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500字
2023-07-24 07:16:29
觀《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有感
最近,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熱播,看完之後既對中央反「四風」的決心深有感觸,有對作風建設的重要性加強了認識。
黨風問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就是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不正之風離我們越遠,群眾就會離我們越近。」教育實踐活動基本結束了,作風建設沒有休止符,永遠在路上。要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繼續深入整治「四風」問題,打好改進作風的攻堅戰和持久戰,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
作風建設的時代內涵,就是把為民務實清廉的價值追求,深深根植於幹部的思想和行動中。要把敢於擔當、奮發有為作為一種精神境界,面對改革發展深層次矛盾問題迎難而上、攻堅克難,真正把改進作風的成效體現在謀劃事業、推動改革上。
要勤勉務實、真抓實幹,善始善終、善做善成,幹實事、幹成事,幹一件、成一件,以實實在在的好作風贏得群眾認可。要教育引導幹部警惕貪慾纏身的陷阱,切實看護好廉潔這個精神之寶,乾乾淨淨幹事,清清白白為官。
繼續鞏固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的成效,抓常、抓細、抓長,深化對從嚴治黨規律的認識,探索創新發展的制度成果,比如健全領導幹部直接聯繫群眾和服務群眾制度、改進文風會風制度、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制度、深入調查研究制度、政績考核制度等等,形成持續抓作風建設的用人導向、工作導向、評價導向、激勵導向,進一步健全作風建設長效機制。
作為組織部門,要把作風要求體現到幹部工作全過程,做到幹部教育有作風內容、幹部考核有作風標準、幹部選拔有作風導向、幹部監督有作風約束,使作風建設由「軟約束」變為識別選拔使用幹部的「硬槓槓」,努力營造良好從政環境。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觀後感500字
這部電視專題片的第一集《承諾與期盼》,第二集《正風肅紀》,第三集《狠抓節點》,第四集《黨風正民風淳》。專題片一方面展示兩年來正風肅紀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也客觀描述改進作風任務的艱巨複雜,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制定八項規定,以上率下,狠抓作風建設取得的成效。專題片首次還原披露全國30多個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案件的細節,案件當事人現身說紀,被查處的領導幹部身邊工作人員談個人感悟等。
從中可以領悟到清官和貪官雖有著本質的區別,二者的過渡卻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大多數官員在為官之初,都會恪守本份,牢記「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但隨著權力的增大,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經不起誘惑,手中的權力就淪為謀取私利的工具,逐漸走向腐化墜落的萬丈深淵。
使我切身感受到「貪廉一念間,悲喜兩重天」的真諦。從位高權重的領導幹部淪為人人唾棄的腐敗貪官,這是從天堂到地獄的墜崖之變,這是我們必須牢記的前車之鑑。一步走錯,步步錯。為官者,要想在修身立德上不失範不失足,還是離不開自律和他律。他律治標,自律才是治本。遇事能從主觀上找原因的人,出大問題的概率要小些;遇事總歸責於客觀原因的人,這種思維方式就容易讓他誤入歧途。如果在為人、處事、包括工作、生活中,思維方式上發生變化可能會積小錯為大錯。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說,行為容易演變為一種習慣,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產生心理變化,心理變化,總開關就出了問題,犯錯誤就是遲早的事了。
更體現了國家正風肅紀的重要性,只有築牢思想防線,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牢記權力就是責任,做到「敬畏法律、珍惜現在、不忘責任、自立慎獨」,真正從一個理性的黨員幹部的要求來衡量自己,更多的理性思考問題,包括行為習慣這一塊,感性多了,傷害同事朋友事小,損害組織的形象事大,所以,作為一名中層幹部對自己應該有更高的要求。才會無愧於黨,無愧於職工家屬,無愧於自己和家庭。
黨員觀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有感
日前,央視正在熱播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攝製的專題片《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落實八項規定精神正風肅紀紀實》。影片分為四集:《承諾與期盼》、《正風肅紀》、《狠抓節點》、《黨風正民風淳》。該片以大量翔實的第一手材料,運用紀實的手法,聚焦作風建設兩年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制定八項規定,狠抓作風建設取得的突出成效。該片通過違紀人員自述,感受他們的反思痛悟,是一部黨員幹部警示教育和正風嚴紀的活教材。
黨員幹部應該從專題片中學習和領悟國家正風肅紀的重要性、緊迫性,促使在職領導同志的思想靈魂受到震撼和觸動,自覺築牢思想防線,增強拒腐防變能力,牢記權力就是責任,做到「敬畏法律、珍惜現在、不忘責任、自立慎獨」,當個好官,當個清官,才會無愧於黨和人民,無愧於自己和家庭。
通過觀看專題片,我內心受到很大的觸動,深刻理解了「貪廉一念間,悲喜兩重天」的真正含義。在今後的工作中,要自覺加強廉政警示教育,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將為民務實清廉作為牢牢堅守的價值追求和行為準則,守護好自己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