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甸市美麗鄉村生態旅遊(全域旅遊推動全面小康)
2023-07-18 19:39:58 1
樺甸市美麗鄉村生態旅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於樺甸市美麗鄉村生態旅遊?下面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樺甸市美麗鄉村生態旅遊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光明日報記者 任爽
十一前夕,吉林省樺甸市曉光村以「首屆樺甸市朝鮮族辣白菜文化節」向遊客發出邀約。文化節上,30多位朝鮮族阿姨一同醃製辣白菜。這場活動不僅在遊客的朋友圈中刷了屏,還為當地村民增加了收入。
朝鮮族村民、曉光民俗飯店老闆李昌實說:「兩天時間裡,就賣出200多斤辣白菜,打糕也銷售一空。」如今,李昌實期待著文化節的後續效應——樺甸市的旅遊品牌越來越出名,飯店生意跟著越來越紅火。
「首屆樺甸市朝鮮族辣白菜文化節」是樺甸市發展全域旅遊帶來的幸福剪影之一。近年來,樺甸市圍繞「新型能源強市、健康產業基地、生態旅遊新城」發展定位,以保護「綠水青山」為前提用好「綠水青山」,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支柱產業助推全面小康。
從靠山吃山到養山富民
樺甸市境內能源、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5.4%。2013年以前,礦產和林業兩大支柱產業支撐著樺甸市70%的財政收入。隨著國家嚴控礦產資源開採和森林採伐,近兩年,樺甸市來自礦產和林木業的財政收入已下降到佔比不足10%,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製約。如何調整產業結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樺甸市發展的新課題。
坐落在松花江畔、長白山腳下的樺甸市還擁有著「春看白樺、夏覽湖色、秋賞紅葉、冬享雪韻」的自然美景。依託自然和歷史資源,走「融入歷史人文印記、鄉土民俗、紅色遺蹟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成了破題之選。樺甸市提出「打造長吉旅遊中心服務區、長白山下最美驛站,建設生態旅遊新城」的目標,將旅遊產業作為綠色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樺甸市文廣旅局副局長王智臣是個土生土長的樺甸人,他感嘆旅遊產業的發展為樺甸市帶來了太大變化:「全域旅遊讓樺甸市聲名遠播,2016年至2019年全市共接待遊客395.6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總計23.75億元。全域旅遊的種子結出了鄉村振興、全面小康的碩果。」
「十裡荷塘」成為旅遊打卡地
從「小荷才露尖尖角」看到「接天蓮葉無窮碧」,輝發湖十裡荷塘不僅是樺甸市民茶餘飯後的休閒地,也是外地遊客的打卡點。可這如畫風景的前身,卻是一條臭水溝。
生態宜居是樺甸市發展全域旅遊的出發點。2019年,樺甸市重點打造十裡荷塘,建設了12萬平方米的溼地河道,栽種了11萬平方米荷花、4400平方米蘆葦等植物。
如今的樺甸,有大小景區景點49個,有開江魚、林蛙、朝鮮族餐飲等地域飲食文化品牌,有自己的旅遊門戶網站、電視頻道和微信平臺……
城市的變化又帶來了群眾精神面貌的變化。八道河子鎮政府組織委員周威說:「全域旅遊改善了城市面貌,村民素質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家家戶戶爭當文明戶、文明人,誰都不願意掉隊。」
鄉村振興同樣是全域旅遊的發展目標。目前,樺甸市打造了生態宜居示範村15個,環境整治提升屯153個、美麗庭院1530個、乾淨人家2060戶。一些村屯打造的旅遊特色景點遠近聞名,其中,曉光村獲評「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先鋒村贏得了「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的美譽。
從發展旅遊到打造富民產業
「友誼花海」稱得上是樺甸市樺郊鄉友誼村的地理坐標。從2017年初建時的3公頃到現在的20公頃,從18個花卉品種擴充到50多個品種,友誼花海寄託著鄉親們的小康夢。
「以前這些山坡地主要種植玉米、黃豆等大田作物,現在這裡變成了旅遊景點,保守說一畝地的產值提升到四五千元。」友誼村黨支部書記吳祥說,友誼花海建成4年來,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0餘萬元,每年吸收剩餘勞動力100餘人,村民年人均收入增長2000餘元。
2017年起就在友誼花海打工的村民苗金紅說:「花海的用工期正好是農閒季節,種完地就來打工,一年能增收1萬塊。也不光是能增收,家鄉變得越來越美,看著都讓人高興,當然願意出一把力。」
在發展全域旅遊的過程中,樺甸市堅持把旅遊業打造成為富民增收的產業。位于楓雪部落旅遊景區內的八道河子鎮新開河村,每年夏秋,近百名當地農民在景區打工;名峰山莊採用「公司 農戶」模式,成立肇大雞山稻花香合作社,實現周邊農戶耕地成功流轉,為農民增收;AAA級景區紅石國家森林公園實現年旅遊收入400多萬元,解決了部分職工因林木禁伐帶來的就業難題,景區居民也成了發展旅遊產業的受益者。
與群眾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共建共享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生態環境,在全域旅遊發展中,樺甸市不僅解決了生態宜居問題,還帶動了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更拉動了產業興旺、生活富裕。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07日02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