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縣有哪些好玩的景點(沁縣十大景點爆光)
2023-07-11 05:23:58 2
大雲禪院
在沁縣城西13千米的郭村鎮郭村村中。四周民舍毗鄰,林木掩映。據碑碣與沁州志記載,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477-499年),北宋重建寺院,金大定十二年(1180年)重修時買到空名院額一道,題名大雲禪院。金崇慶元年(1212年)正式敕用。元明清時期屢有修葺。

長治普照寺
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沁縣城西8公裡的郭村鎮開村村東。寺院依山傍水,林木掩陰,視野廣闊,景色優美。據清雍正年間《杭州志》載,寺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唐元和年間(806-820)大修,金大定年間(1161-1189)重修,明萬曆年間(1573-1620)、清順治(1644-1661)、雍正年間(1723-1735)屢有增建與修葺。

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紀念館
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紀念館位於山西沁縣城內風景秀麗的西湖之畔,青松掩映,古色古香,規模宏偉,佔地總面積2100平方米,呈兩進院,設西北東三大展廳,以豐富的歷史圖片、圖表、實物、多媒體等形式系統地展示了山西新軍抗敵決死隊成長戰鬥歷程,再現了-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決死隊、犧盟會在山西開展波瀾壯闊的抗日鬥爭的歷史畫卷。深刻反映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路線、政策和策略的偉大勝利。是山西新軍抗日決死隊在山西唯一的綜合性專題紀念館。

聖天寺
在山西沁縣城東30公裡東郎村北側。始建於晉,宋、元、明、清各代有修葺。前後兩進院落。有山門、中殿、後大殿、東西配殿、左右廊廡等。中殿歷史較早,面寬進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出簷深遠,翼角惲飛,殿頂單簷歇山式,舉折平緩。梁架全部露明,四椽伏乳伏在金柱上搭交,結構規整,手法洗鍊。簷下拱伸出華拱兩跳,手法鬥拱用真昂,直接承託簷部負荷,顯系宋制。殿內壁畫明代所繪,內容為佛、菩薩、脅侍等,著色以石青、石綠、硃砂、銀硃為主,面形秀潤,姿態端莊,色調純樸,工藝尚佳。

保衛毛主席先鋒隊紀念碑
保衛毛主席先鋒隊紀念碑,坐落在沁縣城南筆峰山上。抗日戰爭勝利後,-反動派挑起了全國規模的內戰,並向我黨中央所在地延安發動了瘋狂進攻。在此危急關頭,黨中央指定從太嶽老區沁縣選調一批優秀翻身青年充實中央警備團。為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保衛解放區,保衛翻身果實,在黨的領導下獲得解放的沁縣人民,於1947年掀起了「二月二大參軍」熱潮。幾天之內12萬人口的沁縣,5000男兒踴躍報名,3500名優秀青年組成「保衛毛主席先鋒隊」,光榮入伍,並從中精選出250名優秀分子奔赴陝北,直接擔負起保衛毛主席和黨中央的光榮任務。
二郎山森林公園
二郎山森林公園,位於縣城南部,為近年來新規劃、開發項目,工程規劃總面積10000畝,分為水上娛樂、人文景觀、農耕文化、花果生態、森林生態、休閒觀光、療養度假七個景區。

筆峰山風景區
筆峰山又名二郎山,位於沁縣城南,主峰海拔1028米,峰巒疊翠,溝谷縱橫,雄偉壯觀。因山峰高出城頭,正對原沁州城內學宮欞星門,故取文明之意稱筆峰山。因有「二郎擔山趕太陽」未及之傳說,又稱二郎山。景區內有中國最大民間石刻陳列館——南涅水石刻陳列館,保衛毛主席先鋒隊紀念碑,永慶寺,山西犧盟會決死隊紀念館,山西犧盟會決死隊紀念林,二郎山森林公園和清康熙御書樓等景點。漳河水自北向南繞山而過,山腳下為西湖,美麗的沁縣城就座落在西湖畔,筆峰山與西湖相互輝映,湖光山色,青松掩映,曲徑迴廊,樓臺閣榭,是一處絕好的遊覽勝地。

洪教院
始建年代不詳,金大定年間(1161---1170年)重修,正殿明間簷下懸掛匾額一方,題「敕之院」,右側題「大定九年六月」。據寺內現存元代石碣記載,元至元八年(1271年)整葺法堂,補修佛殿、院基,明、清兩代均有修葺。

南涅水石刻
南涅水地處沁縣漳河北源支流涅水的南岸,所以稱南涅水。1957年秋在這裡發掘清理出一大批窯藏石刻,以出土地為名,稱之為「南涅水石刻」。
這批石刻造像,根據碑刻、許願銘文記載最早的為永平三年(510年),最晚的為北宋天聖九年(1031)期間,東魏、北齊、隋唐,諸朝代均有。以造像塔為主,約400餘件;其次為單體造像,造像碑等,數量大、內容豐富,刻工精湛,時代特色鮮明。