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車為什麼銷量那麼高(旅行車不再生不逢時)
2023-07-18 20:24:07 1
中國汽車市場發展到今天,基本上各個車型都能從這片土地汲取到生長養分,唯獨是旅行車這個類別,一直被人們冷落,不知不覺已變為小眾產物,向身邊朋友推薦的購車首選,也甚少會想到旅行車。但當九零後甚至零零後逐漸變為消費主力,對於個性化需求是前所未有的大,不從眾、不隨大流,旅行車的小眾似乎與他們的想法不謀而合,市面上也有價格親民的選擇,為什麼還是沒有爆款現象發生呢?
在回答上述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分析一下旅行車能盛行的原因。現在旅行車最受歡迎的地區,莫過於歐洲,原因在於歐洲國家的道路普遍狹窄擁擠,同時山路眾多,高速路網發達,能夠較為完美適應以上環境的,旅行車是不二之選,它有著比三廂轎車更實用多變的空間,"佔地面積"小同時空間利用率高,很能滿足實際的用車需求;其次面對歐洲這樣的路況,對於車輛操控性有著較高要求,要足以應付蜿蜒的山路和高速公路,而且別忘了歐洲的油價不低,旅行車比起SUV普遍要更輕且風阻更低,加上操控靈活,確實要比SUV更適合這個市場。
強大的裝載能力,靈活的操控,是旅行車最大的特點,來到國內為何就水土不服呢?首當其衝的影響因素是消費觀念和審美,在90年代末到千禧年初,其實有不少國產的旅行車進軍市場,較為熟悉的有大眾桑旅、菲亞特周末風以及別克賽歐SRV等,可以看到有不同級別衍生的旅行版,而且並沒有比轎車版本貴多少。但當時人們對於兩廂車或者旅行車的認知不算充分,總覺得"有頭有尾"的三廂轎車才是正統的汽車,認為少了"尾巴"的旅行車不夠安全,也不如轎車開出去有面子,旅行車有點生不逢時的感覺,汽車在當年遠不如現在普遍,它被賦予了不少超出交通工具的屬性,而且國內消費者接觸汽車只是起步階段,出現這樣那樣的誤解也不足為奇。雖然現在觀念變得更先進,審美也更多樣化,但這個歷史遺留問題一直影響至今,兩廂車依舊賣不過同門的三廂車。
由於過往消費觀念的影響,也導致了另一個旅行車不受關注的原因產生,那就是廠家與消費者之間陷入了死循環。消費者對旅行車提不起興趣,車廠自然會因為無利可圖而不去引進,旅行車逐漸變為束之高閣的小眾產物,車型出現巨大斷層,基本上都是豪華品牌為主,高附加值加上小眾心理,讓豪華品牌的旅行車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也讓普羅大眾越來越少地關注,關注度越低,廠家就越不重視,越不重視就難以填補這個空白,而且市場信息有滯後性,廠家只能選擇最穩妥的產品布局。雖然近幾年有所好轉,我們可以買到過百萬的RS6,也能看見寶駿310W這樣親民的存在,但可選擇性相比起其他車型,還是少得可憐。
SUV席捲的熱浪,也讓旅行車在國內的生存環境變得雪上加霜。國內消費者對於SUV的追捧,是史無前例的高漲,無論你是覺得SUV能賦予不一樣的生活體驗,帶你去追尋詩與遠方,還是SUV看著高大威猛,主觀上更有安全感,反正如今的狀況就是,每個車廠都要在自己的SUV身上挖掘更多潛能,沒有SUV的,就將打造SUV立刻提上日程。客觀來看,SUV能適應更多類型的路況,也有更實用的裝載和乘坐空間,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種"一車多能"的屬性確實很有吸引力,但更實質的問題是我們對於實際用車,有沒有深刻和豐富的理解呢,SUV真的適合你自己嗎?
其實要去遊山玩水走走一般爛路,還要空間實用,跨界旅行車會不會是另一個好的選擇?市面上就有兩款性價比不錯的選擇,蔚領和明銳旅行版,終端價格明銳旅行甚至更有吸引力,血統更純正,平臺也更先進,尾廂也比對手大不少,我是不明白為何銷量差上十倍之多,但事實擺在眼前,旅行車不如SUV和轎車受歡迎,真正好用的旅行車無人欣賞。汽車的發展愈發變得同質化,不同種類車型之間的界限,在不斷被打破和模糊,SUV越來越講操控性,旅行車也會有更多跨界的衍生,跨界旅行車無疑更能適應中國市場,希望會更多的選擇,畢竟SUV不可能一直火下去,旅行車未必就不是下一個增長點,豐富多元的類別,才是更有趣更持續發展的狀態。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