家展現了當轉變至英國文化的環境時,各路俠盜飛車手會如何表現。這款遊戲將飆車、槍擊和鬥毆等多種元素完美結合在一起,在一些近身搏鬥的場景中還能讓玩家體驗到逼真的動畫效果。
至今都沒有出續作很令人遺憾,尤其是從United Front決定將精力放在設計大型多人在線遊戲之後。不過從去年開始他們取消了這個計劃,所以我們還是可以期待他們能在權衡之後繼續2012年《熱血無賴》的輝煌。
2.《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
與這張清單上所列出的所有其他遊戲都不同,那些遊戲都值得出續作。但是筆者完全不能明白為什麼有人還想要再一款《最後生還者》。
《最後生還者》無疑是一部少有的不朽傑作,但是它根本不需要續作來證明自己的地位。它所使用的敘事策略已經為這部遊戲畫上了句號——結尾給所有人留下了兩難的道德困境——所以這不用續作來補充。如果一定要有續作的話,那只會讓本該激烈的高潮變得緩和。
與《神秘海域》(Uncharted)在2007年徹底改變了遊戲的電影化敘事手法一樣,《最後的生還者》使用了飽含情感的敘事手段將遊戲敘事帶向了新的方向,這代表著遊戲媒介中敘事創造性的開啟。
伴隨著初期巨大成功而來的是後續的DLC和PS4平臺上的重製版。頑皮狗工作室在發布這款遊戲之後又一次超越了自我,但是最好還是不要有後續作品為好。
1.《火箭聯盟》(Rocket League)
《火箭聯盟》(Rocket League)是該類遊戲中的經典之作,它精彩到能夠讓玩家為之瘋狂,那麼其中的奧秘又何在呢?
這款遊戲的主要特點是在線組建團隊並且進行團隊間的競賽,努力爭取最多的分數。這對玩家的團隊協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當玩家需要協作完成防守、或者進攻任務的時候。在一天結束之時,玩家真正在做的是在一個巨大的球中投擲玩具車,即使這樣的任務都有需要隊友的協作。
發行商Psyonix決定免費發布這款遊戲也是一種妙舉,隨後口口相傳的好評為他們贏得了數以百萬計的下載次數,這讓Psyonix聲名鵲起。
當然,這將不會是《火箭聯盟》(Rocket League)的結局,有數不清的玩家在各種平臺上下載體驗過該作。如果只是以銷售數據作為評測標準,那麼毫無疑問,即使Psyonix工作室屬初出茅廬之輩,也能在未來市場上有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