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國智能製造標杆 長虹個人化定製帶來啟迪
2023-07-11 16:03:06 3
2015年的中國家電市場形勢並不樂觀。業內普遍認為,家電行業正在進入低速增長的結構調整期,家電行業逐步步入寒冬,企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為應對行業的整體低迷狀態,家電巨頭們開始把視線轉向家電個性化定製這片「藍海」。其中,逐步向智慧社區下智慧家庭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商轉型的川軍長虹,正在構建和完善智能製造體系,打造更加先進的智能製造平臺,力爭在2017年實現模塊化定製,2020年全面實現個人化定製。
長虹構建智能製造平臺 加速提升「智造」能力
目前,家電市場的主要消費人群是「80後」、「90後」年輕一代,其個性化意識更強,也更加傾向個性化、量身定製的產品。以往市面上千篇一律的家電產品已不能滿足年輕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他們開始逐漸尋找那專屬自己的個性化定製產品。
在家電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家電的定製化將與智能化一樣,有望成為扭轉局勢的「救星」。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安筱鵬表示,個性化定製是智能製造變革的一個重要方向。而在探索家電定製化的道路中,智能製造能力在家電行業首屈一指的長虹,已經在這場激烈的追逐中領先一步。
從2004年起,長虹開始面向智能製造的艱難探索。如今,長虹已從流程管理、供應鏈管理,到裝備自動化、生產信息化,長虹持續使製造過程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高效協調,打造出一個具備自由切換大規模流水生產和個性化定製生產能力的智能製造平臺。
通過這一信息化與工業化高度融合的智能製造平臺,長虹將根據用戶獨特需求,準確分析產品的性能、特點等進行研發,同時在產品生產過程中將消息實時反饋給用戶,讓整個定製過程清晰而高效。
今年年中,長虹入圍國家指定的「中國製造2025」首批示範單位,而在工信部公示的2015年智能製造專項項目名單中,同樣出現了長虹的名字。長虹相關負責人表示,智能製造是長虹加速實施智能戰略,構建智能研發、智能交易、智能製造三大能力平臺的主要內容之一,長虹將在「中國製造2025」中搶抓機遇,進一步提升製造能力。
長虹轉型「服務型製造」 2020年全面實現個人化定製
隨著智能製造平臺的確立,長虹逐步向定製、設計、生產協同化新型生產模式邁進,轉向「服務型製造」,帶來企業商業模式的的徹底顛覆。
在長虹人眼中,智能製造作為長虹三大平臺之一,是長虹智能戰略穩步推進的保障,將成為長虹的核心競爭力。「智能製造的核心是把工廠和消費者之間的圍牆打掉,要求企業建立起一套能夠支持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的製造系統。」長虹相關負責人直言。
在產品設計方面,長虹以面向模塊化設計為核心,建立產品族,構建「平臺+模塊」的產品結構。同時,長虹擁有家電行業最大的網際網路大數據云平臺,讓長虹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個性化線上線下服務,並為未來新產品的開發和設計提供數據基礎。
在產品製造方面,長虹以行業領先的信息化水準為基礎,依託於智能製造平臺對生產車間進行工業4.0的創新升級,通過信息化生產系統、柔性生產模式、智能裝備、虛擬仿真等工具,提升整個平臺的小批量多批次訂單、C2M個性化定製的製造能力,實現大規模個人化定製,全方位滿足消費者個性化定製需求。
傳統產業模式是製造商將產品生產出來後,消費者被動選擇產品;而在未來的「網際網路+」時代,消費者將與製造商直接打交道,推動產業創新與變革。長虹相關負責人稱,當長虹獲得快速響應用戶多元化定製需求的能力後,消費者從下單到拿到定製化產品,只需要10天。
這個目標距離消費者並不遙遠。據了解,長虹將力爭在2017年實現模塊化定製,2020年全面實現個性化定製。
「實現個性化定製的長虹,將更懂用戶,更接地氣,更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打造中國式智能製造標杆的長虹,將創造定製、設計、生產協同化新型生產模式,由傳統的製造轉變為「服務型製造」,不但改變企業商業模式,更將推動中國製造業企業向「服務型企業」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