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大的蘇州街區(海派城市考古新發現)
2023-07-11 17:52:47 1
「 蘇州河北岸四川路橋堍有一幢雄偉壯觀的馬蹄形建築,幾乎佔據了蘇州河展示面的最長沿,吸引了無數人的眼光和好奇心。鐘塔上的兩組群雕,用惟妙惟肖的神態,向我們『講述』著這座上海郵政總局大樓『車馬慢、書信遠』的悠遠辰光。」
上海史研究人、文化策展人、「上海城市考古」文化項目創始人、《蘇州河地名故事》作者徐明說:「從近百年前的上海十大建築之一,到如今仍在使用的修建最早、規模最大的郵政大樓,上海郵政總局大樓以它那傲然的身姿,裹挾著歷史的煙塵,見證著這座城市的變遷,那一紙情愫依舊初心致遠。」
最先在滬經營郵政業務的,是海關
鮮為人知的是,最先在上海經營郵政業務的,竟然是海關。1878年,上海江海關在原先兼辦郵遞業務的基礎上,開始試辦郵政,並在外灘海關大樓後院設立了對外經營郵政業務的江海關書信館,兩年後改稱江海關撥駟達局,後又改名為上海大清郵政局。
上世紀二十年代,上海已經是一座繁忙而熱鬧的遠東大都市,對於郵政業務的需求越來越大,建造一座新大樓迫在眉睫。1922年,上海郵政總局大樓於四川路橋北堍動工,1924年竣工。
遺憾的是,這兩處群雕原作已毀,不幸中的萬幸,當時一位美術學校的學生用石膏偷翻了模子,後在1999年上海郵政總局大樓翻修過程中,根據這對石膏模子,重新鑄造成和原件一樣的複製品,人們才有機會一睹其風貌。
除了雄偉氣派的外觀,大樓內部的二樓營業大廳,更是氣魄非凡。1200餘平方米的面積、宮廷式彎曲吊燈、「奶油蛋糕」般的粉紅粉綠色石膏板吊頂、精緻的銅質麥穗形裝飾欄杆……至今仍透著「遠東第一大廳」的氣派。
100年前就能欣賞「豪華」江景
將鐘樓的時鐘撥回到100年前,當時的郵件要通過水路和火車運輸。因為建築雄偉高大又佔盡地利,當時負責掌管全局的郵政總局郵務長只要手持望遠鏡,就可以從大樓辦公室的窗口,遠眺外灘郵政專用碼頭上郵艇進出、郵件裝卸作業等情況,一切盡在掌握。
郵政與航運功能相得益彰,這裡也成為上海現代郵政特別發達的標誌之一。
大樓裡竟然保留著一兩個槍眼
1949年春,為了保護大樓和郵局機關免遭破壞,中共上海郵局地下黨總支領導郵工主要採取勸降戰略,最終除了東牆上留下的一兩個彈孔外,上海郵政大樓幾乎完好無損地回到人民手裡。
上海郵政總局大樓與1915年的天津車站郵政大樓和1922年的北京天安門廣場郵政大樓並稱為全國三大郵政大樓,但後兩座大樓現已不復存在。
現在,這幢大樓成為我國仍在使用的建築中,修建最早、規模最大的郵政標誌性建築,成為上海乃至中國郵政史的見證。
海派尋蹤
01 | 上海郵政博物館
虹口區北蘇州路276號
如果說上海郵政總局大樓見證了上海乃至中國郵政史的百年發展,那麼上海郵政博物館則用豐富的史料和展品,具體地展現了郵政行業的發展變化,還可一窺從前上海的工作、生活圖景。
02 | 上海大廈
虹口區北蘇州路20號
位於「一江一河」交匯處的上海大廈,總是與近在咫尺的外白渡橋一起,成為代表上海城市風貌的標誌景觀之一。
大堂裡的一架鋼琴、英國吧內的那張老式斯諾克撞球桌和堪稱是近代「元老級」的老式手搖式電梯是上海大廈的三件「鎮店之寶」。
03 | 中國證券博物館
虹口區黃浦路15號
中國證券博物館所在地原為浦江飯店,前身是創辦於1846年的禮查飯店。
最早的電話、最早的電燈、最早的自來水、最早的電影放映……有許多現代化進程中的「第一次」都發生在這裡。2018年底,中國證券博物館在浦江飯店揭牌成立,昔日的禮查飯店又一次迎來新生。
04 | 河濱大樓
虹口區北蘇州路200號
1935年,「S」形的河濱大樓在蘇州河旁拔地而起,時稱「遠東第一公寓」。優越的地理位置,讓河濱大樓可以被稱為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如今,改造後的河濱大樓依舊佇立在河畔,看舟來舟往,風景獨好。
05 | 天后宮
靜安區福建北路100號
在上海繁華的市區裡,曾有座典型的江南古建築,它是上海歷史上規模最大、形制最全、規格最高的媽祖廟。2006年,殘餘的天后宮被保護性拆除。如今,它正被慢慢拂去時光的塵埃,原址「再現」,即將與公眾見面。
圖片編輯:邵競
本文圖片:主辦方 提供
來源:作者:張斌 李君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