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著名20首詩四句(李清照無心賞花)
2023-07-24 08:40:45 2
1135年,浙江金華,春天正好,一個年近半旬的婦人,沒有梳妝,憔悴地望著窗外。
窗外的花兒已經謝了,遊春嬉戲的聲音不斷傳來,婦人卻回身,拿起窗臺的紙筆,默然寫下一闋詞: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娟秀的字跡,卻讓人想要哭出聲來。
這個憔悴的婦人,原來就是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那個曾寫下「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灑脫少女,如今,卻滿臉愁容,已然是一個憔悴的婦人。
從明媚的少女到憔悴的婦人,李清照經歷了什麼?
有人說:李清照是歷史上最幸運的女子。
出身官宦世家,擁有出眾的才華,嫁得一個志同道合的丈夫,夫妻和順,簡直是幸運到家了。
可是,李清照也是歷史上最悲慘的女詞人。
如果說她的前半生生活在天堂,那麼後半生就是生活在地獄。
一位作家曾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
李清照的人生恰恰相反,李清照是慢慢變老的。
一場「靖康之難」將李清照從天堂拽到了地獄。
趙明誠去世1127年,金兵南下攻宋,北宋滅亡。44歲的李清照將苦心收集的金石文物裝了十五車,南下逃難。
從鎮江到江寧,從江寧到湖州,文物在一點點丟失,李清照身疲力竭。
最悲劇的是,流離兩年後,丈夫趙明誠因病去世。
趙明誠逝後,李清照寫下祭文:「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
一個女人,在離亂的世界裡,失去了丈夫,從此沒有依靠,怎能不讓人悲傷。
46歲的李清照,像一朵浮萍,被拋棄在這人世間。
伴隨著趙明誠的去世,一路行來,讓李清照傷神的,還有金石文物的不斷散佚。
眾所周知,趙明誠和李清照是金石文物的愛好者,兩人一有錢,便拿來購買收藏金石文物,即使生活清苦,依然樂此不疲。
靖康之難發生後,李清照帶著收藏的文物南遷,挑挑揀揀之下,還裝下了十五車金石文物。
在南遷的過程中,一路走來,文物一路散佚。
在洪州時,散佚了不少書籍;在浙江紹興時,書畫被盜走大半,此時,所有的圖書文物大部散佚了。
丈夫去世後,金石文物就是李清照的寄託。這是他與丈夫共同收集的珍貴文物,可如今,命運將這些寄託一點點的拿走,李清照心如刀割。
然而命運加諸其身的苦難並沒有完結,此時,她遇到了張汝舟。
趙明誠身死,文物散佚殆盡,孤獨無助的李清照,在此時,遇見了張汝舟。
他對李清照噓寒問暖,關懷備至,李清照又體驗到了久違的溫暖,她很快與張汝舟結婚。
可惜,這一切,都是假象。
張汝舟不過是覬覦李清照的文物收藏,當他發現李清照的金石文物已經喪失殆盡時,對李清照就沒有好臉色,甚至拳腳相加。
憤怒的李清照將張汝舟告到衙門,申請離婚。
這一場短暫的婚姻使李清照飽受屈辱,可以想見,在極度無助與孤單的時候,遭遇騙婚和欺辱,李清照的內心承載著多大的苦痛呀!
時間是治癒一切的良藥,可是,對李清照來說,治癒卻是一件太難的事。
又是一個春天,年已五旬的李清照,想到趙明誠,想到曾經那些美好的時光,只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人人都說「物是人非事事休」最是悲傷,可誰又知道,「欲語淚先流」其實更甚於前。
眼淚是一種語言,它代替嘴巴將人此時的情感默默訴說,此時無聲勝有聲。
春日依舊,明誠何在?丈夫永遠也回不來了;
濟南的花應該也謝了吧,可自己卻永遠也回不去故鄉了。
時間帶走親人,帶走了歡樂,也帶走了那個無憂無慮的少女。
前塵往事,所有美好,如一場夢一般,都如煙散去,只留她一人默默垂淚,感受著無盡的寂寞與孤獨。
也許,這就是成長吧,我們同孤獨抗爭、受傷、失落、失去,卻又要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